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2015-06-23顾加同

消费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因素分析

顾加同

摘要: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科研和生产基地。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及信息化的发展,加快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辽宁省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阶段分析基础上,对辽宁省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融合 因素分析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4.O在我国制造业的拓展已经悄然展开。据IDC预测,制造业互联网化将渗透到企业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售后等价值链环节,并在未来进一步向产品延伸,工业4.0本质上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产物。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是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的重要部分。而装备制造业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对两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4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工业生产基本平稳,装备制造业领跑工业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并占GDP比重达到41.8%。近年来,辽宁省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开始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省GDP的水平达到50%以上。辽宁省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一直都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6%;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也是保持在50%左右。

二、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分析

(一)协作发展阶段

传统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长、配套企业多、工艺流程复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装备制造业将生产性服务活动外部化,以此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而外部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活动成为了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主要业务来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由于单一化,已不能满足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在技术推动与政策扶持下,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转型,通过人才和技术来满足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

(二)渗透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经济整体的转型,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开始产业化,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占重要地位,并在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相渗透,装备制造业在价值链上不断延伸和扩展,实物产品与服务相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也逐渐渗透到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三)融合发展阶段

进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后,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大量出现,内部资源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产业之间渗透交叉使得界限不断模糊,逐步实现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比重不断增大,为制造业提供新的竞争力,两产业之间开始形成新型一体化的融合型产业体系。

三、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融合发展的阶段分析,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存在多个影响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具体包括:

(一)技术进步水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会引起产业工艺流程的改进,进而使得产业链中各部分的技术构成随之改变,产业链环节的增加必然会为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在生产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只有具有创新及先进技术的生产性服务才能够满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技术进步水平是影响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资金投入水平。企业生产运营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在其发展初期便具有高投入性、高风险性的融资特点,而当前辽宁省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资金投入量有限,在资金的分配方面也存在 定的厚此薄彼现象,资金投入需同时处理好资金的量和分配两个方面问题,因此资金投入水平也是影响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人才结构水平。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需要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而企业的运营必须得有高水平的人员组织结构,因此人才结构是影响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技术创新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储备,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

(四)市场环境。随着产业转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内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质量价格差异化不断缩减的局面,这使得装备制造业不得不寻求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生产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各个环节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也逐渐深入。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水平也不断提升,产业对资源的需求程度随之加大,市场的开放程度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及流动效率,决定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决定了两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及融合水平。

(五)政策环境。政府对产业的发展往往会提供相应的政策,不管是对产业整体转型提供指导性政策,还是对企业发展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辽宁省出台的《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定》,为加快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发挥极大促进作用。政府依据产业特点,为其提供适合的准入标准,并通过不断完善引进高技术人才的相关法规条例,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