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
2015-06-19刘会杰
宋 晓,刘会杰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喉源性咳嗽是指咽痒作咳,痒停咳止,或咽部有异物感而出现吭、卡等频繁清嗓动作,其特点为阵发性喉痒剧咳,难以控制,咳嗽过后如常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加之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因素,导致儿童喉源性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4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喉源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5~13岁,平均(6.6±2.1)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6.3±1.9)岁;病程2个月~1.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1]中关于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其他症状消失,但咽喉疼痛不适和咳嗽未愈;喉痒则咳,干咳为主或咳出少许黏痰,受风或冷热、异味刺激则咳嗽加剧。实验室检查、肺部X线透视,或肺部查体均无异常发现。咽部检查咽部黏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可有增生。排除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道返流症、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的咳嗽。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贴敷药主要成分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白芷、制川乌等药物加工成粉状组成。治疗时药粉与生姜汁调匀做成约1元硬币大小圆饼置于天突、大椎、双肺腧穴位处,再分别以3cm×4cm胶布固定每个穴位,每次贴敷时间3h,连续治疗7天。配合开喉剑喷雾剂(贵州三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42)喷咽喉处,每日数次。
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克洛颗粒(葵花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0059889),20mg/(kg·d),分3次口服。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体重大于30kg每天1次、每次2茶匙(10mL),体重小于等于30kg每天1次、每次1茶匙(5mL)。
两组均治疗2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咽痒、咳嗽主要症状消失,查体见咽后壁淋巴滤泡消失,咽部充血不明显。好转:咽痒、咳嗽主要症状减轻,查体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减少,咽部稍充血。无效:主要症状和咽部体征无明显改善。
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古代医书未有对喉源性咳嗽的记载,名老中医干祖望最早提出该病名,属中医“喉咳”、“喉痹”、“咳嗽”等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变应性咽炎。小儿多在外感后出现。风邪从口鼻而入,内犯于肺,循行搏于咽喉;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多从热化,或病后余邪未尽,久郁不散,滞结咽喉;小儿肺为娇脏,且咽喉连于气道,内应于肺,故喉源性咳嗽病位虽在咽喉而治疗上应从肺论治。西医治疗常采用抗感染、化痰、强力镇咳药等措施[3]。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体现了穴位、经络和中药作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根据中医 “内病外治”理论,将具有宣肺止咳、开喉散结,并且药理研究有显著缓解咽喉部、气管的痉挛和抗变态反应作用的几种中药贴敷于天突、大椎、肺腧穴位上。天突穴位于喉结以下,药物敷贴此穴可直达病所,显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虽由于咽喉部疾病作咳,然肺为气之主,亦不离乎肺也,根据《内经》“治脏者治其腧”的原理,将药物贴敷于大椎、肺腧上,并且小儿皮肤娇嫩,皮肤给药更易吸收,根据“肺在体合皮”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专而疗效巩固。通过中药对穴位的刺激和调节,使药物有效成分从毛孔而入肌腠,调理经络脏腑功能。开喉剑喷雾剂中八爪金龙有效成分可抑菌、镇咳、化痰,山豆根抗炎、抗病毒,蝉蜕解热镇静,薄荷脑止痛止痒,诸药合用有清咽利喉止痒镇咳之功。由于儿童特殊性,往往拒服药物,但小儿肌肤薄嫩,药物外用易于吸收。所以中药贴敷配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喉源性咳嗽,能有效缓解咽部症状如咽痒、干咳等,共同起到清咽利喉,宣肺止咳,扶正固本之作用,并且安全可靠,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在给药途径上有明显 的优越性。
[1] 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6.
[3] 黄河清,李新军.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5):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