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15-06-29周名辉
周名辉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如何加强一体化教学总结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基础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8-01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一体化教学可以让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驾齐驱,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一体化教学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理论知识使实际操作更加地熟练和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行地操作方式、方法的革新。理论与实践不管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两方面的单独学习都将变得意义不大,只有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学习《机械基础》的同学们来说,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行,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技工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实施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
三、加强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书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非常多,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时,课堂很枯燥,效果不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也没有太好的学习能力,本来对机械挺感兴趣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放弃了学习机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的,同学们只需坐在下面听讲就好,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材的内容朗读出来,整节课堂教师和学生很难进行互动。无聊的课堂只能导致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同学们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如果把教师和学生单独拉开来看,他们就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以差动螺旋传动为例,在上课前,把相关的具体实物带到教室中,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差动螺传转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简单、快速的讲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带来的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怎样用理论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对机械操作知其一,也知其二。最后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合作,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差动螺旋传动,让他们利用教室中有限的资源自己动手组装差动螺旋传动装置。在他们的讨论合作中,教师及时的给予他们适时地引导和纠正,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大方的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同学们到相关的企业车间中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他们对机械设备的直观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理论与实际接轨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机械基础》的教学方面都有两个教师,即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同,再加上有可能他们不太经常交流,降低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教材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来说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很多教师对这方面的技术革新并不了解,他们只能按照课本来授课,使得同学们所学习的内容与就业要求脱轨,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往同一个教学目标上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的组织教师去车间实习学习,掌握最新的机械操作技术和技工需求种类,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课外拓展,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时时刻刻紧跟社会潮流,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要求接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融合统一,提高课堂效率,为同学们进入工作岗位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大力推广一体化教学,使同学们不但牢牢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熟练的操作机械设备,甚至进行技术革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 职业,2014,18:107-109.
[2]尹月东,储文彬.浅谈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知识经济,2014,22:146.
[3]刘雪林.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 林区教学,2014,0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