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学科异案同磨集备模式

2015-06-18杨琳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组教案

杨琳

一、异案同磨提出的背景

异案同磨的集备模式是我校提出主要针对于我校以往的学科教研中,常常是一个人讲,其他人听,一名教师做记录这种方式,教研的形式过于被动,很多教师不能通过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也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以至失去对集体教研的本来意义。对此,我们音乐教研组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发现以下问题:

1.乱——研究中的问题比较凌乱,不够精练。

2.浅——教师都是基于问题表面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3.简——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问题缺乏观察点及观察策略,内容泛泛,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持。

4.少——合作的少,研究群体间的实践智慧未很好地建立。

对于问题的发现我们组也多次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提炼出了集中教研与分散教研相结合的异案同磨集备模式。我们尝试把这种磨课方式更加有效地运用到了音乐教研组中。

二、异案同磨的实施内容

主备教师确定自己的一篇课例,进行教案的设计,同教研组都对这篇教案进行磨课并写出磨课分析,主备教师根据磨课教师的分析以及自己的进一步理解进行修改和完善教案,实现有效集备的目的。为了使异案同磨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表格,记录了磨课中的重点部分,其中磨课教师的磨课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就是在主备教案上随案进行批注,随案批注的好处使有删删减减的地方可以直接划出来,清楚明了,比如,小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我认为在这一部分中这一句可以直接去掉,就用横线划掉,这样主备老师一看就明白了,我们音乐教研组只是两个人,如果是三人以上的教研组,磨课老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随文批注。

第二部分是在主备教师教学案右侧的磨课教学批注中进行集中批注。比如说,在小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我认为在导课这一部分语言过于烦琐,就在第一栏中写出自己的建议。同样如果教研组中还有一个磨课教师的话就可以在第二栏中进行批注。有幸请到教研员到我校听课指导,并参与到我们的磨课活动中,图片中红色的字体就是教研员在磨课中对我们提出的一些好的建议与点评。最后一栏是主备教师的批注,主备教师可结合磨课教师的批注进行反思或者通过磨课教师的批注引发自己的一些更好的想法,也可以加入其中。接下来我就以小张老师这节课的导课版块为例。

一磨——引发环节,发现问题。

在這节课中,一开始设计的导课部分是用的开门见山导入法:“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冬天有关的歌曲。”直接出示课题,这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最简洁的导入方式。但是由于是新教师,在语气、表情等方面表现力还不够,如果过于直接,就会显得单调、缺少趣味性,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在第二次的磨课中,我们先总结归纳了一些好的导课方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即兴表演导入法、看图提问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节奏导入法、歌词导入法、旋律导入法、音乐形象导入法等。通过我们第二次的研磨,采用了谈话导入法: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丰富,通过谈话引导,使学生逐渐进入了角色。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需要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了。但在磨课中,教研员给我们提出了问题的关键,虽然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导入环节占用了较多时间,导入不仅要有音乐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更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我们今天的课就是以冬天的雪花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以不必绕来绕去,学生更喜欢新奇直观的画面,可以直接用雪花的画面导入。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三、异案同磨实施中的困惑与收获

1.一见钟情却知之不深

备课中我们常谈到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也一直倡导对教材的“深入浅出”,我们通过异案同磨内容中的这三部分在对一节课进行反复的研磨中,每一位老师也对教材的解读在不断地加深。“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2.融会贯通蝴蝶出蛹

在磨课中教研员还提到,方法为内容服务,卡农在前面介绍过,对于《踏雪寻梅》这首歌,旋律比较上口,学生可否做一点尝试,再次加入卡农轮唱,丰富一下学生的二声部体验,提高课堂效率呢?现在的音乐课是要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关注学生的歌唱声音及综合内容的合理安排,要作为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的思路逐渐明朗开阔了起来,为此我们又开始反复修改,有所针对地设计教案。于是有了今天老师们所看到的拓展部分。于老师常在教研活动中提到对作品的解读,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通过异课同磨的集备模式,让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减少许多无效的环节,提高磨课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不断的研磨,老师对目标的定位也更加准确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经过个体备课、集体磨课、个体反思再实践、集体交流再磨课、个体展示的多循环磨课环节,读懂了教材,读活了教材,也就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了学生、关注了音乐,也就有了一节成功的好课。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组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