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2015-06-27冯加根

中国考试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课标试题

冯加根

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冯加根

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改革项目之一。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上位标准。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注重能力考核、科学设计试题试卷、鼓励创造性答题,充分利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评定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管理功能,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测评理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改革项目之一。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1]教育部2011年下半年首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14年参加改革试点省份达到13个,累计报考人数135.5万人。[2]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国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纲领性要求,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3]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2011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4]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初中、高中学段笔试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个科目,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所有申请认定初中、高中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师资格人员必须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课标》)制定考试大纲,是评估检测《教师课标》实施情况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与“指挥棒”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教育机构进一步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 《教师课标》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上位标准

2013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为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国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奠定了政策基础。考试办法提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5]其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达到合格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一般认为,教师教育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6]广义的教师教育课程指培养合格教师所需的全部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狭义的教师教育课程仅指教育类课程。《教师课标》所称教师教育课程为狭义。《教师课标》的内容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实施建议三个部分。《教师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课程目标划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领域。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化、体系化做法,要求根据学习领域开设若干模块化课程,并规定相应的最低学分。[7]

教育部2011年发布“教育知识与能力”等32个科目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用于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依据《教师课标》制定,与《教师课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其目的侧重于对教师教育机构所培养的教师质量进行检测评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教师课标》所要求的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从教育测量学角度,依据可量化测评原则,进行选择、抽样,并按照考试命题规范化操作标准,进行细化描绘和清晰界定。“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内容包括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四个部分。考试目标主要包括:能运用关于教育教学与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理解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具有班级管理和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8]

考试内容模块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主体内容,是对《教师课标》要求设置的模块化课程内容进行抽样,属于模块化课程中的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内容,不追求考试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学科体系化。试卷结构原则上规定了各个考试内容模块所占比例及采用的主要题型。题型示例给出了试卷中各种题型试题的例子,目的在于方便考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会试题考核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具体要求。

2 创新“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理念的主要表现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前,教师资格认定实行“双轨制”,即师范生毕业时直接认定教师资格,非师范生通过考试认定教师资格。各省针对非师范生进行的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各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考试目标针对性尚需明确,考试内容需进一步拓展;考试标准和科目存在较大差异;考试组织把关不严、考试方法单一等。[9]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需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标准全国统一,考试内容和科目得到进一步规范,考试组织管理更加严密有序。

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先后实行7次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累计为459 267人。[10]在考试期间和阅卷过程中,笔者广泛听取考生、师范院校专家和中学教师的评价反馈意见与建议,他们对试题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考试理念先进,试题新颖灵活,取材广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选拔高水平新型教师,有利于深入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概括来看,“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测评理念方面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注重能力考核,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的能力表现为专业知识在一定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运用。“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以能力为重,强调教育专业知识在一定条件下的灵活运用,如何正确应对和分析处理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准入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纯考查知识,不是大学教育类课程结业考试。考试内容模块主要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这些模块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考试命题依据考试大纲,没有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考生仅靠几本教材和死记硬背,很难通过考试。

根据《教师课标》设定的教师人才培养能力素质要求,“教育知识与能力”抽象概括出的考核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辨识与判断能力、应用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每种能力可通过若干不同题型试题进行考核,一种题型试题也可综合性地考核几种不同能力。试题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情境来实现能力考核的目的。各种能力在试卷中的考核权重不尽相同,具体如图1所示。[11]

图1 “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考核的能力及权重

2.2 精心开发教育与心理情境化试题,科学设计试卷结构

试题试卷是实现测评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载体。“教育知识与能力”确定的各个能力考核目标,必须通过单个试题及其组合来体现,因此,精心开发试题、科学设计试卷结构至关重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采用的题型包括客观题(四选一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类,其中,单项选择题约占30%分数比例,主观题约占70%分数比例,以主观题(包括辨析题、简单题、材料分析题等)为主,[12]主、客观两类试题各司其责,综合性地实现科目测试目标与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以创设典型性、代表性的教育教学与心理情境为特色,理论密切联系中学教育教学实践,避免孤立地考核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单项选择题的创设,通常从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心理现象、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教育格言、名家名著等入手,不直接引用名词、定义、概念等来编写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筛选,充分体现科目考核要求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特点,材料来源广泛,包括书籍、报刊、网络、一线教师课堂实录等。材料类型多样,如中学各科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德育活动、团队活动、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自我发展等。

2.3 鼓励创造性答题的同时规范试题评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一般比较开放、灵活,重在考核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正确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可以说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对如何客观、公正、合理的阅卷评分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知识与能力”结合试题特点,鼓励考生创造性地答题,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反映国家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严格规范评分,控制评分误差,以体现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出现公平性问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各类主观题评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试题有明确的答案,如辨析题,首先要进行对错判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界限分明,这部分评分没有任何弹性;二是有些试题部分答案确定,部分答案不确定,仍以辨析题为例,考生判断对错后,应具体阐述判断的理据,评卷教师应根据考生判断理由的合理性程度进行弹性评分,不能按照答案的若干关键词呆板评分;三是有些试题没有固定答案,高度开放,要求考生能够就具体试题情境进行分析评价,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例如关于教师如何处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问题方面的材料分析题,考生必须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回答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处理办法。这类试题没有唯一答案,评卷教师应从总体上综合评估考生答案,合理使用评分自由裁量权,对有新意的回答应给予高分,鼓励创新。

3 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功能,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教育课程相对薄弱、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学科课程有待精化等问题。[13]《教师课标》颁布后,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目标和具体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教师课标》实施的成效、存在哪些问题与薄弱环节、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得到切实提高等,必须进行定性定量全面检测,作出客观评估,确保教育行政部门能够监管到位,各类教师教育机构贯彻落实到位,学生学习到位。有研究者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标准实施研究成果时,针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实施问题指出:“标准实施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成功地将标准中的语言转化为理想的课堂实践的清晰图景。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检测,而且需要多维度检测。课程标准的实施不能无人监控。”[14]《教师课标》的实施也不例外,必须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工具,对实施过程和成效进行监测评估,不能停留在下发文件与一般号召,听之任之。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湖北、浙江、上海、海南、广西、河北、贵州、安徽、山东、山西10个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进行考试实施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考官、考生、学科教学论教师与行政部门及考试机构人员,回收调查问卷2 134份。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后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得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认同。在调查“你认为考前修完教师教育课程”问题时,有54.4%的考官认为十分必要,41.8%的考官认为必要,只有3.8%的考官认为不必要;34.8%的考生认为十分必要,57.5%的考生认为必要,只有7.7%的考生认为不必要;49.4%的学科教学论教师、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人员认为十分必要,46.7%的认为必要,只有4%的认为不必要。[15]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在检验《教师课标》实施效果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监测手段与工具。首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与《教师课标》在目标、内容上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命题的内容也是《教师课标》所要求的,没有超越《教师课标》以外的内容,试题不会出现超标超纲问题。其次,“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能够提供诸如成绩分布、试题难度与信度效度分析、答题情况分析、测评能力分项发展分析、考生性别与地域分布等多方面信息和数据,能够较好地量化评估诊断《教师课标》在各地区、各学校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助于发现《教师课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与突出矛盾,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

有研究者提出:“要在目前实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基础上,基于《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系统工具,逐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和教师机构认可与评估制度。”[16]从考试与教学关系来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服务于教师教育,不能游离于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教师教育机构不是附属于考试的培训机构。[17]同时,考试对教师教育有“指挥棒”作用,通过考试能够有力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改善。“教育知识与能力”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评定功能

评定功能最直观的量化指标是考试通过率。对于教师资格考试来说,首要的是对考生是否通过考试给出客观评定。总体来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通过率高低与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呈正相关,通过率高反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由于“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共同考试科目,每次考试,通过率是各个教师教育机构和考生特别关注的指标。只有通过者,才能参加面试;没有通过者,要重新参加下一次考试。此外,通过考试成绩分布、考生在不同题型以及各个试题上的得分情况、考生答题明细等指标和信息,能够对考生个人或某个特定群体的水平高低,给出更加细化的评定结果。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效果获得调查对象普遍认同,在调查“你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以前的考试相比其效果”问题时,有72.96%的考官、43.44%的考生、61.10%的学科教学论教师、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人员认为好。[18]

当然,通过率和考试成绩不是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部,不是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全面评估。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不能完全依赖“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来评定,不能把考试评定作用绝对化,过分夸大考试作用,但评定功能对教师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没有通过考试评定或评定结果不好的教师教育机构,如果不能积极主动改革,改进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面临的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与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有重要的反拨作用,考试要适合教师教育机构实际,服务新教师人才培养需要,不能完全孤立运行在教师培养体系之外。

3.2 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集中体现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对教师教育课程有一定的“指挥棒”作用。第一,“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作为国家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标准,是推动教师教育机构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各个机构都希望获得更满意更理想的考试结果与成绩;第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课程内容应涵盖“教育知识与能力”所有考核内容模块,考什么教什么,考试要求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测评理念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怎么考怎么教,只有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和教育教学实践、广泛运用案例教学、立足造就创新型教师,才能适应考试的新要求,取得预期的成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重在人才过程培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在结果检测,二者统一服务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3.3 诊断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能够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效果、问题和薄弱环节等作出有意义的推测判断。诊断对象既可以是考生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班级、学校、全省考生或全部考生,或者根据特定目的和需要,选择性地设定诊断范围、项目和内容。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学校或地区考生的成绩分布,可以清楚地判断某个学校或地区学生所在位置。通过分析逐个试题答题思路和具体答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考生个体或群体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哪些方面表现存在问题及可能原因。在2014年上半年考试中,10个改革试点省份共89 211名考生参加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他们在理解能力、辨识与判断能力、应用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比例分别是52.0%、50.6%、56.2%、47.8%。[19]总体来看,得分比例普遍不高,反映考生在这些能力方面尚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尤其是分析与综合能力得分低于50%,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培养。如果有需要,可以进一步诊断分析各个能力在哪些试题上得分较多,在哪些试题上失分较多,得分或失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有哪些。从考试内容模块方面分析诊断,可以了解哪些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或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

3.4 管理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对《教师课标》实施有规范、影响、约束等管理作用,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政策调控与宏观管理、教师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实现对教师培养由经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数据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教育知识与能力”可以调控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对表现好的教师教育机构予以肯定、表扬或奖励,对表现不好的予以批评处罚,责令其进行整改,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课标》实施过程出现的突出问题与矛盾,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教师教育机构利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够客观分析自己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判断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情况在本地区及全国的位置,更加明确改进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既要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标准和要求,也要更好服务学生,保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考生利用“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信息和成绩,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理性分析评估自己在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学习及能力发展方面的实际状况,反思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争取以更好成绩通过考试,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顺利从教奠定坚实的能力与素养基础。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10][19]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计分析报告(内部材料)[R].北京,2013.

[3][7]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2015-08-1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 201110/xxgk_125722.html.

[4]张滢.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1-10-28(1).

[5]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EB/OL].[2015-08-1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85/ 201309/xxgk_156643.html.

[6]王加强.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4).

[8][11][1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试行)[EB/OL].[2015-08-10].http://www.ntce.cn/a/kaoshitongzhi/bishibiaozhun/.

[9]余仁胜,冯加根,陈睿.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构想[J].中国考试,2005(7).

[13]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14]夏雪梅.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需要检测些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10(8).

[15][18]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省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内部材料)[R].北京,2013..

[16]荀渊.教师教育变革的基本逻辑与未来走向[J].教育研究,2014(10).

[17]冯加根.考试与教育之间关系的两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 2000(9).

nnovating Assessment Idea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ENG Jiagen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reform programs identified in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Outline(2010-2020).The examination subject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is based on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Innovating assessment ideas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should focus on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ability assessment,designing items and test papers scientifically,encouraging answer questions creatively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est functions of evaluation,guidanc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Assessment Idea

G405

A

1005-8427(2015)10-0003-7

冯加根,男,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084)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课标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