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以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三市为例
2015-06-23李田天
张 蕊,李田天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皖北地区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以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三市为例
张 蕊,李田天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针对宿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新建住宅小区的体育现状、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结果显示,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总体规模较小,设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各年龄层次居民健身的需求。
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小区居民;现状
全民体质健康被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自《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后,小区体育成为了国家落实全面健身计划的一项重大举措。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着,体育锻炼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直不断的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的生活离不开体育活动,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小区的居住环境,而且满足了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人们在工作之余要求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且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民群众对住宅区体育设施的配套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配套条件是推进居民体质提升的直接途径,住宅小区各种体育设施的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以及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居民住宅小区体育设施是居民赖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是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和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枢纽,安徽省政府自2001年起作出加快皖北地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决定,其中宿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作为发展的重点城市积极贯彻全面健身发展和体育基础设施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三个城市,其中每个城市随机选取各6-8个新建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宿州8个、蚌埠10个、淮南6个。选择2002年初——2008年底期间交付使用的小区,居住人数5 000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浏览中国期刊网资料库、英特网和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等文献资料,对新建住宅小区、小区体育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收集。
2.访谈法:对小区居民就小区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访谈;对小区管理者就小区体育设施维护情况进行访谈。
3.实地调查法:实地对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三个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进行实地走访和观察。
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和excel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5.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方法,从所得到的资料中总结、归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健康生活需求日趋提高,居民的体育活动意识逐步提高,小区体育配套设施好坏程度是业主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枢纽,随着各个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建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套的规划与建设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健身配套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追求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一)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总体的比例
宿州、蚌埠、淮南三市作为皖北地区的代表,对三城的新建住宅小区进行抽查,所抽查的新建住宅小区中达到国家规定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占地面积上限标准的为4个,达到下限标准的为12个,小区具备体育设施但占地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为8个,抽查的小区均有体育设施,但设施条件层次不齐,设施分布不均匀。国家体委规定居住区级和小区级要求每千人配200-300平方米的体育设施,游泳池的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每千人40-60平方米。若按此标准,宿州、蚌埠、淮南三市达到规定的小区寥寥无几。
(二)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
表1 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所占比例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皖北地区三个城市的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种类主要包括简易全民健身器材、篮球场、网球场、儿童游乐场以及室外游泳池,与2005年《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涉及到的社区19类体育项目对照来看,足球、排球、羽毛球和门球一类设施较为匮乏,种类不够广泛。调查中各小区均具有常见的简易全民健身器材,所占比例100%;具备网球场、篮球场的小区中蚌埠市新建小区所占比例较大,宿州市和淮南市两市旗鼓相当;游泳池在蚌埠和淮南市有较少数量,而宿州市没有小区具备此设施;儿童游乐场三市大部分小区均有占地或大或小的配备。与发展较好的合肥、芜湖城市相比较为落后,表现在运动场地较少,尤其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门球之类的场地没有小区具备。实地走访发现新建小区中具有健身空地给居民自由活动或者跳操的仅有宿州1个小区,无法给中老年热衷于参加广场舞蹈锻炼的居民提供方便。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单一,综合性设施较为匮乏。
在走访的这24个小区中,体育配套设施不仅在体育设施的类型上体现出不足,在体育场地的利用上和维护问题上也存在问题。课题组成员对宿州8个、蚌埠10个、淮南6个新建小区体育设施进行了调查,从表1中可以看到调查的所有小区都配备了基本的全民健身器材,但是从实地调查来看,宿州市的小区体育设施较为陈旧,器材损坏现象较为严重,体现在器材缺少把手、生锈、弯曲等现象。且个别小区健身器材建设并不是建在硬化地面或是健身草坪上而是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上,不仅不方便居民锻炼还会使得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增多;小区篮球场和网球场配备并不齐全,调查中有85%的小区只具备两者中的一块场地,数量较少,场地免费供小区居民开放使用,但因为长期使用又无人进行维护和修理造成场地破旧,篮球场无篮筐或者网球场球网脱落、地面翘起现象严重。在被调查的小区中只有蚌埠市有一所小区中具有一处带屋顶的网球场地,其他所有小区体育设施都为露天场地,室外运动场所给于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两季居民锻炼带来了很大阻碍,尤其对于中老年和儿童,这大大限制了居民锻炼的连续性,也体现出小区体育设施不全面的现象。调查中蚌埠的几个新建小区几乎均有室外游泳池,宿州有4个小区有室外游泳池,而淮南有一个室外泳池,小区游泳池均为非标准泳池,主要夏季供儿童和居民嬉戏,所有小区泳池均被物业承包给个人营业管理,多以赢利为目的,在每年夏天6-8月对小区居民收费开放,收费标准为10-20元畅游;儿童游乐场在三座城市多数小区配备,蚌埠个别小区供儿童娱乐的器材较为单一,仅有滑梯和楼梯简单器材。小区体育设施一般交由物业管理负责,仅有游泳池承包给个人负责。物业对小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没能够及时修补,也因此进入了体育设施损坏现象严重,无人问津的死循环中。
由此可见,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呈现设施单一、设备陈旧且无人维修、缺少室内健身场地等现象。
(三)小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坚持锻炼给身体所带来的健康,小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才是对小区体育设施的肯定与否的衡量标准。从表2所反映来看,不满意以及比较不满意的居民占67%(表2),所占比例之高明确表明小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访谈得出,宿州、蚌埠和淮南居民对所居住小区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不为乐观,据居民普遍反映刚入住时体育设施运作良好,后期主要在于体育设施的老化现象严重,体育设施缺乏维护或者更换一系列现象。调查过程中可见部分器材由于无人修理、长期无人问津锈迹斑斑成为摆设。这说明小区体育设施没能够跟上进步的脚步,已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表2 调查居民对体育设施满意度统计表
(四)居民对小区体育设施的希望值
针对宿州、蚌埠、淮南为代表的皖北地区小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小区体育设施希望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高进行访谈,结果归结为场地设施较为单一,缺少指导者,缺少女性跳操或者瑜伽场所。不同年龄的居民对于体育设施的需求度也有所差异,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民希望小区体育设施器材及时维修便于居民锻炼,另外还希望有足够的锻炼空地留给他们中老年跳舞或者打太极之类的活动;35-50岁年龄段的居民对于专业指导者的需求较大,希望能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锻炼;而更为年轻的35岁以下的居民则女士多希望有室内跳操或瑜伽馆可供使用,男性希望篮球场、网球场这类场地地面条件更好、设施更完善,此外增加羽毛球场地的反应度较高。普遍居民反映更希望小区具备室内场地,锻炼便可以不受天气所限。
(五)居民对小区体育设施的需求度
作为经济发展并不理想的皖北地区来说,小区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花费在体育健身上的就更少,那小区体育设施便成为居民锻炼的理想场所,也是居民选购住房时考虑的重要部分。根据走访调查发现,(表3)居民对体育设施和场地的需求度依次为:羽毛球室、乒乓球室、游泳池、篮球、健身、跳操房、儿童游乐场、网球、门球以及其他。由此说明小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男女老少各年龄层次不同的需求特点。年轻人多以室内项目为首选如羽毛球、网球、篮球、游泳;老年人选择健身器材、乒乓球、门球项目多以健身为主,也多为室内项目;女性更多的需求对于跳操房以及游泳池也在室内进行;儿童则偏爱儿童游乐场。可见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对健身的需求度不同,呈现多样化局面,但室内场地深受居民喜爱。
表3 居民对小区体育设施需求调查统计
三、结论
1.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总体规模较小,体育设施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功能单一,损坏现象严重且没能及时修理,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要。
2.宿州、蚌埠、淮南三市新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以室外为主,室内运动场地较少;大众健身器材较多,其他项目场地较为稀缺,无法满足各年龄层次居民健身的需求。
3.小区居民对于体育设施破旧、无人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现象呈现不满意状态。
[1]赵立,骆秉全.社区体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苟清华,等.成都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27~29.
[3]夏正清.居民生活小区体育健身管理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36~39.
[4]武俊昊,等.苏南城市小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及体育设施完善和提升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12~14.
2095-4654(2015)08-0009-03
2015-04-08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4130)
G8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