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时空认知特性及翻译教学启示

2015-06-23寇芙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英汉介词时空

寇芙蓉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英汉时空认知特性及翻译教学启示

寇芙蓉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时间、空间是人类社会认知的基础。不同语言载体以不同的语言特点体现人类认知世界中的时空关系。汉英语言的时空认知及其特性必然影响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选择。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灵活考虑时空关系,不能生搬硬套,同时还应适当考虑其他诸多问题。

时空认知;关系;时空特性;时空翻译;教学启示

一、时空认知关系

在不同国家,人们虽然会讲不同的语言,但都谈及时间、空间,从而为共同生活在地球提供一些基本条件。换言之,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中,必然需要用语言形式来表达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概念。

认知语言学往往从隐喻的角度阐述时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Lakoff & Johnson,1980)。时间是一种特殊隐喻,时间是靶域,空间为源域(张建理,丁展平,2003)。Lakoff 和 Mark Turner(1989:63)认为隐喻是一种从熟悉范畴(源域),尤其是我们熟知的事物和事件,到抽象范畴(靶域)的转变,时间就是这样。通过隐喻的手段,人们可以感知时间的本质,即时间的理解建立在对空间的理解之上。

在认知领域中,时间与空间紧密相联。时间是空间概念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往往会用空间词语来谈论时间概念,例如“(before) 前,(after)后”,图1能够体现物理空间、认知空间和语言空间的关系:认知空间与语言空间是一个连续体,继而认为认知时间和语言时间也是一个连续体。

图1 物理空间、认知空间和语言空间的关系(Levinson,2008: D11)

Lakoff (1993:216-217)认为 “时间流逝是运动”。 时间是通过事物的移动来体现的,已经消逝的事物要用“过去时”,将要面对的是“将来时”,现存的事物是“现在时”。John Taylor (2007:181-198) 这样解释道:就像 “未来在前方,过去在后方”。无论具体哪一天,听者都可以将时间移动到过去,或是将来。在某种意义上,时间空间紧密相连,即“时间即空间”。一般而言,时空结构,即指的是时间维度上的空间关系(程琪龙,2001:153)。时空总是相关的,但不一定总是明显相关,有时是隐性的。

时空概念有共同点:两者都指的是时间/空间的连续体。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时空非常相似。在英语中,时间往往通过副词短语、介词短语体现以及时态这一语法手段达成(因而在翻译时间概念时可使用副词短语或介词短语);而空间通常是通过动词和一些介词短语来体现的。总体而言,时空概念紧密交织在一起。英语中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许多介词都被用来描述空间和时间关系(Clark,1973)。表1则体现一些英语介词的时空平行关系。

表1 英语介词的时空平行关系(引自Kemmerer,2005: 798)

词语中的时空特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灵活处理,并对时空关系在认知层面有所了解,而英汉时空特性在两种语言中各有特色。

二、 英汉时空特性

在谈及翻译时,我们往往都会把重心首先放在对比两种语言差异,即英语为形合语言,汉语为意合语言;英语重逻辑思维,汉语重具体思维;英语重客体意识,汉语重主体意识,等等。王文斌(2012)从名词、动词、量词角度阐明英语和汉语语言的时空特性。他认为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方面、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方面、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只是多种外在表现的体现,背后的原因则在于英语语言的时间特性以及汉语语言的空间特性,换言之,时间性(英语)和空间性(汉语)造成了上述的这些差异,是它们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英语重时间,汉语重空间。英语具有时间性的特质,往往表现在句子结构中的动词,因此西方语言学总是关注英语动词及其在句法中的时态和语义特性(王文斌,2013)。英语主要通过副词、介词、语法关系等呈现这个特质的。其中,时态就是其突出特点之一。

汉语不像英语,没有时态,只有通过一些时间词来表示时间的前后顺序。而空间上则多通过空间方位词来体现,有时也会通过时间词来体现空间的变化,时空关系的紧密性就恰恰体现在两者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变。对于汉语中时空词语使用转换,匡腊英(2011)就指出汉语中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源于空间概念: 从历时角度来看,汉语里的一些时间词,如“最近”、“马上”等,都来源于表空间范畴的方位短语,经过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最后变成表时间范畴的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既可表空间范畴,也可表时间范畴。”

三、英汉时空翻译

翻译是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转换(赵彦春,2007:39),体现认知思维。时间概念的认知总是以直接或间接的引申、隐喻的方式表现。如He sits between two students和He is still between two minds。前者的between是物理空间的直接表现。后者的between是由空间隐喻表现的时间概念(2009,黄田,郭建红,刘源甫)。这说明,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时空关系的融合,灵活巧妙处理。以下为实例分析。

时空关系在汉语中往往通过一些词语体现,甚至有一些词语既具有体现时间,又具有体现空间的双重特性,在翻译时应尤其注意。值得注意的是,动态助词“了”的时空功能可以作为逻辑标示词在段落中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时空关系无疑是最基本和自然的逻辑关系,因为所有事物无一例外的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空中,从而形成一种基本关系。其他逻辑关系建立于此上。因此,时空可以在连接句子,甚至段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翻译时,可根据目的语语法等特点,进行灵活翻译。如下面的例子:

1.幼年的鲁迅听了这个故事,心里很不舒服,他为白蛇娘娘打抱不平。当时,他的唯一希望就是这座镇压白蛇娘娘反抗的雷锋塔快些倒掉。

The story made the young boy very sad.He had deep sympathy for Lady White Snake and strongly wished that the pagoda which rested on her as a dead weight would collapse soon.(何善芬,2002:508)

助词“了”在词句中体现时间概念,具体体现“听”和“不舒服”两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当时”是用来体现同时的时间关系。但是在汉译英时,前者转变为主位-述位结构,体现因果关系。“语篇的连贯性不仅仅是表层的衔接手段,更重要的是基于内在认知和心智的统一性”,“仅仅从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上分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心智上的连贯性看语篇的连贯性” (侯敏,2012: 123) 。

下句为“了”为衔接手段的翻译例子。

2.两个人走上窄小的圆拱桥,到了对岸。他们下了桥,前面是一尺多宽的草地,走上台阶,那里有一个大天井,天井里种了几株玉兰树。

The two traversed a small hump-backed bridge to the opposite shore.Then crossing a narrow strip of lawn,they mounted stone stairs to a large garden of magnolia trees.(何善芬,2002:510)

由此可见,因为三个“了”均连接动词,所以这三个“了”都是动态助词。如果省略这三个“了”,句子的意思和逻辑都会发生变化。它们指代时间的功能非常明显,但是却翻译成“to,then,of”。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译文很流畅,目的语读者完全能够接受。这一方面说明动态助词“了”的翻译并不总是一对一的时间对应;另一方面,表明它还有衔接功能,即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语境中连接信息。

单词 “then” 就是一个恰当的译文,因为它就是作为时空标示词出现,来指示时空变化,从而把几个动作连接起来,为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的场景。用这种方法, 时空能够在篇章中得以紧密交织在一起。

虽然每个“了”后边都跟着一个动词,但是其中两个“了”并未表明动作的完成,精确的说, “下了桥” 是用来表明一系列动作的顺序:走,到,下。第一个“了”的含义通过时态,即过去时态,“traversed”及介词“to”体现出来。第二个“了”表明动作的改变或者过程,通过使用“then”把句子连接起来。最后一个“了”仅仅是用来表明事实:即有一些玉兰树,因此译者使用英语中的一个句型“a garden of …”来表示,体现的是一种空间关系。根据语境,这里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长满玉兰树的状态。

据此可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有时很难完全将时间和空间区别开来。所以,在翻译时,空间因素也需要适当考虑。就是因为这种时空之间的逻辑认知关系,从而衍生出篇章功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了”字不仅仅具有时空指示功能,还具有人际功能,即可表达特定的语气。例如与“不要,别,要是”等词搭配表达特定的语气,而不仅仅是时空的体现。这些现象,在翻译中尤其应该注意。

四、翻译教学启示

在翻译教学中,往往强调中西思维差异,其实,时空就是中西思维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解强调中西方对于时空的不同认知以及特点及其翻译策略,不断启发增强学生对于时空的敏感度。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即使是句中外显的时间,也要考虑空间因素,是否需要将两者还是单方面翻译出来; 第二, 对于时空的把握需要从语篇上考虑哪一方面是重点,必要时需要突出一点即可; 第三,对于时间,需要从时态上考虑;第四,对于空间,需要从介词等方位词方面进行考虑。

总而言之,鉴于英汉时空特性,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需要适当考虑时空关系,灵活运用相关原则、技巧对相关词汇进行转换。以目标语言的时空特点为导向,翻译时适时进行时空转换。在翻译过程中,时空关系的体现不仅从词汇角度考虑,也应该从语篇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时空关系表达出来。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张建理,丁展平.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3]Lakoff,G.& 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4]Levinson,S.C.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Explorations in Cognitive Diversit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5]Lakoff,G.The contemorary theory of metaphor.In A.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Taylor.J.Ten Lectures on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y John Taylo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7]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Kemmerer,D.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meaning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can be independently impaired[J].Neuropsychologia,2005,(43).

[9]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和汉语的空间性——从洪堡特的 “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A].潘文国(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10]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

[11]匡腊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12]赵彦春.翻译诗学散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13]黄田,郭建红,刘源甫.外语与外语教学[J].2009,(7).

[1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15]侯敏.认知视域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095-4654(2015)08-0108-03

2015-05-05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项目“基于一项实证研究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问题研究”(10XWA05)

H059

A

猜你喜欢

英汉介词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介词不能这样用
时空之门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