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体系视角下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6-16陈丹仲诚

现代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课程体系

陈丹 仲诚

摘要: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在整个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中发挥骨架支撑作用,凸显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并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构建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以便对出版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专业教育群体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达成共识。

关键词:出版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核心课;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高校出版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对出版专业人才的急需直接推动了我国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此之后,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我国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数量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80余所。近年来,数字出版的革命性变化给出版专业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要求,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国内各高校在出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趋向于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校出版专业的课程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在专业核心课设置上已初步达成共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各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情况,并为《出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称“教指委”)就专业核心课设置等问题对国内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进行了专题研讨和系列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对专业核心课设置的认识高度趋同。其中,出版学等八门专业课得到六成以上高校的认可,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我国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标准。

同时,各高校的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也已形成自己的体系与风格。如武汉大学以出版发行教育为重心,从出版物的市场、经管等方面入手,注重发行人才培养,开设了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财务管理等课程;北京印刷学院倚重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更加强调适用于出版业的实用技能的培养,开设了诸如出版应用写作、校对实务、计算机排版系统等课程;河南大学最早从编辑理论研究发展起来,结合文学专业的特点,建立了理论、历史、媒体编辑应用等一系列揭示编辑活动本质和规律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设了诸如大众传播学、中国编辑出版史、电脑编辑等课程。

二、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1.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按其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与地位、各门课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要素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事实证明,发达的学科必然有着成熟、稳固的核心课程体系。研究和建立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就是建立出版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它将深化并推动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指可以在整个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中发挥骨架支撑作用,凸显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并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构建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首先就要对出版专业教育中所涉及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进行必要的归纳。

明确出版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首先,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出版专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体系层面达成共识;其次,能够使我国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在对开设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达成统一共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开设特色出版专业课,从而形成各自的培养特色与竞争力;最后,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归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对出版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是架构出版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专业知识要求,来明确核心课程的设置方案,能够有效帮助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建设。

笔者认为,出版专业确立核心知识体系应具备如下特征:应反映出版专业的学科基本属性,确立学科形象;应有相当的概括性,涵盖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确立学科范围;应当揭示专业的各个分支学科及其关系、层次和结构,确立学科体系;应有利于学科实践与研究,确立学科价值。因此,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架构,应建立在对出版工作全部要素、全部过程进行全方位整体研究的基础之上。出版专业核心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专业理论知识。探讨出版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确立科学的专业原理论与历史发展观。二是专业业务知识。研究在编辑、印刷、发行、管理等各个实践环节中专业具体的业务流程。三是专业要素知识。研究出版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四是专业行为知识。研究出版者在出版活动各环节中特有的专业行为。

出版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高等专业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符合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岗位的基本需求,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出版专业人才。由此不难看出,出版专业是一门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其对人才知识的需求,不仅要有能表现行业专业属性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能够凸显行业实用性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可将出版专业核心知识大致分为专业基础核心知识与应用核心知识两大类。

2.出版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来源于知识,其目的在于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出版专业基础核心知识与应用核心知识的确立,明确了专业教学的主要方向,也因此能够具化形成与两者分别对应的出版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与应用核心课程。由于出版专业核心知识类别是分别代指两大类的核心知识集合,所以其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也并非个体。此时,可以引入“课程模块”这一概念代指课程集合,对应两大类出版专业核心知识,即形成了出版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与“应用核心课程模块”。

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具体课程的设置,笔者认为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专业性原则。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任何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应突出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特色。因此,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必须以“出版”为中心,在运用、借鉴、融合新闻传播学科其他理论、数据、模式、体系的同时,应注重明确出版专业学科的主体位置,避免由于核心课程内容的混杂,使得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偏离出版专业的学科本质。第二,时代性原则。在我国文化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出版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化、国际化以及传统出版媒体与新媒体日益融合等出版新业态的转变,督促着我们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尽快适应发展,积极应对网络化与数字化的挑战,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要吸纳出版领域内的新知识、新发展。第三,连续性原则。在制订核心课程时,一定要参考和借鉴出版专业以往的核心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分析,取其合理的部分,修订和完善其欠缺的部分,使核心课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第四,关联性原则。出版专业教育作为具有一定历史的学科专业教育,其建设与发展自然也并非独立封闭的,而是关联开放的。无论国内国外,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始终是不断发展的,且相比国内,国外出版专业教育历史更早,其课程体系更加健全,课程设置能充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产业发展趋势,使得学生知识体系更为多元,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应该充分参考与借鉴开设出版专业的国内外各主要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达到知己知彼、各取所长的目的。

出版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出版专业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在出版专业教指委推出的8门核心课程中,出版学、传播学、中外编辑出版史、数字出版概论4门核心课程符合这一核心课程模块的要求。其中,“出版学”作为研究出版活动内在规律的重要学科理论,最能够全面展现出版专业的整体学科脉络。“传播学”由于具有与出版专业学科深刻的学术同一性和交叉性,理应成为了解出版传播本质和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中外编辑出版史”作为出版专业历史沿革全面梳理的课程,是对理解专业本质内涵的有效推动。此3门核心课程充分展现了出版行业的本质与规律,高度符合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原则。此外,“数字出版概论”作为对当前出版行业发展方向的必要解读,也较好地体现了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时代性原则。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以上4门核心课程在知识层面上也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出版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

应用核心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核心知识与培养应用核心能力,该模块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在8门核心课程中,编辑实务、出版物市场营销、版权贸易与管理、出版法规等4门课符合这一核心课程模块的要求。其中,出版专业业务知识要求出版人才熟识专业流程的各项业务技能,“编辑实务”这门课程能够最全面客观反映出版专业业务知识需求。对出版法律法规的掌握与了解,是出版业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与重要因素,也是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中业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法规”的设置较好地满足了上述需求。专业出版要素知识要求出版人才对出版活动内要素知识要有深入的了解,核心课程中“出版物市场营销”的确立,则有力凸显出了对出版物这一出版要素的重视。此外,“版权贸易与管理”充分展现出了出版者在出版活动中围绕版权所进行的特有专业行为的知识需求。

反观本文前面所提及的教指委在2014年对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这8门核心课程不仅在知识层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出版专业核心知识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较好地符合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立的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次调查结果的的科学合理性。

3.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与模块的归纳梳理,结合对出版教指委提出的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从知识体系到课程体系,是一个自下而上、从分散到集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各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分别发挥着基础、关联、呈现的作用,也因而构建起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

图2 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框架

三、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展望

1.加强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化建设

2013年,教指委在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各高校的很多专业核心课、精品核心课程的名称并不统一,教学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在出版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方面必须求同存异,加强统一意识。本文提出建设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一方面是教指委各委员单位的共识,另一方面,也将为《出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拟定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下一步,结合教育部对出版专业标准的审定,教指委就可以开展对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规范工作,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从而打破我国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教材使用杂乱的现状,促进出版专业教育的有序发展。

2.开展出版专业知识图谱研究

知识图谱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是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知识图谱具有可视化、直观化、通俗易懂等优点,其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时作用明显。传统出版专业教育的重点多放在传授本专业固化的书面知识上,忽视了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重要文献等的关注,因此常常导致出版专业知识理论脱离实际、被动知识灌输、忽视科研探索、缺乏创新等负面现象。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版专业建设发展不能只局限于自身学科之内,而要越来越多地与众多其他学科相融合,从而形成出版专业的新亮点、新方向。出版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日益多元,对出版人才也提出了具备多样知识体系的新要求。因此,在出版专业教育中,急需利用知识图谱相关优势特点,通过对知识领域映射地图的变化,以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建设为目标,深入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出版专业知识体系和与其他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从而使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可以有效利用相关知识图谱及其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及时调整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完善学科建设,积极主动地适应出版产业对出版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动。

3.提高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开放性

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作为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随着出版技术与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知识信息不断扩展,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随着出版专业核心知识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内部构成上不断扩展,在旧有基础上进行革新。针对这种特性,我们应该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并规划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不断探寻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开辟一条观察出版专业教育沿革的新路径,有效提高出版专业教育对出版产业的适应度。

4.逐步与国际出版教育接轨

国际化日益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出版专业教育亦应随之国际化。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作为出版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逐步与国际出版教育接轨。对于出版专业教育如何接轨、从哪里接轨等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到核心课程体系内部中最为本质的核心知识层面,去深入挖掘国外先进出版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知识分布、核心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等问题。国内高校应借助与国外高校出版专业联合办学的机会,在合作中充分借鉴学习国外高校出版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与做法,不断完善国内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陈丹,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教授,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仲诚,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4BXW0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 丁林.编辑出版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1.

② 廉同辉,袁勤俭,宗乾进.基于CSSCI的数字出版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出版科学,2013(01):76-80.

③ 潘文年,张岑岑,丁林.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14-118.

④ 易凌云.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⑤ 李媛媛.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

⑥ 苏世军,张养志.西方出版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⑦ 蔡冬丽. 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D].河南大学,2009.

⑧ 房宏君,宿迎雪. 知识图谱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2014(5):245-246.

⑨ 陈丹,张聪,仲诚.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现代出版,2014(2):25-30.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