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的语文阅读分析概括题教学研究——以中小衔接叙事作品解题为例
2015-06-17张润柳
张润柳 晏 宇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广东省广州市南国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5~6年级学生应该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初中7~9年级学生应该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其中的“了解事件梗概”、“理解主要内容”等要求,都对学生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概括能力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基础教育阶段5~9年级语文阅读考试的试题设计中,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目标意图:叙事性作品阅读分析概括题都会占有相当的比重,以考察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既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评估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重点考察项目。对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而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通过初步培育,掌握一定的阅读解题能力,以便其升上初一之后,能更好适应初中语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从而实现从小学到初中语文阅读思维方法的迁移、拓展和提升,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下文将就中小衔接叙事作品解题策略的教学为例,从微课视角,共同探讨语文分析概括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
一、小升初常见阅读概括题题型归纳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高年段5、6年级学生应能够对一篇阅读分析材料进行简单概述、表达,而小升初的阅读概括题也基本围绕这一要求进行试题设计,其题型主要有六种类型,分别是“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事件/小标题概括”、“要点概括”、“主旨概括”、“段意/层意概括”。(见下图1)这些题型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同类型又能体现阅读分析题的难易程度,试题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题型设计,以判别、区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的层次。
图1 :小升初常见阅读概括题题型
二、阅读概括题解题中学生常见错误分析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有较丰富的语文分析概括题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阅读概括题的解题中,不同的题型,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见下表。
题型 常见错误分析1.审题不清:答案过于简单,与“小标题概括”混淆。2.偏离中心:将细节当整体,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和全文的中一概句括话心3括.答, 整对题体事不,件 做全的 题:没起随有因意形和性整 较成体 大完混 。整淆的。概括思维,将资料细节当成概4.枝节过多:对概括的主要内容认识不清,添加了很多与主要内容无关的资料细节。
事件/1.事件辨别不清:将一件事当成两件事写,尤其是遇到“讲故小标题 事2.混”类淆似事的件文的段主,要学动生作很,容将易次混要淆当,成把主故要事。单独当一件事。概括3.混淆事件的人物,将其他人物当成主要人物。1.缺乏前因后果:答题过于简单,句子之间关系孤立,缺乏前主段要意内概容括/因23..偏枝后离节果中过的心多联::系答答。题题偏内离容中中心与,主与线主题无无关关的。细节过多,使得答案不够简洁。1.照抄原文:不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材料。要点概括2.答题不全面:只看见部分要点,忽视了全文的其他地方。3.回答过于笼统:脱离文章材料,答题主观性强。1.概括语言不明确:分不清文章和自己的概括语言,两者彼此掺杂,句子不通顺。主旨概括2.个人主观:以个人主观体会代替作者在文本中的感受。3.照抄原文:照抄原文的句子,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4.偏离主旨:夸大意义,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偏离作者的本意。
三、多样化的概括题解题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概括答题内容不够全面、用词不够准确、语句欠精炼,以及概括较为随心所欲、缺乏整体系统的方法论指导等现象,笔者专门研究如何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高效地获取信息,加强语言概括与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在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规范答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概括题解题能力及提高解题效率。
1.创设“事件概括口诀”,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笔者根据“一句话概括”和“事件/小标题概括”的思维特点,发展以往的概括策略中的“要素法”,独创“事件概括口诀”,教导学生作为“一句话概括”和“事件/小标题概括”题型的解题方法:
在做“一句话”概括的时候,首先必须找出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人物和事件。在事件这个要素中,更重要的是包括事件当中的主要动作,所以应该写成“事件/动作”。除了这两个最重要的,还有时间、地点、“怎样”等要素是我们概括时候经常用到的。“怎样”它可以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怎样做”,一种是“做得怎样”。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可以用一个口诀:“谁”“做什么”为主体,“时间”、“地点”在其次,怎样做的不能忘。“事件概括口诀”比起传统的要素归纳法,优势在于能够突出人物行动在叙事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显得主次分明。
我们还可以根据已经熟悉的英文字母把这个公式简称为“4W+H”公式。
上述公式中,用“+”连接起来的部分,代表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括号表示的三个部分,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2.教会学生掌握主旨概括方法。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深人了解作品深层内涵的基本手段,也是阅读文章必须实现的一个目的。因此,“文章主旨概括”自然也就成了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教导学生从下述各方面掌握主旨概括的方法:文章的开头、结尾、中间的过渡句都有可能表现作者的写作目的,主人宫的语言、文章的抒情、议论、反复部分也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会学生掌握段意或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对该段内的每句话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能够具体理解掌握,然后能够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概括为段意;其次,要求学生明了文章各段之间是有一定顺序的,能理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将已经广为大家所用的方法:摘录句段法、合并归纳法、题目扩展法、取主舍次法、提问整理法、要素串连法等,通过具体阅读分析材料案例,让学生在解题过程和讲解中实践掌握。
四、制作专题微课,提升学生阅读技能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应解题方法,除了在课堂教学、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有关阅读题类型和解题方法融入其中,加以引导掌握外,笔者还精心设计相关讲题,准备叙事作品素材,制成微课课件,供学生课后学习。其目的有二:一是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二是让学生家长也可以在辅导学生做题中有径可循。
例如,笔者制作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微课,从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两大模块入手,让学生在生动的微课形式中,逐渐掌握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该微课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策略。本课通过对“概括”这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概括的三个关键词——主要、简明、完整。在复习记叙文四要素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笔者独创概括的口诀及公式,并结合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转化为生活能力。
2.教学流程。
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系列语文分析概括题微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实现了提升学生语文分析概括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S].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
[3]周远瑞.读写相长——阅读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153-154.
[4]梁高英.如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1,(11):36-37.
[5]俞芬.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1):37-38.
[6]邵迪青.顺学而导——谈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37-38.
[7]亦非.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