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6-29范淇元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和社会的重任,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并从教育、平台、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8-01

当前时代是一个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力量的科技信息时代,创新正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不断进步的动力。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需要以紧跟时代的意识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而大学生又是国家人才的主力军,因此,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方面受到了相对的挑战。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首先表现在,缺乏信心和实践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长期应试教育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对于实践能力的欠缺,导致了其在创新意识上的薄弱以及自信心上的缺乏。如图1-1所示,有65%以上的学生对于机械没有实际的概念,只是局限于齿轮、轴承等书本上的零件。而无法形成自我意识上的创新,不能够“学有所用”,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在相关专业上不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并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其次是表现在创新能力的薄弱,创新成果缺乏在我国的大学生中,申请专利或发表论文的学生寥寥无几,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而进入大学后,没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够将接触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创新能力,导致其单一性的思维,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而从图2-2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活动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在学校内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图1-1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分析

图2-2

1.传统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都属于以应试教育的“讲课+考试”的模式,缺乏对能力的培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这种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思维模式单一,不能够随着情况条件不同适当的进行变通,而且“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导致一些学生“只会学,不会玩”,不能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因此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增强。

2.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虽然创新意识早已深入到大学生的课堂之中,但是真正的行动却没有实际开展起来,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很少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组织和鼓励,但依然局限于学生本专业的范围之内,不能够广泛的接触各类知识。由于专业课程的限制以及学校对相应课程的不重视,学生选课缺乏目的性和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多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原动力,只要让当今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有了清楚的认识,产生兴趣,使其愿意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才能够逐渐打开当今学生闭塞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还不全面,学校可以从创新方面寻找突破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专业的创新中去。同时,还可以组织进行各种创新能力的讲座、活动以及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方驰便是在通过学校对于科技创新的讲座,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于是组织同学发明了可供残疾人看书的自动桌椅,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2.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研究,拓展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而这些竞赛的目的便是帮助各院校以及国家发现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类似的竞赛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机械工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这些竞赛,并在辅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每次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相应的工厂进行实习和考察,通过工厂工人的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改革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普及“创新”

创新源自生活,生活则是一种实践。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早已与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格格不入,因此我国的教育模式必须将实践重视起来。从基础教育开始,以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来拓宽少年儿童的思维视野,从小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正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国目前要做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改变教育模式,增强培养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项目中,拓展创新能力。只有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为促进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王文发.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6)

[3]林健.工程应用能力阶梯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6)

作者简介:

范淇元(1979.7-),男,汉族,广东罗定人,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硕士,讲师,工程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