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语文教学的三点尝试

2015-06-25李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项羽想象语文

李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口耳相传的枯燥说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呢?

一、激活文字,让想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材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

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了“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找准切入点,让思维的火花尽情绽放

《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间解牛无数,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为什么呢?皆因庖丁找准了下刀的位置,一点突破,骨肉迎刃而解,费少而功多。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要求他们既“入得去”又“出得来”,但如何引导他们“入得去”呢?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的篇目,它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教学中师生免不了讨论项羽的形象,如果直接提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恐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似乎与此无关的问题:“在赐马亭长时,‘项王笑曰中的‘笑该怎样理解?”

有的学生认为这里的‘笑应该是项羽对时不利己的慨然面对,慨叹自己的时运不利,如果不是如此,他怎么会失败呢?从前面的东城之战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拼死决战,更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言外之意“我”还是有能力的,只是自己时运不济。

有的学生认为项羽拒渡乌江时“笑”答亭长,体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项羽曾经想过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因为他觉得:“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的“笑”不是强自矜持的笑,不是凄然苦笑,而是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且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

还有的学生认为这里的笑体现了作为一位勇者的视死如归,是一位壮士的蔑视死亡等。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很多,通过对这一个字的探讨,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全文,顺势引导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三、彰显个性,用开放式教学激起学生热情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完全摒弃那种“对不对”“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设计。语文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益,那就是成功的。

例如平常讲《祝福》这一课时,教师大都是按照文段来分析人物形象和造成祥林嫂死亡的原因,可以说就是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课文看起来是与现实脱节的,而且显得枯燥无味。那么怎样才能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挣扎变化。

这一形式,让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不仅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相应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根据自己的揣摩加上一些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尤其表演完了之后,他们意犹未尽,还围绕“祥林嫂之死谁之罪”展开了激烈讨论。笔者趁机把它当成一个刑事案件来处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破案,找出真凶。学生一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个个都想要亲手逮住那个凶徒。

在破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能透过表面现象去深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正因为如此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在之后的考试作文中,多次出现学生以这篇文章为论据的情况,如果当初循规蹈矩地先疏通字词,然后梳理文段,再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死因,或许就不是这种结果了。

有位哲人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开放式教学这一途径,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不受制于课堂教学形式,真正追求课堂实效性。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展现出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恢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好:“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显得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思考,并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驾驭学生的心,才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第三中学(324000)

猜你喜欢

项羽想象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的想象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梦遇项羽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