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课程《形态.空间.光》的开设

2015-06-29王金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形态空间课程

王金瑞

【摘要】本文全面介绍了《形态·空间·光》这门创新课程的开设缘由,作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对开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开课时段的选择、课时量的控制、使用什么仿真软件协助教学,教学中容易步入的误区及其应对策略等,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本课程,应用本课程,从而从中受益。

【关键词】形态 空间 光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5-03

《形态·空间·光》是近些年來我们尝试开发的一门创新课程。它的开发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做好了对环艺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很有好处。我们这几年,在开设这门课的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撰写这篇文章,希望能交流我们此前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收获,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本课程,应用本课程,从而从中受益。

一、为什么要开,有什么用?

开发《形态·空间·光》课程的直接诱因,是作者在讲授专题设计类课程的时候,发现学生不能有意识地把三大构成中学到的形式美法则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中来,更有甚者,三大构成学来干什么的,都学了些什么,有哪些常见的构成法则也全部忘光!基础知识无法顺利转化成设计能力,学生做方案时造型意识欠缺,形式美感差,很难做出好的设计作品来。也深感仅仅依靠三大构成的基础训练和理论,对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有单体的、局部的造型能力,还要有通观全局,协调整体方案的能力,实在是不够的。所以就想开一门专门针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形态训练课程,紧紧围绕环艺设计中常见的设计节点和内含物来讲,把学生学过或没学过的有关造型的理论,形式美的法则及其应用方式等,重新紧扣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再学一遍,以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与此同时,作者还感到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空间的概念和意识也比较薄弱;对光的设计和处理经常会有困难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设计创作的顺利开展。鉴于这三个设计要素对环艺设计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也为了做专题设计的时候,老师和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创新和整体方案处理上来,没那么多基础的东西需要补,我们开发了这门课程。

我们开发这门课程,着力点不仅仅在于加强或弥补学生在形态、空间和光这三个设计要素上,思想意识上的不足,我们更注重对他们的训练,希望在训练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这需要找到一种好的训练方法。三大构成传统教学上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训练方法显然是行不通了,不容易做出那么多的造型来,更加无法灵活随机地制作各种光效。但很多计算机软件可以做到。其中常用的软件有好多种种。到底用谁,怎么用,我们也有过一番思量和尝试,其结果详见下文第六个小问题:用Sketch Up(草图大师)还是3ds max,这里就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可见我们这门课程的开发目的是很明确的,针对性很强。它的开发不仅能填补国内相关专业在教学知识结构上的一些漏洞,使知识之间的衔接更顺畅更紧密,而且它真正能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以理论来告诉学生形态、空间和光“是什么”,再借助软件让学生在知道它们“是什么”之后,能把它们“做出来”。知识能够即时被训练,训练之后学生能依据所学进行自主创作,合理地应用知识,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这也是我们这门课的作用之所在。

二、教什么?

教理论上的“形态”“空间”“光”是什么概念,它们在环艺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教怎么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它们高仿真的效果;教怎样把学到的这些东西用到个人的创作中去。

三、怎么教?

整体上来说可以先讲解形态、空间、光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它们在环艺设计当中的应用现状,再讲解如何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它们的高仿真效果,最后再出一个小题目,最好是社会上的一些真实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真题假作,进行自主创作,完成整门课的学习。具体操作的时候,最好别严格的地三段分:先把理论讲完,再讲软件,最后让学生创作。这样做的坏处是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不好,而且容易忽略掉这门课的核心内容不是软件教学,也不光是理论宣讲,而是学完形态、空间、光这三个重要的设计元素的思想理论之后,训练和应用它们。软件只是训练它们的一种媒介或者说工具,很重要但不是重点。最好的做法是把理论和软件教学穿插起来上,讲完有关形态的理论就演示常用形态的制作方法,练形态;讲完空间就演示空间建模,练空间;光的设计也一样。学生先跟着老师学习制作单个的设计要素效果,再自己进行创新。先讲一样,练一样,然后再在后面讲和练的东西里,把前面讲过练过的东西综合起来练,慢慢学完整,最后再做一套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作为对学生能力的拔高和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

四、什么时候开设?

从前文可以看出来,我们这门课是为了更好地衔接三大构成等基础课与专题设计课之间的关系,增强和拓宽学生设计基础能力而开发的。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时段,应该在三大构成等基础课之后,专题设计等专业课之前。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曾分别尝试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早点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如果他愿意,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他就有能力独立进行设计创作了。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弊端是,学生在这之前只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除去思政、英语等公共课后,能接触到的专业课很少,一般就是些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之类的课程,真正的专业理论课或软件技术课很少,老师教起来,不管是讲解理论,还是软件教学,压力都会非常大。适当增加课时量可以缓解这一学期教学带来的弊端,又能让学生早点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大二的上学期开设的好处是,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软件基础,尤其是学过Auto CAD和3ds max等软件之后,再教这门课会轻松很多,学生的创作意识也会强一些,拿出来的设计作品,设计深度和完整度会略好于大一下学期学这门课的学生的作品。一般,在这两个学期内开设此课较为合适。大一上学期新生刚入校,会有不少的公共课不得不学,专业方面的基础课,如三大构成等也需要先行学习,再开设此课压力较大,所以不推荐大一上学期就开设本课。高职院校只有三年的教育时间,大三要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大二的下学期往往需要开设比较多的专题设计类课程,所以到大二下学期再开此课会显得有些晚了。本科类院校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开设此课可以适当挪后,但也不能晚于专题类设计课。最佳开课时段还是在一年级的下学期,或者二年级的时候。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一种创作手段,早日有能力独立进行创作。

五、开多少课时合适?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学校这门课前几年的教学实践是按照54个学时的教学时间来进行的,理论讲授部分整体上来说占大约四分之一的学时,软件教学和训练占大约一半的学时,剩下来的四分之一学时进行综合项目设计实操。教学中感觉这个学时数量稍微紧张了一些,影响了训练的深度和牢固程度。最后的设计案例实操做起来时间上也会感觉不太够用,设计结果会显得比较粗糙。有条件的学校在开设本课的时候,很可以延长一些设计训练和案例实操方面的课时,应该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用Sketch Up(草图大师)还是3ds max?

前文提到过,我们在这门课的训练方法上打算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进行。到底用哪个软件好呢?目前环艺专业使用范围最广,功能最全面也最强大的仿真软件无疑是3ds max。但是在这门课上用3ds max进行训练有它很大的弊端,因为它太难学了:命令繁多,操作繁琐,很多学过的学生都不见得能用好它,何况我们这门课的重点是讲形态、空间、光的理论并训练它们,不能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软件教学上去。有没有一款既简单易学,又能满足我们教学需要的仿真软件呢?还真有,它就是Sketch Up(草图大师,后文简称SU)。这是一款面向设计师进行方案推敲的工具软件,操作简便,很好上手,基本上一两次课的时间,学生就能学会很多基本的建模操作。它基于推拉建模的建模方式也非常符合我们专业的思考方式和造型过程,用起来很简便、很直观,加上有和它配套的外部插件Vray渲染器能快速实现各种灯光效果的模拟,对我们这门课程来说,它简直就是最好的工具软件了!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把这个软件锁定为我们这门课唯一的教学工具软件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说,SU在双曲面建模和复杂形态的建模方面很难满足要求;再有就是利用外部插件进行灯光设计和渲染出图的时候,有时会碰到插件运行不稳定,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损坏文件、死机的现象,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后来我们尝试把这门课放在学生学过3ds max之后再上,两个软件结合使用,发现效果很好!SU在基础建模上有3ds max无可比拟的优势:简单、直观、精确还很好修改,做起来也更节省时间。我们就在SU中讲练基本的形态塑造和空间建模。3ds max在灯光材质和渲染上有优势,我们就把SU做好的模型导到到3ds max中来打灯给材质渲染出图,充分发挥了两个软件各自的优势,也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得到了最优化,是最值得推荐的教学模式。当然,没学过或学不会3ds max的同学,仅仅使用SU一个软件,也一样能完成全部的学习内容。因为软件插件会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多出现在初学者身上,因为他们经常会有误操作,实际上等你正真学会了这个软件之后,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七、开设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误区一:变成了软件课

作者在教学中发现过这样一些好玩的事情:讲本课理论的时候,自己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如痴如醉,下面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如果这时候我说:“下面我们开始讲软件”,学生马上会变得精神抖擞,興趣盎然。这常常让我哭笑不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我想可能跟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比较吃力有关,也跟理论知识学习验证周期长,不容易看到学习效果,而软件学习进步快、效果明显,容易获得成就感有关。总之,在上这门课的中间部分,重点讲到利用软件技术制作各种形态、空间和灯光效果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把主要的兴趣集中在软件技术的学习上,忘记了这门课本来的目的。

应对策略: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软件的作用只是个工具,只是协助呈现设计结果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已,并不设计本身。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设计水平和能力的,是设计思想的先进和方案构思的独创性。不见得非要多高难度、多复杂的技术才能做出精彩的设计作品来。只要有想法,善构思,用最简单的技术,也能做出非常好的设计作品来。二是努力证明相关理论的有用性。尽量多给学生看和演示一些效果好,但制作简单,巧在创意,巧在构思上的作品。

误区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是多方面设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我们在设计这门课程的时候,会先把它们这三个要素单独拎出来分别讲解和训练,也只是为了把它们讲解的更透彻而已,并不是说它们之间是没有关联,相互独立的。事实正好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灯光的配合,空间与造型的表现将苍白无力;空间不同,相同的灯光布置和造型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没有了造型的变化,灯光无法形成生动的光影,空间的空间中心和空间层次的表达也将难以体现……所以,不能只看到和懂得形态或空间或光某单一要素的作用和属性,还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单独讲练某一个元素的时候,学生一般都能完成的很好,一旦把它们综合起来,哪怕是很简单地“给某造型打上合适的灯光效果”这样的工作任务,学生都容易顾此失彼,做不到位。

应对策略:讲课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时候,后讲的内容,在完成自身单独的教学训练任务之后,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把前面讲过的内容和当前内容结合起来的练习案例。老师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把设计中的各个设计要素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和观察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映衬,互相作用的。尽量帮他们做到各个设计元素之间和谐共处,互相辉映,为更好地实现设计主题一起努力。

误区三:求全责备,急于求成

一门课就想让学生完全搞明白“形态”、“空间”和“光”三个设计要素,并能够合理地综合应用它们,不现实。这些东西是设计者终身都要探索和揣摩的东西。即使是拥有多年设计经验的成熟设计师,也不能保证每次的设计任务都可以完美地处理好这些设计要素,何况是在校的学生,还是低年级的学生。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让学生能先了解这些要素,有这方面的意识。当他们碰到一个设计案例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学到的这些知识去分析它,更好地读懂它,在自己做创作的时候,能稍微应用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在自己的作品中,这门课的开设目的也就达到了。实际上,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别人的设计方案之后,就能不停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开阔眼界和积累设计素材,本身就是慢慢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自己在设计中,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它们。

应对策略:正确看待一门课所能起到的功效,给予合理的期待值。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结:

本文算一篇理论研究型的论文,而更像是一份应用研究报告。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介绍《形态.空间.光》这门课程而撰写,也为开设了这门课程的单位能更好地开设这门课程而献计献策。它开发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做好了对提高环艺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很有好处,也填补了国内相关专业在教学知识结构上的一些漏洞,使知识之间的衔接更顺畅更紧密。它对室内设计中形态、空间、光等设计要素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丰富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但这门课程开发的重点并不在理论研究。在这门课中,理论只是用来告诉学生它们“是什么”的,我们更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后,能“做出来”。知识能够被训练,训练之后学生能依据所学进行自主创作,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这门课程的开发有这些美好的愿景在,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有意义,也充满了动力。经过近些年的建设,我们这门课的教学基本上能实现最初的设想。但也发现了一些不成熟、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利用单一软件进行教学和训练时,面临到该软件固有特点造成的一些应用瓶颈(如草图大师不擅长曲面建模,在形态的训练上就不够圆满);或者学生过于热衷于软件技术的提高,而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等等。对部分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也还有很多地方有待于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发现和完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还发现,如果对这门课程的开设时段,前后课内容和顺序,开设课时量等因素进行变动,它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开设者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选用和控制他们,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看待一门课的功能,对它设置合理的期待值,对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很有意义,本文在这方面也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形态空间课程
空间是什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创享空间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