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62例疗效观察
2015-06-17尚士国郭琴
尚士国 郭琴
[摘要]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4例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给予氨氯地平片(5 mg,1次/d)和吲达帕胺片(2.5 mg,1次/d);对照组62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每周测量坐位血压1次,随访8周,观察两组血压及血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 随访8周,两组患者舒张压均下降,但对照组舒张压下降不满意,治疗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均达标,达到正常血压值以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血尿酸等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二者合用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治疗舒张期高血压方案。
[关键词] 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舒张压升高;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2-0078-03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indapamide in treatment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s the main primary hypertension of 62 cases
SHANG Shiguo GUO Q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iyan Railway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Shiyan 4427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indapamide treatin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s the main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All 124 senc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rimarily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divi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n=62)took amlodipine tablets(5 mg,1 time/d) and indapamide tablets(2.5 mg,1 time/d);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n=62)took extended release nifedipine tablets (20 mg,2 times/d)by mouth;sitting blood pressure was taken 1 times a week, followed up for 8 weeks,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data was conclud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Followed up for 8 week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but the control group diastolic pressure drops was not satisfied,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ere standard,achieve normal blood pressure value of the following,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changes of liver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blood lipids, blood glucose,electrolytes,blood uric acid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indapamide o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efficacy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is remarkable,good safety,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reatment of diastolic hypertension scheme.
[Key words] Amlodipine;Indapamid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Combined treatment
原发性高血压(EH)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分为1、2、3级,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1]。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据统计,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4%,患者年龄呈年轻化分布,25~34岁患病率达24.4%,流行病学专家调查发现,40岁以下青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60%[2],这主要与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大等密切相关。由于舒张压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排血量,近年来我院联合使用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的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及具有利尿作用的吲达帕胺,治疗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在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纳入标准:血压测量方法和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所有病例均可诊断为高血压病,且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排除标准:除外单纯高收缩压型高血压、高收缩压伴低舒张压型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型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按就诊时间顺序交叉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37.0±10.5)岁,伴脂肪肝10例,高脂血症18例;对照组62例,男54例,女8例,年龄(36.0±11.2)岁,伴脂肪肝8例,高脂血症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患有其他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指导:减轻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食盐量不超过6 g/d,每日脂肪提供的热量小于总热量的25%)、戒烟限酒(酒精量不超过50 g/d)、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1次/d+吲达帕胺片(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2.5 mg,1次/d;对照组62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20 mg,2次/d,两组治疗前后均询问病史、体检、常规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心电图检查,每周测量坐位血压1次,随访8周,对比分析两组数据。
1.3 疗效评价
依据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内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不符合以上两项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8周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降低(19.5±7.3)和(10.9±7.5)mmHg,舒张压分别降低(21.4±6.7)和(10.2±6.6)mmHg,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降压幅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77.4%,治疗组疗效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见表4。两组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无明显异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痛、颜面部潮红,1周后自行消失。
表1 两组收缩压变化比较(x±s,mmHg)
注:治疗前两组间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P<0.05,各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
表2 两组舒张压变化比较(x±s,mmHg)
注:治疗前两组间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P<0.05,各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
表3 两组血压变化幅度比较(x±s,mmHg)
注: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幅度相比,P<0.05
表4 两组疗效比较[n(%)]
注:χ2=10.33,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舒张压升高多发于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高钠饮食、肥胖超重等因素致使青中年交感神经经常处于过度激活状态,出现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增加,加上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青中年人血管弹性好,主动脉很易扩张,心脏排血不困难,故收缩压不高,当心脏舒张时,由于主动脉过度扩张,弹性回缩有力,产生的压力较高,表现为舒张压升高。青中年舒张期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应根据血压分级及分组及早服用降压药。现代高血压治疗策略强调降压宜选择作用缓和、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小的药物[4],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5]。目前,临床上常用降低舒张压药物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药、抑制交感神经药物等。有研究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强效、持久、平稳有效控制晨峰血压,已在一般高血压人群中得到较好应用[6]。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细胞膜L型钙通道,通过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小动脉扩张,总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其半衰期长,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7],本次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均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二者均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但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对照组患者血压达标不满意。现代研究表明,标准剂量的5大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单一应用平均血压降幅为9.1/5.5 mmHg,与单药相比,不同机制的两种药物联合能明显降低血压并早期达标,多国高血压指南均证实,7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达标,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加降压疗效,拮抗药物的不良反应,弥补不同药物的峰效时间,协同靶器官保护作用[8]。在这些联合降压方案中,钙拮抗剂已成为联合治疗的基础和基石[9],而噻嗪类利尿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已经超过50年,由于其良好的疗效和性价比,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效力,降低高血压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至今仍是高血压治疗中获得广泛推荐的一线用药[10],因此,本研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上予吲达帕胺联合降压。吲达帕胺是长效噻嗪类利尿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的皮质段和远曲小管的前段对钠、氯的重吸收而具有排钠利尿作用,还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扩张血管,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其半衰期13 h,是一种长效降压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疗效[11],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的降压机制及药效作用不同,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降压幅度增加。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收缩压降低(19.5±7.3)mmHg,舒张压降低(21.4±6.7)mmHg,治疗前后血压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收缩压降低(10.9±7.5)mmHg,舒张压降低(10.2±6.6)mmHg,治疗前后血压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降压幅度及总疗效不如治疗组,两组降压幅度及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联合服用使治疗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疗效显著,降压效果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无明显不良反应,与洪敏[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及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可使舒张压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满意达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均为长效作用药物,每日服用1次,患者服药方便,可以达到很好的依从性,二者合用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治疗舒张期高血压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 内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62.
[2] 赵连友. 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及特点(报告)[J]. 第四届中国高血压大会,2014,(4):24.
[3]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5-1496.
[4] 陈立萍.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4,17(6):159.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005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suppl):1-53.
[6] 方宁远,陆惠华,李卫菊,等.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高血压杂志,1999,7(1):63.
[7] 杨宝峰,苏定冯. 药理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5-228.
[8] 牟建军. 起始联合治疗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地位[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05-206.
[9] 编辑部. 钙拮抗剂的最新评价[J]. 高血压杂志,2005,13(3):129-130.
[10] 胡大一. 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14.
[1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9.
[12] 洪敏. 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明显优于单用氨氯地平[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0-71.
(收稿日期: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