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

2015-06-25王留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自清意境

王留平

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最能实现审美教育的,其形象更富有情感和愉悦性。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单要注重教学程序的完美,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在上课过程中陶冶了情操。美文对人们的感染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更容易得到学生共鸣的文章来进行审美教育。讲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美?美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欣赏美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怎么审美?这些都能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认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审美教育最理想的文章。它是一篇美文,具有三个方面的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感情美。语言美,文字加上语音的外壳后,它和音乐是具有共同性的,使得文字的语言有了一种灵性美,好似音乐一样。意境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和重要的部分,中国画和古典诗歌都很重视意境美。意境美和景物之美是密不可分的,它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部分。感情美,情感活动是艺术的灵魂,我们往往能够从作者的文章中体会其浓厚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单要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色之美,更有心灵上的战栗,它可以使我们更热爱美。教师应当运用合理的审美教学方法,对《荷塘月色》这种优美散文进行深度分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其领悟文字中的意境,在感受文章的过程中实现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要求课前预习,为审美教育做准备

高中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要完全讲出这篇散文的美之所在,首先要做的是要求高中生在课前有所准备,使其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从而为之后的审美教育做好准备。在学生学习《荷塘月色》之前,已经学习过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对于作者并不陌生。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可以大概讲述一下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散文产生兴趣,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使学生更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年朱自清先生晚上散步的荷塘至今依然存在。荷塘位于清华大学,沿着大学的游泳池往东北方向行走,就可以看到因朱自清这篇文章而久负盛名的荷塘。朱自清先生时任清华大学教授,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在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夜晚写下的。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求高中生熟读文章,同时勾画出文章对荷塘和月光细腻描写的优美文字,将文章中能够淋漓尽致表达作者当时心情的字句做上标记,体会文章美景、情感、文字的完美结合。

二、深入分析文章,培养欣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美感的文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通过这些文章精美的字句,一方面调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传授给学生以理性、客观的剖析,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细致和独具特色的字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且富有情感的优美画面,文章表现出作者淡淡喜悦的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哀伤。这种仿佛隔着轻纱的朦胧美在文章对荷塘的描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这句话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明暗相交、朦胧而又淡雅的美丽画面,并立刻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将月色的特点完全展现出来,优美的字句让高中生能够深深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优美意境,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文字中的情感和美景,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优美的字句和语言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另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颇具文字美和剖析价值的诗文。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都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样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和剖析文章中的意境和美感,培养高中生欣赏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对文字的美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育应当采取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文学基础知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进行对美的品味和鉴赏,领悟文学的博大精深。不论对哪一篇文学作品,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心朗读,身临其境,领悟课文的情感美、意境美及文字美。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对月色下的荷塘描写的角度是多样的,读者可以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师在审美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更应该着重要求学生能领悟文字所表达和勾勒的优美画面。不仅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荷塘月色,还应从触觉和嗅觉方面对朦胧温柔的荷塘月色进行体会和感受。从本质上做到情和景的完美交融,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阅读,用心感悟作品的景和情,提升对美的认知。

四、引导学生仿写美文,培养写作能力

审美教育中的阅读是让学生感悟、体会和欣赏文章的美,而写作是培养学生自己去发掘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将文字和意境输入脑海中,而写作则是将已学习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输出。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完全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审美过程中投入的情感也能得到更好的释放。高中生通过模仿优秀文章来写作可以真正领悟真善美的意义,对不好的事物进行排斥,从而实现审美高度的提升。

教师在审美教学过程中,要将模仿写作作为第一步,促使高中生慢慢学会自我创新,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出发点、选题、文章布局等方面模仿写作,同时还应当关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美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比如,学习完《荷塘月色》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主动选择题材,如选择一种植物和景色模仿《荷塘月色》进行写作,写作时应当注意情与景的结合。高中生在日积月累的模仿写作过程中能逐渐驾驭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从而更好地实现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发现文学美的过程中做到欣赏美和创造美,创造出自己的文学风格,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使高中生得到健康的审美引导和审美知识。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对生活趣味也有着积极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是最能实现审美教育的,必须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225400)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朱自清意境
荷塘月色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荷塘月色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