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2015-06-17季晏莎李亚军
季晏莎 李亚军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当职业压力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阈值时,职业的倦怠感就应运而生。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1][2]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关系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与社会稳定有关。其实,关注教师就是关注学生本身。
一、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被试主要来自贵阳市22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82.4%。
2.研究工具。采用Maslac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研究[3]发现,其信度和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MBI分为三个维度22个题目,分别是情绪衰竭维度(包括9个题目:1~8、22),如“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人格解体维度(包括5个题目:17~21),如“对某些同事所发生的事我并不关心”;个人成就感维度(包括8个题目:9~16),如“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量表采用李克特5等级评分,1代表“从来没有”,2代表“偶尔有”,3代表“有时有”,4代表“经常如此”,5代表“绝大部分”。其中第9题至16题为反向记分题,分数越高表明程度越严重。各分量表的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得分之和。
3.数据分析。集体施测,教师匿名答题,主试当场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按性别,男性40人(35.7%),女性72人(64.3%);按学历,高中4人(3.6%),中专31人(27.7%),大专40人(35.7%),本科37人(33.0%),研究生0人;按学部,小学教师14人(12.5%),初中教师69人(61.6%),高中教师29人(25.9%);按教龄,五年以下者43人(38.4%),5~10年者46人(41.1%),11~20年者9人(8.0%),20年以上者14人(12.5%);按婚姻状态,已婚者49人(43.8%),未婚者63人(56.2%);按年龄,20岁以下者4人(3.6%),20~35岁者81人(72.3%),36~45岁者13人(11.6%),45岁以上者14人(12.5%)。
2.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的初步分析。运用修订的MBI-ES中文版测得的每位被试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总分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职业倦怠3 个维度得分情况
将表1中各维度的总分除以每一维度上的项目数,得到教师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情绪衰竭3.08,人格解体2.76,个人成就感3.30。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2为中数),小于2代表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大于3说明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从得分可以看出,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个人成就感都大于3,人格解体也接近3,说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比较严重。
三、讨论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教师的一般特点。从本研究的被试基本情况分析中可知,该类学校教师呈现以下特点:女性居多,男女比例小于4:6;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仅达到33.0%,几乎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比例高达61.6%,小学和高中教师较少;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这一年龄段,20岁以下的教师教少;教龄十年以下的达到了79.5%;未婚教师多余已婚教师。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特点。就本研究的被试群而言,职业倦怠三个因子中,非个性化因子最高,其次是情感衰竭因子,而个人成就感因子最低。但从总体上看,民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已比较严重。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教育是一个终身而全面的工程,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类学校中,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以及工作相对繁忙,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地落在教师的肩上。除学习之外,还有诸如安全、健康等问题需要教师来关注,甚至还要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继续学业。同时,这类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90%以上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源自不同地区,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并且学校一般不设入学门槛,致使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由于经常随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导致无法接受连续且一贯的教育,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不浓、与人交往困难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极大的阻力,相当部分教师表示在这类学校工作总会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将会导致教师付出大量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成就感也就无从获得。这种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之间的矛盾,总是一步步将教师推入职业倦怠的漩涡。
(2)自身发展的压力。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向教育专业工作者发展,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4]该类学校既不像公办学校那样有免费机会(比如国培)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也不像其他性质的民办学校一样有资金送教师继续深造。教师在面对学历低、非专业、无机会继续深造、缺乏归属感的现实之下,只能默默承受自身发展受阻的压力,继续年复一年地用自身仅有的知识孕育着学生。由于教材版本的多样性,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师们感到越来越吃力。该类学校教师“超负荷”运转,大部分缺少进修与提高、学习与发展的时间和机会,从而造成自身发展的压力。
(3)人际交往的紧张感。由于属于自己的时间有限,教师的人际关系网大都被局限在与领导、同事、家长以及学生的交往中。在该类学校工作,由于其性质不同于公办学校的“铁饭碗”,在与领导、同事交往中,有明显的利益关系存在;在与家长交往中,由于不少家长奔于生计,对孩子缺乏应有的爱与关心,所以家长就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教师。作为家长的进城务工人员不配合或无法配合工作,给教师的教育及教学工作带来困难,也使教师在与家长打交道时,言行上还得再三考虑。而当回到家中,教师已经疲惫不堪,没有多余的心思放在家庭上,可能有时候还会将在学校憋着的怒火发泄在家人身上,这必然引起家人的不满,从而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如此以往,教师们的人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之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悄然而至。
(4)赞誉与现实的背离。中国向来倡导“尊师重道”,对师道尊严有很高的称誉,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社会舆论,教师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教师总是被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等,教师这一职业也被成为“太阳底下最美丽的事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地位不高,教师的地位不高,更何况作为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更是可想而知。教师们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贵阳市的基本工资是930元,而一个被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的教师的工资仅仅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更何况养家糊口。赞誉的背后是与现实的背离。据部分年轻教师反映,他们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但由于经济原因,连恋爱都不敢谈。
(5)教师职业特性与个人性格特点。教师职业具有成效内隐、投入失效、心理饱和、绩效滞后等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便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此外,该类学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与性格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的教师拥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缺乏合理定位和客观评价等等,这些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所在民办学校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教育挑战准备不足,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1)加强体育锻炼—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合理饮食—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众所周知,生理机能与人的心理感受休戚相关。身心本是一个统一体,当身体强健,各个组织器官正常运作时,人的精神承受能力会比较强。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忽视锻炼身体,这不仅有碍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对于克服和远离倦怠感也是不利的。与公务员或医护人员相比,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锻炼条件。大部分中小学都有操场、乒乓球台、篮球场等。教师通过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除体育锻炼外,合理的饮食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应付凑合着吃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我们把身体养好,才不会被职业倦怠所击倒。
(2) 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将压力分解处理。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和所处的周围环境。[5]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那么当他遇到困境时就会有化解的途径。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可以使身处逆境、压力重重的人们得以释放。社会支持系统既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是指经济上、物质上的援助,无形的是心理上、情感上的关心。良好的社会支持会令我们在交往和归属需要上得到满足,使我们的内心不再感到无助和孤独,而是感到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②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自我调节;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④学习心理学知识。
(3) 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主动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中国社会向来给教师戴上许多美丽的光环,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当高期望碰到低现实,教师心理的落差感就更加强烈。教师不是圣人,应该树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应该认识到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学生学业的好坏、发展的快慢绝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一人之力,它受到所处社会、社区以及家庭环境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能做的就是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倾尽所有才华教好学生。教师担任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比如朋友、长辈、领导、组织者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包括: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的能力;教学机智;沟通能力等等。现如今,网络十分发达,网上信息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完全可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资料进行学习。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M.P. 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Annual 2001,397-422.
[2]胡冰霜,梁友信.精疲力竭症的三维模式[J].职业医学,1997,24(6):46-47.
[3]Enzmann, D., Schaufeli, W.B., Janssen, P. etal. Dimen-s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urnoutMeasur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8, 71 (4).331-352.
[4]吴淑梅.民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7:27-28.
[5]金钟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