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新视角

2015-06-29姚红波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现

姚红波

【摘要】态度管理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重要心理因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否理性、积极而有效地及时调整全体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关系到能否促使学生朝着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态度管理,是需要引起班主任高度重视的新命题。

【关键词】态度管理 学生态度 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5-02

一、学生态度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学生态度,是指学生对待班级中的人和事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通过学生个体经验组织起来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外界刺激和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

学生态度通常包括三种心理要素:一是认知因素。即学生对班级工作中的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信任和評价。显然,这里的认知不仅包括对事实的知晓,而且包括对事实的评价、赞成或反对。二是情感因素。主要是由于对学生态度对象的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即班级工作中各种客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主体出现的好或坏、尊重或藐视、接近或远离、同情或冷漠等情感。三是意向因素。是指学生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当学生对态度对象必须有所表现时,他将怎样行为,准备作出某种反应。如某一班干部想和班主任谈学生管理工作问题,这里的“想”就是意向。意向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作出行为之前的思想倾向。

二、学生态度的价值体现

研究学生态度的内涵及特点有无实质性意义?它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无真正价值?这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态度管理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态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学生态度对自身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态度与行为有一定的关系,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一种行为倾向。当这种行为倾向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时,就是完成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就是其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学生态度虽然不可能直接观察,但由于它会表现为行为,因此,概括学生的外显行为,便可以推断他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具有预测行为的能力。如学生赞成班主任确立的治班主张,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和行动上与班主任保持一致,并形成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

2.学生态度对班级活动效果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越来越形成这样的共识:学生态度与活动效果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因果关联。一般地说,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班级活动抱积极态度,他的活动效果就会相应提高;反之,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活动抱消极态度,他的活动效果就会相应降低。因此,一个学生的态度,对他的活动必然具有重大影响。如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建立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持拥护的态度,因而在行动上能自觉地贯彻执行,能较好地完成班主任所交给的活动任务;有的则持不拥护或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在行动上则可能消极怠工,必然会影响其活动效果。

由此可见,态度倾向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方向及其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态度管理的基本策略

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态度管理,实际上就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班级管理的总目标要求来关注、协调矫正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态度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功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班主任应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实施管理,具体策略如下:

1.观念定向——态度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态度的管理,首先应重视观念对整个态度反应系统的定向作用,并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正确的观念指导。作为认识活动产物的观念,不仅以概念、观点、理论的形式或构成意识的、主要内容,而且它作为一种有能动性的结构,影响着后续的认知反映,同时影响着行为活动。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指已有的思想观念内容对认识反映的影响。尤其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能否使全班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定向至关重要。

2.有效改变——态度管理的工作重点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有效地改变学生现有的那些不适应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态度。这种态度转变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

一是解冻过程。学生在进行某种班级管理改革活动之前所原有的态度常常比较稳定,行为已成习惯,犹如冻结起来的冰块,要改变它,必须解冻,即在心理上首先是感受到改变的必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态度管理中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要使学生的内心感到有压力,宣传的内容应力图唤起学生强烈的价值心理,并使这种价值心理转化为一种动机力量,以激发他们迅速改变态度。

二是改变过程。这是斑主任及集体力量作用于学生,引起他们内部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逐渐改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既要采用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班级规定形式,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又要善于做个别思想工作,把强制改变和个别劝说融合在一起。并结合相关榜样的隐性示范方法,使学生接触自己的态度对象(有关的人和事),经过认知与情感的变化,而改变态度。

三是凝固过程。学生新的态度和行为一经形成,还必须有巩固和强化的阶段。班主任在有效地改变学生态度问题上必须“持之以恒”,就是坚持在认识上再加深,在情感上更增强,通过拟定各阶段的计划,施行相应的措施,直到改变真正成功为止。

3.整合一致——态度管理的核心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态度问题对管理过程的重要意义又要远远超过对学生个体的意义。为了赢得和维护班级组织的协调一致,每个班集体都需要某种统一的态度。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努力用班级特有的组织文化去熏陶和改变全体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以期他们能形成相同的态度。而在整合学生态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力求注意:

(1)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平衡”的需要。学生总是想让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与班集体中其他同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大致地保持一致。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中,能有效减少其不协调,帮助学生达到内在平衡,就能更有效地整合学生的态度。

(2)准确地选择与班级教育管理改革目标相近的态度。每个班集体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统一的态度,但如果班主任选择了那些与社会标准及班级教育管理改革目标相去太远的态度,那么,班级外部的评论就会大大贬低班级组织的价值观。因此,为了能及时与急速变化的社会变革相协调,班主任应加强对外的沟通渠道,准确地选择相近的态度使班级教育管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对班级管理的要求。这是班主任对学生实行态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猜你喜欢

价值体现
我国经济中现代民商法的价值体现研究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中国梦”语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健美操运动的价值体现
文化符号学在CIS中的解析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
基于“中国梦”语境下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