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工程视角下的研究生协同创新教育模式

2015-06-16刘新建房俊峰谢姝琳

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

刘新建+房俊峰+谢姝琳

[摘要]

实现“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四维时空结构:时间维,空间(环境)维,主体维,活动维,协同创新是该结构中的四大主体与四大系统相互激励、共谋共赢的理想结果。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关键子系统,创新的基因嵌于其中。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系统工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031-05

0引言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5年发布《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此后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实践与学术研究不断走向新的高潮。2011年 “推动协同创新”的国家层面理念提出,2012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启动实施,协同创新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成为其重要议题。在中国知网上,以“研究生教育创新”为主题搜索到的文章数在2003年前基本是个位数,在2003年跳升到26篇,2007年超越50篇,2013年从2012年的73篇跃升到134篇;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主题搜索,2000年突破10篇,2004年达到50篇,2006年达到111篇,2010年突破200篇,2013年达到288篇。但是,近十年过去的今天,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创新素质仍很难让人恭维。这不是说,没有创新人才涌现,而是总体水平改观不大,不断发生的学术腐败事件令人担忧。凭心而论,研究生群体最近十多年来对我国的学术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大部分有研究生的贡献。但是,如众所周知,这些论文的总体创新水平并不令人满意。

虽然有不少人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1,2],但是,这个解释是不充分甚至是不恰当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富有创新思维的中国杰出人才都是层出不穷。中国科技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创新才能的体现。新中国六十余年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无数杰出人才智慧的体现。这些说明,一旦学生走出了我们这个教育体制,许多人的创造智慧就可能被激发出来。那么,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症结到底何在?

本文认为,人们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在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期间缺乏创新动力,学习不主动,论文凑字数。之所以许多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表现优异,是现实社会的竞争环境激发了其创造潜力。但是,由于在学校时浪费了打好知识技能基础的青春时光,在工作后或者不得不重新学习基础性知识,或者总是存在某些不足和遗憾,创新的水平也会打折扣。而且由于总体创新意识和能力较低,社会总体的创新水平也受到了很大制约。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宗旨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应是促进研究生队伍的全员创新意识觉醒,扎实全面提高总体创新能力水平。

杨卫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相互作用的协同式创新研究生教育理念[3],顾建民基于系统工程思维方式,提出了一种研究生创新教育系统模式[4],本文将首先扩充协同式创新模式,然后以此理念为指导,提出一种更严格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模型。

1协同创新的研究生教育系统概念

杨卫将以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过程看作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教育宏观环境的激励下,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创新意识,走向创新实践而完成的创新历程。其中的教育环境包括管理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学位监督和保障体系,资助奖励体系等等。笔者认为,应用系统思维原则,以功能及职责进行结构分析,研究生教育系统包括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类主体,以及学习系统、教育指导主系统、控制管理系统和环境辅助系统四类功能子系统。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行为功能具有双重性。从主要角色看,学生是一个被管理者,接受和执行教师及管理者发出的指令,但其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者。每个学生首先要管理自己的行为,是一个自我管理者;其次,学生群体有自治管理组织如班委会和学生会;再次,学生对教师和管理者有评价权和某种意义的监督权。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之一,又接受各级管理者的管理和制约。教师又分为一般授课教师和全程指导教师(导师)。管理者承担的似乎是纯粹管理功能,即发出指令使其他人接受,其实不然。首先,管理系统是分层级的,每一个管理者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其次,管理者要接受其他多种主体的监督,接受民主考核评价;再次,根据现代管理学理念,管理者的本质是一个服务者,不仅为被管理者的各种权利要求提供服务,如课程安排、生活保障,而且管理本身只是一个社会分工角色,管理者是在执行社会赋予的使命。因此,可以说,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而协同努力。

学习系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系统,这正是基本教育原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反映。学生的主体性角色不仅体现在作为三大主体之一,而且体现在,在完成培养创新型劳动者这一教育使命的过程中,学生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重点中学、著名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首先是因为这些学生本身的基础素质非常优秀,其次才是这些学校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当然,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些学校也是看重了其优良的条件。所以,学生是自己成为优秀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学习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学生这个主体以外,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条件,如基础设施、课程体系、图书资料系统等等也是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指导主系统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主生产系统。教育系统是社会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主系统之一(另一主系统是家庭),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育系统正是生产的主车间。教师在这个主系统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整体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主动性上更显突出,这是因为,在专业相关问题上,只有专业教师最有发言权。不过,我国教育行政系统在这方面对教师侵权过多,如本科教育中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过度干预,考核过于繁琐,这也是造成教师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达到了最高层次,这一方面表现为二者各自更强的灵活主动性,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教育使命,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更强的相互依赖性。教师要实施自己的主导作用,讲授更高水平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练习题目,要求有高素质的学生,要求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文献资料,更好地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更强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性,从获得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看(即排除不求上进者、混文凭者),也就要求更高水平的教师发挥其纵览科学前沿、有效提供专业指导的能力,即高水平的主导作用。教育指导主系统不仅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指导教师,还包括生活辅导教师和社会伦理课教师。政治课是基本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伦理课教师并列。

控制管理系统是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机构体系。这个系统的工作任务是组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整体系统的有序运转,并实施督导检查,其工作方式一般是指令式。这种工作任务和方式容易使主体管理者形成官僚主义作风,与高等教育的学术民主和自由开放特性相冲突,从而无形中阻碍创新目标的实现。控制管理系统的构成除了主体管理者之外,还包括规章制度和工具物质系统,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狭义的控制管理系统仅指校内部分,广义的还包括上级教育行政系统。

环境辅助系统一是指校内的后勤保障体系,如图书馆系统、校园环境系统、公寓系统等,二是指校外协助系统,如一般政府部门、实习单位、其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商业环境、交通环境,等等)。由此,广义而言,研究生教育系统中的主体除前述三类外,还包括环境辅助系统中的各类人员。

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创新模式即是要实现四类系统、四类主体的协同运作,实现共同的目标。为此,就需要各方的和谐共谋、激发互动和关联共赢。从管理学和研究生教育学的原则层面看,管理者在协同关系中起方向主导角色,教师起实施主体角色,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教育产品承载者,其他主体起辅助作用。虽然,各主体角色不同,但任何一方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应重点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当前的系统模式对第四类特别是实习单位系统重视不够,没有落到实处。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条例,以法规形式确立社会单位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义务。

2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模型结构

系统工程学原理作为指导组织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已经在各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把研究生教育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建设过程,应用系统工程方法论进行研究和组织控制,也会有重要意义。顾建民试图仿照系统工程一般方法论建立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其给出的三维结构是目标与任务维、途经与方式维、阶段与学科维,其中,目标与任务维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途经与方式维包括的要素有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社会实践和教育环境;阶段与学科维有硕士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与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三维霍尔结构并不对应,不符合系统工程的作业方式。霍尔结构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重心体现在时间维要素与逻辑维要素的组合上,其组合形成了霍尔管理矩阵[5]。

下面针对研究生教育这个系统工程,提出一个经过扩展改造的系统工程运作模型。

系统工程方法论作为组织管理的技术,应用之前的首要工作是明确研究所要管理控制的系统。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组织管理工作,其含义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作为长期行为的日常工作,其针对的对象是所有在校研究生,另一个是把每一届学生作为一个管理控制对象,其要经历的过程是前后相继的一个完整循环。本文确定所研究的对象是后者,即把一届研究生的完整培养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虽然,研究生的入学招生管理对于体现一个学校的创新教育也很重要,但是为了讨论主题的集中性,本文暂不涉及。

一个完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作为一个做事活动过程来看,要将其叙述清楚,应该交待清楚记叙文所要求的四项要素,这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项。研究生教育系统与四要素对应的四个维度分别被称为时间维、空间或环境维、主体维和活动维。时间维即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时间过程,其坐标值可以用学年或学期表示。空间维即研究生所面对的环境要素系统加自身,就是前面所述四大类系统。主体维就是前面所述的四大类主体。活动维包括研究生教育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环节,一般包括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含大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含社会公益活动、社团活动)、论文工作(含开题、研究、中期考核和论文评审等)。

略去时间维后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逻辑结构图

首先,在每个时间段,空间维和主体维的各要素基本都要参与,其次,活动维的各项工作在各时间段的展开程度不同。如制定培养计划通常只发生在第一学期,教学工作目前在我国多发生在第一学年,有的学校或专业会持续到第三学期。专业实践通常发生在第二学期及其以后的某些阶段,社会实践则不太确定,论文工作多开始于第三学期,从确定主题、查阅文献起,持续到答辩结束。

基于上述系统工程逻辑图分析如何落实协同创新目标,就是要考虑在四维时空中的每一个坐标点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可行要求贯彻进去。开始阶段着重点是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并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然后是通过专业实践和论文的初始工作初步进入创新实践过程。到论文完成时,学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素质,从而完成创新教育培养目标。这个系统逻辑图丰富了霍尔三维结构,更能反映各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3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的两个关键子系统

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上,需要设计可操作的执行步骤。下面以上述模型为参照,就其中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两个关键子系统谈一些设想。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基因主要镶嵌在这两个子系统中。

3.1课程体系创新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高水平知识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课程体系质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保障作用。考察我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普遍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在一些非重点大学,研究生课程水平与本科生水平相差不大。研究生的学科领域与本科生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对应性,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多。建议在研究生教育条例中规定,每一个设置的研究生教育学科都必须与至少一个本科专业对应。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打通设计是提高硕士学位水平和博士培养效率的有效方式。在美国等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多是硕博一体方式,在学生未能达到继续攻博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授予硕士学位。这样的制度有利于选拔高水平的博士学位培养对象,同时节约课程时间,增大创新性科研时间。以博士学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培养硕士生也提高了硕士生的专业素质。建议将大部分特别是学术硕士的课程时间扩大为至少一年半,减少硕士学位论文篇幅要求(2万字左右即可),所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制都统一为两整年(24个月)。专业硕士可以在半年的实习期结束后再加2~3门专业方向课,同时开始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选拔为攻博的学生则直接开始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打通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体现研究生的水平层次。国外大学的课程体系一般是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统一排列。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课程代码是学科代码加三位数字,其中首位为1的课程是最基础的,是给各相关专业开设的公共课,如大学物理、经济学导论;“2”是学科基础课,如普通物理学、初级经济学;“3”是学科核心课,如中级经济学、经典力学;“4”是本科高级专业课,如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国际经济学;“5”是高级学科理论课和方向课,一般是研究生的课,如经典电磁学、高级经济学(参见表1)。

表1UIUC 课程分级例示

首位代码物理学科(PHYS)经济学科(ECON)

1100 Thinking About Physics; 101~102 College Physics; 150 Physics of Societal Issues101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102 Microeconomic Principles;

2211~213 University Physics; 225 Relativity & Math Applications202~203 Economic Statistics; 220 Intl Economic Principles; 210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325~326 Classical Mechanics; 329~330 Atmospheric Dynamics; 302 Inter Microeconomic Theory; 303 Inter Macroeconomic Theory; 399 Undergraduate Open Seminar

4401 Classical Physics Lab; 402 Light; 427 Thermal & Statistical Physics; 486~487 Quantum Physics; 499 Senior Thesis411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420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90 Topics in Economics; Intro to Applied Econometrics

5504 Statistical Physics; 508~509 Mathematical Physics; 583 Advanced Field Theory; 599 Thesis Research 502 Microeconomic Theory I; 509 General Macroeconomic Theory; 507 Econometric Analysis; 565 Math Econ I

有了这样的课程体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差别就一目了然了。

从课程体系中体现创新目标的要求,一是知识水平所需要的思考深度,体现为高级课程,二是教授及考核课程的方式方法,体现为批判性教学,三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特性,如多样性和对实践训练的要求(如讨论课、论文课)。

3.2考核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中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课程学习考核、学位论文评审和学术奖励评审。

在三大考核评价系统中,体现创新目标的要求是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就如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一样,这里的三大考核评价系统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指挥棒。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难以落实执行,损害考核评价的信誉,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成果,更遑论创新。

其次,考核评价执行要严。与许多领域一样,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许多考核标准和纪律的执行存在很大“灵活”性,使得学生存在侥幸“闯关”的心理。课程考核中的“灵活”性缘于教师对当前教育形势的认识和对学生的宽容心理。论文评审中的“灵活”性,一是缘于对导师面子的考虑,不愿落个“杀手”的名声,二是缘于少数教师自身的水平。

“教育是百年大计”,其普通含义指教育的长周期性和长效性。实际上,另一重要寓义是:教育是代代相传的事业,如果某个时期对学生的要求下降或导向不当,那么,这些学生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就可能同样要求其学生,甚至更宽容,或者要求错位。在近些年的毕业设计及学位论文评审中就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问题的教条看法就如他们的前辈一样。

为了尽早扭转考核评价的不良风气,建议尽量放松导师与学生的“诛连”关系,使学生的考核结果与导师不要有任何牵连。这个观点或许有让导师逃避责任之嫌,但实际上把学生与一人的联系放松,是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群体的联系。在现实中,好导师对学生水平的提升确实有帮助,但如前所说,学生水平的决定因素是学生本身的基础素质,一个阶段的教育只是于其上添加一个增量,而一个导师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现实中,多是学生为导师增光,所谓的好导师只是利用各种关系能提供较多的资源。有学校文件规定,学生考核不通过要对导师给予某种处罚,这是很不恰当的。好学生跟了“好”导师,赖学生跟了“赖”导师,谁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呢?

4结束语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建设协同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主体的协同努力。高水平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关键项目,提高认识水平和执行力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建议学位委员会等机构以系统工程模式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定规范,进行高水平的指导活动,而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命令。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强化创新型指导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1(2):92-95.

[2] 张思锋,张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8):43-46.

[3] 杨卫.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6):1-5.

[4] 顾建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1,(9):14-17

[5] 袁旭梅,刘新建,万杰.系统工程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7-71.

Graduate education mode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der perspectiv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LIU Xin-jian1,FANG Jun-feng1,XIE Shu-li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shan University;2.Library,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ject,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urrent graduate education mode.As a project of system engineering,the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is of four dimensions of spatial-temporal structure which are time dimension,space (environment) dimension,subject dimension and activity dimens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deal result of stimul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win-win cooperation by the four subjects and four systems.Curriculum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e the key subsystem where the gene of innovation is embedded.

Key wordsgraduate educ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model of system engineering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