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观察

2015-06-24王利江孙湖李欣候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脾胃

王利江, 孙湖, 李欣, 候梅

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观察

王利江, 孙湖, 李欣, 候梅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瘫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口周、口内肌肉按摩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辨证施治结合局部针刺,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治疗脑瘫流涎好于单纯口腔感觉运动治疗。

脑性瘫痪; 流涎; 针刺疗法;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科主要神经疾病,患病率为2‰~3‰,除运动障碍外,常伴存其他并发症。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围绕新定义中对伴随障碍的解释,国外学者开始重视脑瘫共存其他残疾的评定与管理,有关脑瘫伴随障碍的报道涉及语言-言语障碍、智力低下、吞咽困难和口运动障碍、癫痫、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等。流涎症是脑瘫患儿常见伴发病症,发生率25%~35%[1],主要临床表现为唾液不自主溢出口腔、衣服浸渍臭秽难闻、下颏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液体量和实物的吞咽消化和吸收,不仅影响患儿健康,也易被社会岐视和排斥,还会影响到患儿的营养状况,对患儿的社会形象、职业选择及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脑瘫诸多问题中,流涎带来的社会歧视最为严重,特别是对于智力正常的脑性瘫痪儿童,社会的歧视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沮丧和压抑感等。笔者采用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流涎症,并与单纯口腔运动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1/2013-10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病房,共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n=30)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及临床分型按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制定的标准。根据流涎的特征及临床伴随症状分型:脾胃气虚型30例,脾肾阳虚型14例,脾胃积热型16例[2]。

1.3 纳入标准 (1)明确的脑瘫诊断;(2)流涎症状超过1个月,近1个月来患儿无明显改变;(3)无明显的吞咽障碍;(4)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正常流涎儿童;(2)智力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病;(3)口腔真菌感染,腭裂等疾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口周与口内肌肉按摩、口内立体感知和味觉刺激、冰刺激唇部、软腭刺激,被动和主动口运动训练,吞咽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5 d,总疗程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

针刺选穴,主穴:百会、地仓、透颊车、廉泉、聚泉、金津、玉液、承浆、足三里、太白。配穴:脾胃积热,加内庭、商丘、阴陵泉;脾胃气虚,加中脘、解溪、大都;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关元。以上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1.7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3]进行流涎症疗效评价。Ⅰ级:不流涎;Ⅱ级:小量或偶尔流涎;Ⅲ级:不时地流;Ⅳ级:经常流,但不成线;Ⅴ级:成线地流,胸前常常弄湿。饭后1 h安静状态下对患儿进行观察。疗效标准为:(1)痊愈:流涎完全消失;(2)显效:流涎基本消失,或按照TDS分级法上升Ⅱ级;(3)有效:流涎明显减少,或按照TDS分级法上升Ⅰ级;(4)无效:流涎无减少或加重[2]。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比较[n(%),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u=2.36,P<0.05。

表2结果可见,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针刺联合口腔感觉运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腔感觉运动疗法,针刺治疗流涎的疗效可以肯定。尤其对于临床上流涎症状较重的脑瘫患儿,联合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祖国医学称流涎为“滞颐”。《内经·五脏论》指出“脾为痰,肾为唾。”现代医学认为脑瘫患儿流涎是由于口腔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腔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儿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来清除口腔内唾液所致[4],针刺百会能够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通过大脑皮质调节自主神经,增强皮质相关部位的兴奋性[5]。《千金方》提到“廉泉,主舌疭涎出[6]。”廉泉乃任脉经穴,深刺可达足太阴脾经循行的舌根,直达病所,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金津、玉液两穴处布有舌神经和舌下神经,下有舌下腺,针刺二穴能调节唾液腺,减少唾液分泌。聚泉为舌体背部穴位,针刺可促进舌肌肌力提高,并可提高舌的活动范围。针刺承浆、地仓透颊车可培土做堤、制水防洪。针刺足三里、太白,可健脾益气,标本兼治。中医理论认为涎为脾所主,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脾胃积热皆可致涎分泌量增加。口水多而清晰为脾胃气虚型,针刺中脘、解溪、大都健脾益气;冷涎流出伴畏寒肢冷为脾肾阳虚型,针刺脾俞、肾俞,关元温肾暖脾助阳;口涎黏稠,伴口臭烦渴,大便干硬为脾胃积热型,针刺内庭、商丘、阴陵泉清脾胃积热通腑气。总体采用局部针刺结合脏腑辨证,由于受患儿状态的影响,难免会有误差,今后需加大样本量,采用更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针刺对脑瘫患儿流涎的影响。

[1] Reddihough D,Johnstone B,Chong D.Managing drool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 A multi disciplinary team apporach[C].Int Cereb Palsy Conference Proc,2009:103.

[2] 钟小蓓,王迪华.辨证分型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70例[J].陕西中医,2010,31(11):1466-1467.

[3] Ciftci T,Akincl D,Yurttutan N,et al.US-guided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for excessive drooling in children[J].Diagn Interv Radiol,2013,19(1):56-60.

[4] Santos MT,Ferreira MC,Leite MF,et al.Salivary parameters in Brazilian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who drool[J].Child Care Health Dev,2011,37(3):404-409.

[5] 何在坤,尤艳利.百会穴在脑部疾病当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9):116-118.

[6] 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89.

(本文编辑:张小冬)

266000 山东 青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 作者简介:王利江(1976-),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通讯作者:候梅,266000 山东 青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2.018

R742.3

B

1674-3865(2015)02-0146-02

2014-06-04)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脾胃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