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以正面教育为主管理职校生

2015-06-15陈亚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校生惩罚信任

陈亚玲

【摘要】职校生正值青春叛逆期,服从意识差,学习动力不足,初中时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批评,老师们的管教方式以惩罚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不犯错误。到了中职学校,这类孩子跟老师对抗的能力日益强大,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教给学生社会和情感技能,班级管理起来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些学生并不怕惩罚。相比惩罚,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它是基于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前提,把学生看成事件的当事人,老师只是旁观者,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这种管教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的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去避免不良行为。

【关键词】职校生  惩罚  正面教育  信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03-01

职校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时不时地会有突发的学生对抗事件,毫无征兆,令人防不胜防。面对突发的对抗事件,有“实力”的老师会当场发飚,甚至师生对打,紧跟着对学生的各种惩罚,后果是学生和老师彻底对立;没有“实力”的老师则只能干瞪眼任由他去,甚至好言相劝,给人以欺软怕硬之嫌,久而久之,老师的公信力、执行力都慢慢消失。以上方式,不是惩罚就是娇纵,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的,这两种方式在小学阶段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两种方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他们不怕惩罚!所以,对职校生来说,奖励和惩罚已经起不了多少作用,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个群体?

一、什么是正面教育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用令人信服的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实去激励、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前进。正面教育有别于惩罚,专注于解决问题,两者的区别是:惩罚忽略了行为不良的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怨恨、报复、推卸责任、自暴自弃,只让他承担后果或付出代价。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与行为主义的教育方法(刺激——反应)不同,它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理论,相信人自身所具备的主动、积极的精神与力量。正面教育还强调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学、自省,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志趣和爱好,正所谓“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二、正面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观察这个群体的特征:他们接近成年,将比普高生更早步入社会,经历的失败和挫折更多,对抗能力和破坏能力日益增强。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是非观念、善恶分辨能力也在接近成人,我们要利用这种变来化解他们的破坏力,成功引导到对职业和技术的追求,培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遵守普遍适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在校期间对校纪校规不仅仅是为了遵守而遵守,而是要有对各种规范的这种遵守意识!

其次,老师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反应是什么?惩罚看上去是让学生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从很大层面是老师为了泄私愤,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教训!一味惩罚只会引起叛逆和更大的破坏,所以对职校生来说惩罚所起的教育作用是暂时的,不能持久,很容易再犯,只有把对各类规范的遵守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意识,才能避免不停犯错。所以,对中职学生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思想积极阳光,行为方式向社会公认的、社会可接受的方面发展。

三、如何开展正面教育

第一,不要压制孩子的反抗行为,特别是男孩子,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发展。放寒假离校前打扫教室,我示意男生龚某找个搭档先去倒一趟垃圾,遭到他的激烈反抗,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发脾气,骂骂咧咧把垃圾桶踹出教室。我快速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我利用部分同学手机被收缴代为保管到学期结束,以此指定他们打扫卫生,自以为把柄在握,其实是一种胁迫,多少带着惩罚的性质,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很强,也许从这一刻开始,就为后面发生的事埋下了伏笔。如果让全班同学参与打扫卫生会更合理,更高效,更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所以在当时我非常冷静地任其发挥,不去理会他,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打扫完卫生,正常放学,不使矛盾和冲突升级。

第二,重视孩子经历的挫折,并引领孩子积极面对。每次犯错都可视为一种挫折,要重视对孩子心态的磨砺,即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积极阳光,那么挫折只会让他变得更加阴暗和“坚强”。避开正面冲突是否就意味着娇纵?当然不是!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不能不了了之。当天放学后我拒绝其他同学为他代领手机,要他自已来面对。晚上十点,该生发来信息索要手机,言语中可见他仍一肚子怒气,我有意让他反省,回复他:“晚上好好休息,不谈工作”,语气尊重并友善。果然,第二天早上又来信息:亲爱的老师你好,昨天的事情我有错你也有错,昨天晚上我也想了好多。自从上次我骂你的事发生后,我就改变了好多,脾气也好多了。老师,对不起!龚××。至此,我觉得时机成熟,该跟他谈谈,于是约他见面还手机。见面后我表示,晚上睡觉前能对自已的言行进行反思就值得肯定,接着鼓励他谈谈对昨天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分析一下他认为的双方错在哪里。这不仅让学生學会内省,同时又引领着学生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教会孩子学会放弃责备他人的受害者心态(老师给我的成绩是E,他不让我通过),并接受一种承担责任的心态(我的成绩是E,因为我没有认真学习)。追溯中国式的教育情境,成人的固有思维起到了很深的误导作用。从幼儿学走路摔倒开始,成人会带领孩子边踩边骂地板,头碰了桌角报怨桌子,家长们用这种方式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而不是提醒孩子今后走路要小心,教他如何避免受伤。这种教养心态,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乃至于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都很深远。他们动不动就说:“都是谁谁谁害的!”“这不赖我!”“谁让他们都……”“为什么就冲着我来?”,其中包含了推诿、卸责、怨恨……一系列负面情绪。一副受害者的姿态,理直气壮地把过错推给别人,犯错的、担责的一定是别人。总之,“我”是对的,“我”是受害者,“我”是无辜的。龚某就认为自已发脾气是因为老师的错,应该将考试提前15分钟结束。针对这样的心理,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去分析别人“错”的动机,“错”的标准,找出背后的客观原因是否真如他所想,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放弃责备他人,学会自已承担责任。

第四,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不良行为纠正前要先建立情感联结,正面教育的前提是爱与信任。不良行为较多的孩子往往不是一次就能纠正回来,会有多次的反复。龚某就是如此,他自已也提到“自从上次我骂你的事发生后,我就改变了好多,脾气也好多了”,可这次还是发脾气了,可见其反复性。纠正不良行为的教育不仅要连续,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针对孩子犯错之后展开的教育都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善意,而不是愤怒,让他充分地信任你,这样才称得上是正面教育,才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相信通过练习,一定能够发展孩子的智慧和判断力。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对不良行为多见的职校生管理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惩罚偶尔为之,还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心存善意。正面教育是基于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前提,体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关怀,把学生看成事件的当事人,老师只是旁观者,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管教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的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去避免不良行为,转而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学校成为一个能让人愉悦地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著,梁帅/译;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职校生惩罚信任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表示信任
惩罚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浅谈心理剧提升职校生生命能量的妙用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化下的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