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利用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兴趣的探索

2015-06-26梅淑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中地理学习兴趣

梅淑君

[摘 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能在课堂中被关注,并获得提示与鼓励。对于教师来说,也希望学生能够配合,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如果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等,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恰当的课堂探究活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活动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25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在课堂中被教师关注。对于教师来说,也希望学生能够配合自己,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如果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等,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完成这一过程,达到预想的效果,运用恰当的课堂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很重要的环节,这样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绝大多数的课堂中,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学生似乎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展示者。在这种局面下,不少教师想尽了办法去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翻阅各种教学资料和文章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因此个人认为,可以结合当前提出的探究式课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探究问题

学生们普遍觉得必修一的知识点要难于必修二和必修三。有不少学生会因为一开始听不懂而放弃继续听课,导致后面的内容越来越听不懂。其实必修一的地理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

例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的时候,恰好这段时间宝应大降温,这非常符合冷锋的天气特征,因此在开始讲这节内容前,可以先设计一个探究情境: 看宝应最近几天的气温、天气状况的变化,我们这几天来经历了什么样的天气过程?

学生看表格,相互间略作交流,很容易得出气温下降、天气由晴到阴雨再到晴这两个结论,由此教师再提问:结合大家课前预习的知识,请说出与哪种天气系统相符合?此时就会有不少学生能够得出“冷锋过境”这个结论,由此开始这节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还需要判断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在讲完相关知识点之后,还可以给出一些图片和谚语,让学生思考这些分别属于什么样的天气系统。比如08年的暴雪街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等,学到此时,学生很乐意参与其中并积极思考和展示。本节课结束前经过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比较理想。

二、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展示

当我们站在讲台上,有时候会感觉到学生明显的懒散,不跟着自己的思路去听课,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问很快给出答案,这是在认真听课的;有学生则会低着头,或者偷偷地左顾右盼,这是走神的;当然还有打瞌睡的,这部分学生则更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若此时有一个相对贴近实际的合作探究案例,可能会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帮助。

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时候,先帮助学生了解5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对5种方式的特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理顺思路,然后提问: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PPT上给出中国的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空,并且要求学生讨论选择的理由,明确选择的依据。

我在这节课堂就采用了此种探究设计,表格里的内容部分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也有需要学生结合课件上的城市分布图进行分析和思考的,相对来说学生会觉得比较新鲜,大部分人一扫之前无精打采的状态,很快地投入讨论中。在展示的过程中,上黑板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之前精神状态不佳的学生,虽然有的小组答案不完整甚至错误,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都提升上来了,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整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如期完成。

三、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升学生思维空间

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大多数思维敏捷,容易发现问题。问题提出后,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他们能够自己总结出想要的答案,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此类问题,可以进行迁移式的提问或者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复习必修三《东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时,讲完了东北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出现的问题、对策之后,可以给出宝应县的自然条件材料,让学生结合所学及宝应发展的现状,分析宝应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并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 宝应地区的自然条件

宝应属黄淮冲积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宝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主产稻、麦、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种蔬果,是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湖泊多属浅水,水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珍珠,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滩地土壤种植优质莲藕、耐水林木。全县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量3560吨。红花、丹参、薏仁等名贵药材远销省内外。境内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以野鸡、野鸭、大雁为多。

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都在进行农业生产,设计这个探究问题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先自主进行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将答案要点内容整理在纸上,并鼓励学生主动用投影展示,若有不完善之处,可以互相补充。教师再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对答案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来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也可以从自然方面、社会经济方面、生态发展等角度来思考,如:①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少占耕地,集约利用土地;④注意加强环境的综合整治;⑤加强宣传,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等。

设置这个问题既有利于检查学生对之前所学东北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训练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加之探究的内容本是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也体现了地理课标中“地理知识生活化”这一要求。

不管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新课程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意义,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高中地理学习兴趣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