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导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完善
2015-06-27吴娟
吴娟
在历经十年课程改革后的今天,现实与理想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许多教师虽然在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理念上产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 “涛声依旧”,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仍然扮演着“独奏者”,自编、自导、自演着同一出戏,学生不是配角就是观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数学学习犹如探险,数学课堂俨如梦幻王国,数学王国充满着奇峰险境,蕴藏着无尽的奇珍异宝,探险之路惊险刺激、神秘莫测,探险之路布满荆棘。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感受到惊险刺激的学习乐趣,领略到奇幻醉人的风景,我们要甘当学生探险旅程中的引路人,尽量使他们少走弯路,顺利抵达目的地,不致错失一路的美妙风景,让我们和学生一同享受历险之路中出人意料的惊喜。
一、引导设计探险行程——另辟蹊径
设计安排好探险行程是完美探险的必备工作。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险的过程,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探险路线应由学生自主设计,探险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探险前的准备工作都由他们自主思考、预设,提出合理预案。想让学生在探险路上收获更多,我们就得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设计合理行程,走出自己的路线。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精心思考后做了如下设计:情境导入—板书课题—课堂研学—练习巩固。在课堂研学阶段,我先小组合作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前的一切教学都能按照预设进行,可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改变了我的预设,让我无法按照计划实施,学生变成了设计者,重新设计了自己的探险行程。我原计划是学生直接将28×12的笔算过程和方法按照课本上的算法给表达出来,即“先算28×2=56,再算28×10=280,再算56+280=336”。谁曾想到,学生并没有如我所愿,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时在280前面添上加号,有的学生将280后面的0去掉,还有学生计算时先用28×2=56,再用56×6=336,最后一位学生的算法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的想法我没有回避,而是立刻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讨论他们提出的奇特算法,并引导他们总结出课本中介绍的科学合理的竖式书写格式。我不但没有责怪他们,还表扬他们爱动脑筋,有自己的思想。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而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随机应变,根据学情重新调整设计,甚至依循学生的学习思路独辟蹊径,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路线设计者。
二、引入聚焦核心景观——渐入佳境
一堂数学课的核心问题仿佛一处引人入胜的核心景观,要想领略到这座险峰的诱人魅力,必须“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重点,让学生渐入佳境,聚焦核心问题。
譬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该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四舍五入法”试商后的“调商”的计算方法。因此,我把教学重心放在“调商”这一核心问题上。在教学272÷34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然后请学生说说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学生发现:“把34看成30来试商,初商是9,但是34乘9得306,比被除数大。”有学生提出方法:“既然商9嫌大,就改小一点,商8试试。”学生试算后发现商8正好。我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初商偏大的现象。有学生说道:“因为把除数34看成30来试商,是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在第一次试商后,用初商和原来的34相乘,得到的结果会比和30相乘的结果大,导致结果比被除数272大而不够减。”“初商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渐入佳境,逐步抵达核心景观,终于解决了核心问题,明晰了思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偏大,要调小。
数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我们耐心引导学生慢慢接近核心景观,让他们渐入佳境,领悟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体验到“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妙感受。
三、引领调控旅行节奏——驻足欣赏
在探险的旅途中,若想由衷体验到奇特景物的艺术价值,有时必须慢下脚步,甚至停一停,驻足欣赏,细细品味。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绵柔舒缓的过程,对于学习过程中的某些核心问题、难点问题,我们更要放慢节奏,多花点时间,耐心感悟。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0.5+0.7”,接着我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些学生由于课前做过预习,所以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轻而易举就解决了。但是,他们仅仅是处于模仿层面,并未深刻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对于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与理解。于是,我放慢教学节奏,没有急于进行加、减法的笔算练习,而是再次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元、角、分”的相关基础,具体、直观地感受到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学生们在此处慢下速度,慢慢感悟领会到“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数学学习是一门慢的艺术,有时需要“文火慢炖”,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当好学生的向导,调控好旅行节奏,适时减慢行速,做到快慢有致吧!
四、引发回味反思旅途——享受提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旅途结束后清静的回味反思,重新回顾一路的风景,会让自己有一种和当时不一样的境界,甚至会使得自己的思想、灵魂得到更高的提升。数学学习也应如此,在实现既定目标,抵达理想彼岸之后,回过头来想一想一路走来的经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会在享受中得以提升。
在一次组织四年级学生探讨用长方形框住月历中的数的规律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观察讨论,然后各组将发现在全班交流,在小组与全班交流之后,我都会即时组织学生回顾刚才小组所做的交流,整堂课一共有三个小组做了不同的精彩交流,我一共组织了四次回顾反思。我尤其注重最后一次的回味反思,我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了前面三个小组的发现:1.长方形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9倍;2.中间一个数是9个数之和的平均数;3.这9个数以中间一个数为中心,不管是横着还是竖着或是斜着看,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回顾各小组在发现这些规律时所采用的方法,他们有的采用了“一一列举”的方法,有的采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梳理回味,进一步理清了探究思路,归纳总结了数学策略,提炼了数学思想。但我并没有就此结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我还向他们提出了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要使方框内9个数的和是144,应该如何框?在这张月历中,9个数的和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们带着挑战,带着更深的问题,在课后的踊跃探索中不断享受、提升。
我还鼓励学生每天结束前都对当天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回味反思,回顾课堂中老师的讲授,回想自己的表现,回味他人精彩的发言。数学课堂教学旅程结束后的回味反思会让人陶醉享受,并引发学生在知识、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数学学习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心中满怀憧憬却前途未卜,如果在坎坷未知的旅途中有一位智者给他们指点迷津,那将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给在黑暗中航行的船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当好学生探险数学王国路上的引路人,带领他们登上数学王国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