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考试排名利弊及匿名排分研究

2015-06-17王俊兰尹作友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成绩单试卷考试

王俊兰 尹作友

(渤海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引言

自古以来考试便陷入非议之中。考试既成就了一代代文学才子,却也打击了一颗颗炽热追求的心。有的因考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有的因考试名落孙山,生命终结。古代不乏范进,如今也有跳楼高考生。虽然讲的有些夸张,现实中确有这样的例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些失利的人把矛头指向考试,然而考试排名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

二、国内外考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考试体系,主要有联邦考试、州考试和学区考试。所谓州考试是各州必须实行统一考试,考试规则自定,考试内容不统一,也不一定考哪个年级。各州教育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签订合同把考试的具体工作外包给专业考试机构。学校或学区直接向专业考试机构提供学生资料集体报名,所需资金由联邦政府全额提供,但连续两年考试成绩不达标的学校或地方若不采取措施提高成绩,联邦教育部将扣减其联邦教育拨款。测验结果以“报告卡片”形式公布,只是提供年级平均分,学生考试不会很紧张。[2]目前美国大学考试形式有以下几种:半开卷考试形式、小组考试形式、学生参与命题考试、回家做试卷等。[3]

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虽起步晚,但是考试的制度体系出现较早,目前比较完善。我国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初步建立了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基本上适合国情,具有可实践性。但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中,给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较少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的发展。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强调以文化知识为主体,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和评价主体多元化。[4]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在测试命题上,我国采用较高信度的信息组成考题,融合各种技术,改变考试形式,出现了计算机自适应考试。[5]

三、中小学考试的必要性

中小学学生离不开频繁的考试,经常考试对中小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引导的作用,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盲区和漏洞,并进一步调整教师授课方式,采取补救措施。教师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知己知彼,而不至于教学“脱轨”。考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是社会分工及再深造的工具,是改变命运的阶梯。通过一次次考试,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谋生方式发生了改变。中小学生可以凭借考试升学、毕业或进入理想的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天道酬勤,付出辛苦的人总会得到回报。

2.考试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中小学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缺乏,以便对旧知识加强和巩固,促进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呈现的问题,可以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互动,互相改进。

3.考试有鞭策和激励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工作或学习上都有取得成就的欲望。[6]如取得成就,便会受到激励,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若未能取得成就,便会气馁或情绪冷淡。我们可以把失败的痛苦转换成奋斗的动力,激起学生不服输的勇气,起到鞭策作用。

四、中小学考试的相关问题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7]主要存在三个问题,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评价乱用失去本意和考试内容僵化。大部分考试为闭卷笔试,形式单一,且主要考察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和潜能挖掘。即便一些科目有口试和技能操作,也不能测得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考试评价分为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前者可分为诊断性考试、达标性考试和激励性考试,主要用于检查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情况。而后者是选拔性考试,主要用于各种选拔功能的考试。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考试评价的现状是:大多数情况下把具有选拔功能的常模参照性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情况的标准参照性考试来使用,成了制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因素。[8]考试内容僵化是有史以来的通病,大多以考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为主,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者,学生在学校时很风光,步入社会后变得很落魄,一些单位大学生待遇还不如中专生,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对知识的创新。

考试排名使中小学生过度考试焦虑、抑郁,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危害。考试前后,学生情绪紧绷,每天焦躁不安,胡思乱想,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人际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一些同学通过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来发泄,严重的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跳楼自杀,还有的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考试排名使教师之间竞争激烈,为了学生得高分占用课外时间学习,使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价值取向的扭曲,歧视考试排名靠后的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部分学生自卑、厌学、敌视教师或仇视社会。受排名影响,家长过分注重智育,忽略德育,家长对人才的理解发生严重偏差,重智轻德,扭曲了学生的人生观。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为了政绩,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校毫无节制地开发学生的时间、精力、体力、心力,导致“过学死”的悲剧。

五、考试排名的缓解策略

考试对学生个人成长很重要,但是考试促使很多学生考前、考中运用各种作弊方式,[9]不利于学生发展个人道德修养,且学生对考试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所以,面对考试给社会各成员带来的诸多影响,特别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伤害,我们必须妥善考虑怎样处理考试结果,试着寻求一个既能对学生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又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最佳方式。例如,教师评阅试卷,需事先把学生试卷封闭装订,那么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思想,采用“总分与试卷分离”的方式,把处理考试成绩的过程分为准备成绩、公布成绩和总结成绩这三个阶段,全程保护学生的得分隐私。某校九年三班数学考试就应用了“总分试卷分离”的方式,评完试卷后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最后再说一句,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乃至长命百岁,这是人性天理,没有什么错。关键是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如“为活着而活着”,对于“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来说,就有些荒唐。而对于那些耄耋老人来说,就挺适宜。重要的是要符合常理常情,时空不可错乱。

1.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成绩卡的流程如图一,首先教师准备若干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只有一位考生的名字,然后教师统计每份试卷总分,把相应得分写到对应名字的小卡片上。总分全部写到卡片后,教师紧接着统计总体分数,制作两份成绩单,一份有名,一份匿名。最后教师把所有卡片制成刮刮卡,只掩盖总分部分,保密成绩卡完成。

2.公布成绩阶段。教师把试卷和成绩卡让课代表帮忙分发下去,由于分发过程很快,即使试卷上有教师的批改和小题得分,由于分发时间短暂,分发者根本无法得知谁得多少分。待到学生刮开成绩卡后,在匿名成绩单表一中查对自己的位置,实名成绩单表二教师自己留存。

表一:部分匿名成绩单

表二:部分实名成绩单

3.总结成绩阶段。教师根据匿名成绩单评论一番,告知哪个分数段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需要继续努力,并不太明显的用眼睛扫视这部分学生,让这些学生心里有数,暗中努力;表扬高分段学生,叮嘱不能骄傲,鼓励继续保持,也用眼光不明显地扫视该部分学生,让他们知道教师虽然不公布他们的名字,但是教师心里是有他们的,知道他们是好学生;教师把几次考试成绩做比较,总结出进步的学生,可以点名表扬,以资鼓励。

六、小结

也许这种方法很繁琐,不是最优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得分隐私,不至于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紧张;既实现了排名,又维护了学生的尊严,老师还清楚地知道每位学生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匿名成绩单,查找自己在班集体所处的位置,对全局和自己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通过教师的暗示,可以使学生暗暗努力,这种委婉的鞭策难道不比敏感性的点名方式好吗?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更全面地考虑更多人的感受,我们只要不失教育诊断和激励的目的,大家可以献计献策共享最佳方法。也许不经意间的思维火花,就可以拯救一群无辜的生命,为了学生的明天会更好,希望广大教师群体共勉!

注释:

[1]段雪芹,教育不应排斥考试排名[J].新课程研究,2005,(6):67.

[2]徐登科,王定华.美国中小学的州级统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3,(Z2):7-8.

[4]刘丽.多元考试评价提升中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2,(23):45-81.

[5]王蕾,余娜.美国中小学考试评价解析[J].中国考试,2006,(12):51-58.

[6]许政援.儿童发展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

[7]吕晓丽.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42-43.

[8]段瑞芬.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22(4):169-170.

[9]汤雷.重大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学思考[D].江西南昌:南昌大学,2013.4-6.

猜你喜欢

成绩单试卷考试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成绩单的妙用
你考试焦虑吗?
糟糕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