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2015-06-25李晓璐
李晓璐
教育不仅仅注重开发人的智能,还需要注重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就是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人格教育渗透在语文知识传授与语文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舒适、愉悦的育人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健全人格的目的。
随着我国大专院校的扩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将中学学生群作为主要招工对象,中学生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由于中学学生群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很多中学生都出现了人格缺失现象。如部分中学生盲从,以丑为美,情趣低俗,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与意识,情感冷漠,自私,玩世不恭,自信心不足,而且在信念理想等方面比较模糊,禁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这都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未来的成长。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是个人素质的积累,一旦量变达到质变时,学生的健康人格就养成了。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格教育的渗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身教示范,以情育人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示范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是心灵发展的塑造者,是社会行为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格的修养,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坚持正确的师生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感化、包容、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等。其次,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创新想法,鼓励、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顽强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才会得心应手,有助于学生视野拓展和技能训练。
二、课堂渗透,潜移默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很多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律性较差,这大都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无法辨别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讲述一些典型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自身辨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圣贤的言行进行辨别。即让学生对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进行思考,教师趁势做出引导:对于自己的言行圣贤每天都要自省,希望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活得更加有意义。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应该这样,学习圣贤的自省精神,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与能力。通过这样的启发,把学生平时的思想行为与先贤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平时行为的不当之处,同时激发学生向先贤思想靠拢,学习先贤的高尚行为与情操,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自律性强的人。
三、利用阅读资源,拓宽人格教育领域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中含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以及刚正不阿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对人格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人文经典,如《中国上下五千年》《离骚》《孟子》《论语》等,激发学生与读者、作品人物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从阅读中受到教育,有效升华学生的人格。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激发学生的大丈夫气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等。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普读物凝聚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关科技文明方面的内容,例如牛顿的“地球引力”、居里夫人发现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茅以升在桥梁建设方面的文章、袁隆平的植物杂交理论等,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在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此作品,对文章中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母亲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母亲身上展现的宽厚仁慈、勤劳俭朴、意志坚强等良好品格,以及这些品格对朱德一生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努力学习回报母亲的关爱。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可以算得上是半壁江山,因为作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人格素养。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状况并不乐观,很大一部分学生一遇到写作课,就心生厌烦,做假、抄袭现象经常发生,这都反映出中学生人格的严重缺陷。
因此,在语文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灵去感知一切,让学生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颂扬自己绚丽多彩的梦想,抒发对英雄人物的赞扬之情,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灵,吐露真实的情感,在写作中真正学会做人。
五、利用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人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排演课本剧、语文课外活动课等,能够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在活动中健全人格,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懂得热爱生活与生命,增强团队意识,形成善于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多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以及朗诵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不仅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中学生人格缺失的现状,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北工业学校(7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