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绿色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5-06-25任晓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功利绿色语文

任晓燕

“绿色”本是一个环保概念,一曰纯天然,二曰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者,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认为,“纯天然”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本真属性的回归,它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绿色语文”的本质特征。开展“绿色阅读”就是让学生跳出题海,走进书海的过程,通过绿色作品的价值,构建和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成为健全的公民。

一、引领“绿色阅读”目标,激发读书兴趣

任玲老师在《语文课:给思想松绑》一文中说:“理想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可以用分数量化的。有良知的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语文的真正价值,不甘心于做应试的英雄,而做滋润学生一生成长的甘泉,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作为引导者的语文教师,最终要让学生接受“绿色阅读”的理念,明白它与“功利阅读”是相对的,功利阅读指向的是知识与技能,是结果性目标;非功利阅读指向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

“绿色阅读”就是不把阅读当作手段而是目的的阅读,是享受过程的阅读,是“学以致用”之外“学以怡情”的阅读。“绿色阅读”不布置作业,淡化学生意识、课堂意识、学习意识,减少学生的排异反应,他们可以自由地阅读和摘抄。“绿色阅读”珍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评价,这样,学生慢慢从“被阅读”到“爱阅读”,在无功利的自由阅读体验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重新找回阅读的乐趣,个性能得到发展与完善。

二、指导“绿色阅读”方法,促进读写结合

读书须入门,入门始得真。入门即掌握读书的窍门,教师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便是交给了他们打开阅读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绿色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针对“绿色阅读”的非功利性,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倡导的一些读书方法: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漫无目标,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也称作跳跃式浏览。囫囵吞枣法——在暂时不能接受时,将相关的知识先装进脑子里,等下一次看到的时候至少可以知道有这个知识,进而在此后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一步步消化,直到有一天会有大彻大悟的惊喜。改弦易辙法——若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读,需马上换书;再无味,则再换,至三番乃止。

我们还给学生讲授了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带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阅读笔记,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笔记可以摘名言名句、集知识要点、抄优美语段、编文章提纲、写心得体会等,一般要写清阅读时间、书名、作者、摘录内容、评价、感想等。学生还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

三、推荐“绿色阅读”作品,提高阅读效益

翻译家傅雷说过:“那些经典的作品,是一些打败了时间的声音和表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为学生推荐“绿色阅读”作品时要秉承“经典性”原则,“经纬交织,以经为主”。

所谓“经”,是指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轴而挑选出来的经典作品。在高一、高二两年的阅读课上,学生阅读了教师推荐印发的四十八个专题的内容,从“穿过《诗经》的画廊”“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千秋圣人孔子和先知之门《论语》”一直延展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袁枚”“剑气箫心的一代名士龚自珍”。我们希冀用古人辽阔的视野,浩瀚的精神,璀璨的人格激荡当代高中学生浩然之气,完善道德的积累。

所谓“纬”,是指以课文的题材和作者为辐射原点,“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诱导法,学习一个题材和作者来带动阅读同一题材和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可以对文本作全方位的延伸,用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的眼光,让学生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拓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同时,我们认为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编写的“青春读书课”这套丛书以文化为主线,以文学为主体,能为学生的心灵建设打开一扇明亮开阔的天窗,而且选文篇幅较短,适合学生平时阅读,因此向学生推荐它作为日常阅读书目。

四、开展“绿色阅读”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效果并与他人实现阅读共享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有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

1课前3~5分钟的口语训练

高一的主题主要是“我喜欢的名人”,高二的主题主要是“向你推荐一本书”。当历史人物由口边耳畔熟悉的陌生人成为学生如数家珍的老熟人,当一本本书携带着个性化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种阅读境界真是令师生无比欢欣鼓舞。

2“名人(著)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名人传导正能,名著传承经典。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母乳,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学生面对经典文本阅读时,其实就是面对前人或他人生命的凝结。熟读静思,化整为零。以心发声,以声传情。在比赛现场,甚至可以听得到思想的声音,看得到美德的光芒,感受得到鼓励的温暖。演讲活动进一步了推动“绿色阅读”课题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遨游精神天空,丰富人文素质,让浓浓书香弥漫校园。

3古诗文朗诵比赛

经典传承文明,诗文浸润人生。学生对古诗文的思想意境了解得透彻了,就能在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把朗诵的感情和诗的意境、思想融为一体,语出有情,置身语境。

4作文竞赛

举办作文竞赛是为学生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另外一个平台和机会。作文竞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作文的“文化”品味,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还可达到“以竞赛促阅读,以竞赛促写作”的目的。

其实,倡导绿色无功利阅读并非就是否定功利性阅读的作用。阅读不能没有功利,但切不可只有急功近利。热爱“绿色阅读”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不仅会在自己没有意识到努力的情况下获得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能通过“绿色阅读”获得坚实且丰富的精神底子,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最终,当“绿色阅读”成为学生人生中的渴求性自觉行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终生的学习者、独立的思想者、快乐的创新者。如此,“绿色阅读”功莫大焉。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综合高中部(200231)

猜你喜欢

功利绿色语文
绿色低碳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