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5-06-18孙凤英邱光锋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思维

孙凤英 邱光锋

课堂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所有形式和方法的转变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一目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質量,成为众多教师不懈的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前提。分组前要考虑周到,分组时要合理搭配。要根据不同的科目、课型,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1.分组形式

(1)固定式。小组成员通常为前后座4人组成。对一般性问题的探究、小型操作实验、短时间能完成的合作任务,就会采取此种方式。

(2)交换式。根据小组之间每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差异,适时对个别或少部分学生进行组间调换,尽量让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达到一致。

2.分组原则

(1)组内异质。分组时性别搭配均等,性格搭配各异,能力、水平、兴趣等参差搭配。

(2)组间同质。分配后,组与组之间的综合素质要尽量一致。

3.组内分工

(1)每组内设组长一名,推选一名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

(2)根据合作探究的不同内容,相机设立记录员、汇报员。人员的分工一般由组长指定。

人员的分工应采取轮流“坐庄”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有收获,共同进步。

二、找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1.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合作

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发表个人的见解,并在见解发表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思维的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解决关键问题,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主体地位。

2.在动手实践处合作

教材内容中有不少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讨论、动手实验,这时安排学生合作,有利于学生由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实现由感知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跨越。

3.在知识形成处合作

在教学中,概念的概括、计算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抽象等都随学习的过程相应形成。教师应把揭示知识的权力让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自我交流中彼此获得个人之外的信息,并通过他们的交流与整合形成知识。

4.在开放性问题处合作

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解决策略、答案不唯一时组织合作,有利于学生个体思维水平的展现,并在个体思维结果交流的过程互帮互教、共同收获。既拓宽了成员的个体解题策略,又达到了培养思维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的合理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合作成效的得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各自的角色定位。

1.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是“导演”

应做到:课前,确定合作内容、合作流程、合作时机、预设生成。课中,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参与指导、调控合作进程;评价合作效果;提供合作服务;答疑解惑。课后,反思总结。

2.学生在合作中的角色是“主演”

表现为:主动参与探究信息的小组交流;提出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策略;陈述、展示合作成果;质疑问难。

3.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时教师布置任务后,没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立即分组合作解决,影响学习独立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如何更好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探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发现,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