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冲动调查研究
2015-06-29戴继业
戴继业
【摘要】思维假定影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只停留在表象上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从而导致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但如果教师能突破思维假定,即可以明白事情本质,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思维假定 策略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0-02
英国早期思想家不仅提出了“思维假定”这个问题而且建议和告诫我们要克制冲动,暂时搁置自己的思维假定,并对所有的思维假定,加以认真的省察和明辨。教师应该放弃固执,克制冲动,运用打开真相迷宫的金钥匙,走进真相。
有些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自以为是,急于求成,不去了解调查学生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去了解和调查学生犯错的前因后果,不去了解和调查学生情况的过程和真相,而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为出发点,遵循和依照自己先入为主的思维假定,做出错误的判定和推断,抓住并不存在或并不完全存在的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和喝斥责骂、变相体罚和严重体罚,不仅使教育远离了事实真相,而且使教育远离了教育的目的和愿望。还加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和裂痕,甚至伤害到师生双方的性命安全。
案例呈现(一)
课间休息时,教初三的班主任李老师把走读生召集起来,要求他们在“到校上早自习”与“到校上晚自习”二者之间作出选择。王同学问:能不能早晚自习都不上?李老师没有答应王同学的要求,并随手拿出裤袋里的手纸扔到王同学的身上,王同学当即气愤地转身想走开。李老师要求王同学吧手纸捡起来归还给她,王同学没有按照李老师的要求去捡手纸。随后,李老师把王同学带领到办公室处理,师生之间发生一系列恶性冲突……后来,学校领导介入处理此事,突然,30岁的李老师当着两位领导的面,向王同学及其亲属下跪……不久,李老师就疯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案例分析(一)
李老师听到王同学“能不能早晚自习都不上”的回答后,不去询问王同学这样回答的原因,不去思考王同学要来校上早晚自习会遇到什么困难,不思考如果他有困难,自己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帮助他解决这些困难……而是马上产生了思维假定:“王同学不接受我的教育和安排,是在完全否定我的意见和要求,是在蔑视我班主任的存在,是在降低我的教育权威,是在学生面前公然向我发起挑衅……因此,李老师心血直冲脑门,拿出手纸扔到王同学身上。李老师这一侮辱性的动作点着了师生恶性冲突的导火索,把教师职业道德、师爱修养,爱生如子炸得粉身碎骨,荡然无存,最后变成一幕“下跪赔礼道歉,精神失常,住进医院”的闹剧。这一出闹剧就起源于这样一个“思维假定”。
教师如果能突破“思维假定”,就能走出教育误区,就能柳暗花明,教育和谐,师生双赢,走进教育新天地。
案例呈现(二)
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到六(5)班上第一节数学课,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有些男同学悄悄地伸手到课桌抽屉里去拿出乒乓球和乒乓板,站起来,准备冲出教室去打乒乓球。王老师看到这景象,怒不可遏,额上青筋跳,心中怒火烧:刚开学就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不杀杀这个歪风邪气,我的威信怎么树起来?于是,决定新官上任三把火,非要烧他一烧。正要发作,他进而一想,没有调查研究,不知事情真相,批评就会无的放矢,就会盲目无效,而询问了解,摸到真相,对症下药,则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到这里,王老师慢慢地冷静下来,下课后,他从侧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乒乓球台少,爱打乒乓球的学生特别多,,抢乒乓球台成了乒乓球迷们的第一选择,抢不到乒乓球台就意味着课间十分钟里连打一分钟乒乓球的机会都没有,这与尊敬不尊敬数学老师完全无关。这样一来,王老师明白了真相,走出了“思维假定”,就与迷恋乒乓球的同学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乒乓球台少,打乒乓球的人多,确实是个问题,我准备把这个问题向校长反映,请他赶快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因为想抢乒乓球台而影响教师上课,影响自己学习,影响同学的学习,你们打乒乓球的愿望虽然得到了满足,但你们掂量掂量,你们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如果你们是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还是会严加教育呢?”王老师的话既理解学生活泼好动爱打乒乓的心情,又激发起学生的“内应力”和“换位思考”,促使他们进行不同的情绪体验。
案例分析(二)
这样“乒乓球”风波由坏事变成了好事,学校里很快添置了几张简易乒乓球台,缓解了抢乒乓球台的矛盾,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处理上课学习与下课打乒乓球的辩证关系。如果王老师依照自己当初的“思维假定”去大发雷霆,粗暴狠批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学生,会有这样良好的教育效果吗?肯定不会。真是:“思维假象”死胡同,情感失控易冲动,调查研究明真相,柳暗花明冰雪融。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3]戴维·伯姆《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