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2015-06-15龙峰
龙峰
【摘要】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等具有一定的意义。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却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得到解决,便会妨碍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经验具体探讨高校公共体育现存问题。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0-02
公共体育课是一种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参与体育项目,增强个人身体素质与素养。除此之外,在公共体育课设置中,不仅包括了体育知识及技能的普及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是开展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1.1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质
高校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一样,具有教育目的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既定性和组织体系的严密性特点,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一直设置的科目,教学的连续性非常强,实践的层次性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知识的点拨角色,学生扮演知识的实践角色,双方互相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学生的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1.2帮助学生开发智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生的青少年阶段是身体成长、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能促进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的更好发育,增强学生大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还能保证学生精力充沛,劳逸结合更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塑造学生健康健美的形体,从而使学生具备追求美的心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能体现心灵与形体美的融合、力量与美的和谐,还能在自身的体育活动实践中领悟到人体自然美。
2.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时间的问题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为了整合教学资源,便于教师授课,将原先初高中体育教学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翻一倍,采用90分钟的大课制,采用大课制后确实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便利,但是,给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人的体能是有极限的,学生不可能整节课90分钟都处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因此,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降低必要的练习强度,以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休息,而休息过程中学生的心率和体温会降低,对接下来继续上课和高质量的教学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每课课时过长不符合大学生实际运动情况,不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除课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外,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总时间也存在不足,国家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大学前两年均要进行体育必修教学,第三年为选修,在这一过程中,必修一共有两个学年,四个学期,而每一学期当前国内的教学时间大概在16周到22周,也就是说学生在一个学期内仅仅上16次到22次体育课,再减去下雨、刮风等天气,實际教学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这么少的锻炼次数是很难获得增强体质的效果的,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课时时间和每学期总的课时数量方面均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真正将增强学生体质,完善高校教学序列,搞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作为时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2.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主流趋势是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气功、毽球、健美操及形体运动等。国内除地方院校的校本课程外,几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都相同,这是时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一个怪现象;如篮球主要教学内容是运球、上篮、传球、投篮等,很少出现其他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不但全国各高校公共体育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即使中小学基础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不外乎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在中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选择的具体教学内容多为运球、上篮、传球和投篮等。试想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几乎相同,上课过程中教师选择的具体教学内容也几乎相同,在重复多年以前的教学内容,这样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怎会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怎会点燃学生的上课激情,大部分学生几乎都在敷衍心态下学习体育,直接制约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需要对当前高校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甄别,并且深化具体的课时授课内容,让学生所学内容不至于仅停留在表面上。
2.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多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多为终结式评价方式,也就是在期末根据学校规定的技术评定,给学生一个相应的分数,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制约部分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由于学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初高中掌握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部分即使平时不认真上课的学生在期末的技术评定过程中依靠以往的运动基础也获得了很好的分数,而部分相对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很难获得高分,这一评价存在严重问题,使部分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练习但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继续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遭到打击,需要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等具有一定的意义。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时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改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等三个方面。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步入正轨,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国家。
3.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学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就是对体育教学过程作系统的价值论断。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由体育课教学过程评价和体育课教学效果评价两部分构成,它既反映了教学过程,也反映了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作全面监控和检测,重过程和结果。过程是体育教学质量生成的细节之和,质量是过程细节效益的量变。细节决定质量,过程决定成败。抓好细节评价就是抓好过程监控,抓好过程监控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3.2教学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事或物进行等次评定。体育教学质量中的“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量”是学生各种素质的集合。体育教学改革的好坏不能凭空论断,它需要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改革质量作深层检验,给改革效益做出结论性的科学评定。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质量评判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过程,同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是改革追求的目标,改革是质量生成的前提。评价教学质量就是检查改革有效性的有力措施,边改边评,边评边改是提高改革质量的好方法。
3.3教学效益评价
效益就是效果和利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益评价是对教学改革总体做出经济性价值评断,即对改革过程和改革成果的有效性作评价,重点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层的剖析、检测,对体育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功能与效用做出科学性的评判,找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不足,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使改革过程与结果,都取得最大的效能。
4.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4.1加强体育课程的合理設置
(1)确定体育课的层次性。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与分析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知识,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层次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体育赛事,并且对自身的健康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也成为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与智能水平,在理论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加深相应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2)有效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了达到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放松,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提高群体意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给予指导,这样才可以更加巩固教学质量。
4.2树立正确观念,创新学生认知态度
创新学生的认知态度,教师就要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端正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态度,将体育锻炼变为学生的自觉实践,当成学生自己将来生活和工作的一项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学习,学习缺乏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学生的认知态度,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积极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采取耐心细致的沟通、图文并茂的讲解等方式,也可以通过体育相关内容的讲座、论坛等形式,加强体育课的宣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熟知体育课的功能以及体育锻炼对成长成才和促进自我完善发展。通过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3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环境、生长发育条件、爱好兴趣,其在知识接受快慢、身体素质好坏和运动技巧是否灵活等方面也不同,因此,教师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实践强度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跳高教学中,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就能跳的高,但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不能跳出好的成绩。此时,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提高高度,提高技术方面的要求;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降低高度,多进行辅助指导与学生的诱导练习,态度要和蔼,要不时的进行鼓励,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对小小的进步随时予以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学生没有厌学体育情绪的产生。
4.4按照时代要求,创新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体育的教材内容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存在问题,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只是在训练项目与课堂内容作了简单的调整。当前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很多的重复,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对体育的兴趣。尤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形成了综合的体育价值观,学生们兴趣广泛、追求课目的实效性。为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和实效要求,高校体育课在项目训练的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搭配就必须做调整,依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各式各样的项目,做出灵活安排。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体育项目逐渐纳入了社交场合,比如当前流行的网球、保龄球、瑜珈等,学生不仅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后大有好处,高校要积极推广。
4.5采用不同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获得教学成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学生势必会产生反感、厌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采用科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精练的教授给学生,并依据课堂的实际要求,结合有趣的故事,就会产生别有生面的课堂局面。此外,高校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兴奋易转移,教师可创新的采用竞赛性教学方法,例如中长跑项目教学,如果教师一直沿用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不会兴趣盎然,如果变换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追逐跑、接力跑、分组对抗赛等教学方法,就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情绪。所以说,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就能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期,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同,但是作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体育教师的智慧,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稳定、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芳,王建民,颜维宝,刘茂昌,朱忠锋.高师体育院(系)实践教学资源开发途径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王颖,姚芸.高校体育课创新教育的初步构想[J].才智,2009(3).
[3]梁昌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0(4).
[4]杨静.普通高校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设计[J].体育科技,2010(4).
[5]谢志斌.对新时期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分析与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6]张学林.关于高校体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7]陈波,于楼成,郭伟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05).
[8]于奎龙,吴长稳.“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9]杨剑,周亚芹.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