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企业质量监管中博弈关系研究
2015-06-26刘长玉
刘长玉
(山东师范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一、引 言
为了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政府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行为,包括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设立庞大的监管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质量安全问题及其隐患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质量监管不力已成为阻碍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简称第三方)引入到质量监管中已成为政府、学术界的共识并开始付诸实施。第三方不仅能弥补政府监管力量不足,与政府形成互补和协调关系,还能提高企业质量行为责任,同时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可信的评价依据,满足政府、社会对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在实际的质量监管过程中,为获得更大利润,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并希望不被查处,就会与第三方发生权利寻租的行为。这种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可观的寻租收益还会导致腐败,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质量监管问题,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探究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研究学者(Cadman等①Cadman,Tim.Evaluating the Quality and Legitimacy of Global Governance:A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Quality,2012,2(1):4-23.、宋之杰等②宋之杰,郭燕平等:《地方政府监管与稀土上游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科研管理》,2014年第8期。)从政府监管制度的角度,指出政府单一监管存在监管效率不高、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权责不明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2)分析政府监管不力的原因。研究学者提出(Debbie haski-leventhal等③Debbie haski-leventhal,Lucas C.P.M.Meijs and Lesley hustinx.The Third-party Model:Enhancing Volunteering through Governments,Corporation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es.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10,39(1):139-158.、王殿华④王殿华,苏毅清:《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效果的检验及分析》,《软科学》,2013年第3期。、于涛⑤于涛,刘长玉:《政府与生产企业间产品质量问题博弈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政府存在监管困局,主要原因有监管企业数目多、监管范围广、监管资源有限,导致单一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效果很不理想;(3)提出解决政府监管不力的措施。学者(Peter De Maeyer①Peter De Maeyer,Hooman Estelami.Consumer perceptions of third party product quality rating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64(10):1067-1073.、王文婧等②王文婧,杜惠英,吕廷杰:《基于第三方认证的云服务信任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2期。、陈彦彦③陈彦彦:《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指出必须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在质量监管过程中的作用。由研究现状可知,政府在发挥第三方质量检测作用的同时,如何对第三方检测行为进行监管的探讨却较少。解决第三方与生产企业的权力寻租问题,是更好发挥第三方在质量监管中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二点进行探讨:一是同时考虑政府、第三方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符合质量监管的实际情况,为构建三者参与的博弈模型奠定基础。二是在研究政府、第三方、生产企业两两参与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三方(政府、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的寻租博弈模型,分析模型混合策略均衡以及影响均衡的关键因素,最后给出该模型的具体应用。
二、产品质量监管主体间关系分析
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利益相关者都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由于不同参与主体各自追求目标不同,较难实现监管方与执行方之间需求统一。为了明确产品质量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应分析政府(Governments)、第三方(the Third-Party Detection Institutions)与生产企业(Enterprises)之间(简称GTE)的关系。
政府为了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消费权益,应对第三方及生产企业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但作为监管主体,政府在质量监管过程中监管能力不足、监管范围受限、监管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凸显。在监管资源(财政投入、人员队伍、检测设备等)有限情况下,发挥第三方监管作用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关键途径。第三方是指具备特定的检测能力和条件,经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颁发的CNAS认可,行政上则需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CMA认证。被委托的第三方可在职责范围内对企业产品进行检测,同时受到政府监管。尽管政府多个部门对第三方进行技术和行政上的授权,但在其实施产品检测过程中,对第三方的监管却并未产生实质性威慑作用。
生产企业受到政府和第三方的监管,当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时希望不被查处。一定程度上,生产企业与第三方就会存在权力寻租现象。综述分析可得,三个利益相关者在质量监管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研究政府如何对第三方与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两两参与的博弈模型
本模型假定参与方政府、第三方与生产企业都是理性的,不考虑各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各自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选择收益最大化策略。
1.政府的行动集合α=(α1,α2)=(检查第三方,不检查第三方),企业行动集合β=(β1,β2)=(寻租,不寻租),第三方行动集合ε=(ε1,ε2)=(接受寻租,拒绝寻租)。
2.政府直接监管生产企业时,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投入质量成本为Cg。委托第三方对生产企业监管时,生产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投入的质量成本为Cs。若Cs=Cg表明第三方履行职责到位,不存在权力寻租现象;若Cs<Cg表明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存在权利寻租活动。此时,第三方获得生产企业行贿的额外收益为Vs,政府的损失是Cg-Cs为常数。
3.政府发现二者存在寻租行为付出的检查成本为Kg,对第三方与生产企业的经济惩罚分别为Fs、Fe。
4.企业发生寻租活动概率为P1,不寻租概率为1-P1;政府对二者寻租行为检查概率为P2,不检查概率为1-P2;第三方接受企业寻租概率为P,第三方拒绝企业寻租概率为1-P。
为更好地探究三者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及策略选择,本文首先构建了两两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包括第三方与生产企业、政府与第三方及政府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
(一)第三方与生产企业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
第三方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混合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由模型假设可得Vs>0、Cg-Cs-Vs>0,求得Nash均衡得(企业以的概率向第三方寻租,第三方以的概率接受企业寻租。
(二)政府与第三方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
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混合策略模型如图2所示,二者之间的混合战略Nash均衡为(政府以的概率对第三方进行检查,第三方以的概率发生寻租行为。
政府对第三方监管概率与第三方获得生产企业寻租的额外收益、第三方寻租行为的经济惩罚有关。第三方接受寻租行为概率与政府检查成本、政府对其寻租行为经济惩罚有关。
图1 第三方与生产企业间的混合策略模型
图2 政府与第三方的混合策略模型
(三)政府与生产企业间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
由上述假设,可得政府与生产企业的混合策略收益矩阵如图3所示。
在实际产品质量管理中,政府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直接监管时,受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成本、第三方监管下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成本、第三方获得生产企业行贿的额外收益和政府对企业的寻租行为的经济惩罚有关。企业发生寻租行为受政府支出检查成本和政府对企业寻租行为经济惩罚这两个因素影响。
图3 政府与生产企业的混合策略收益矩阵
四、产品监管过程中三者参与的博弈模型
(一)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组合
1.当第三方与企业进行寻租活动,且政府不检查时,第三方、企业、政府的支付分别为Vs、Cg-Cs-Vs、-(Cg-Cs)。
2.当第三方与企业进行寻租活动,政府检查且发现寻租行为,三者的支付分别为Vs-Fs、Cg-Cs-Vs-Fe、Fs+Fe-(Cg-Cs)-Kg。
3.当第三方与企业不进行寻租活动,政府也不检查时,三者的支付分别为0、0、0;政府检查时,则三者的支付分别为0、0、-Kg。
根据以上假设和参数设置,可得政府、第三方与生产企业三者参与的策略组合及支付矩阵,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如图4所示。
(二)模型的求解
1.根据构建的混合策略博弈矩阵,在第三方参与寻租活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政府进行检查收益函数为:
政府不检查的期望收益函数是:
当政府进行检查与不检查的收益函数相等时,实现博弈均衡。即E1=E2。
图4 政府、第三方、生产企业的混合策略模型
第三方与企业发生权力寻租的纳什均衡为P1*,政府可随机的选择检查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因为检查与否,此时政府的收益是相等且检查会产生成本Kg。分析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寻租的概率,如果第三方与生产企业选择P1>P1*的概率进行权力寻租,此时政府的行为策略应是α1选择检查,避免因权力寻租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若第三方与生产企业选择以P1<P1*的概率时,政府的最优行为策略是不检查第三方的检测工作α2。
2.在给定政府检查概率的情况下P2,第三方参与寻租活动和正常检测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当第三方参与寻租活动和正常检测的收益相等时,得到博弈均衡。令E3=E4
若政府选择检查的概率P2>P2*,那么第三方最优策略为履行检测行为ε2;当政府检查的概率P2<P2*,此时第三方最优策略为接受企业的贿赂发生寻租行为ε1;若政府检查的概率P2=P2*,那么第三方则可以随机选择行为策略。
3.在给定政府检查概率的P2,生产企业选择寻租与不寻租活动的收益分别为:
同上,当生产企业选择寻租与不寻租活动的预期收益相等时,可求得混合策略Nash均衡值。令E5=E6。解得
若政府检查的概率P2>P2*,此时检查力度大,生产企业寻租被查处的可能性变大,那么生产企业最优策略为正常生产β2;当政府检查的概率P2<P2*,此时政府检查的力度小,生产企业存有较大的侥幸心理,因此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贿赂第三方,发生寻租行为β1;若政府检查的概率P2=P2*,此时生产企业随机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生产企业的收益没有差异。
(三)模型的分析
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根据模型的分析,为了避免第三方和生产企业发生寻租行为,提高政府监管第三方的效率,需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引导第三方和生产企业的行为向着预期目标方向发展,下面将详细讨论模型参数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影响第三方与生产企业权力寻租的因素
在实际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发生权力寻租,可通过降低Kg,增大Fs、Fe的值,尽量减小寻租的概率P1*。即政府需要降低检查的成本Kg,一旦发现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存在权力寻租的行为,加大对二者的经济惩罚Fs、Fe,从而实现对企业和第三方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2.影响政府检查第三方与企业寻租行为的因素
分析政府检查二者寻租行为的概率P2,根据把第三方的利益还是生产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有所不同。政府对第三方与企业起到引导作用,选择最优的检查概率,取决于第三方与生产企业的价值取向以及寻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推论1当把第三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由可知P2*的值与参数变量Vs、Fs有关,P2*与Vs成正比,与Fs成反比。
为提高政府检查的效率,降低政府检查的概率P2*,应减少第三方寻租的额外经济收益Vs,同时加大对第三方发生寻租行为的经济处罚Fs,则能有效的降低政府检查的概率。
推论2当以生产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考虑时,由可知,P2*的值与Vs、Fe参数变量有关,根据假设可知Cg-Cs>0,P2*与Vs、Fe成反比。
生产企业与第三方寻租的可能性越小,政府检查的概率就越小。为尽量减少政府检查的概率P2*,应提高生产企业与第三方权利寻租的成本Vs,加大对违规企业的经济处罚Fe。
五、结 论
本文构建了政府、第三方、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监管博弈模型,有助于妥善处理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提高产品质量的监管效率。研究结论表明第三方与生产企业违规的收益越高,政府对其处罚力度越小,引发二者产生寻租行为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政府作为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认证标准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一方面应不断完善约束企业与第三方寻租行为的惩治制度,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使二者寻租成本高于收益。另一方面,建立透明的企业、政府、第三方沟通机制,才能减少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政府部门监管成本,促使第三方积极参与到产品质量监督中,从而改善产品质量监管现状,提高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自律性。
研究三方参与的监管博弈模型在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分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保护方面,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相关方的博弈模型,分析参与者的行为策略动机,可为政府实现绿色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积极性提供对策建议。将三方博弈模型应用到绿色产品质量监管中,有效发挥绿色产品的节能减排作用,这也是进一步所要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