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与医学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2015-06-15杨春会杜晓冰
杨春会 杜晓冰
【摘要】本文对现有的医学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分析,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构建医学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医学院校 英语口语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编号:WYZD13012。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08-01
一、关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过度地强调输入,忽视输出。Swain在分析克拉申理论缺陷的基础上阐述了输出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的输入,前者同样能够触发语言习得。[1]
文秋芳在Swain理论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用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该理论内涵包括:(1)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看,输出对学习者外语综合能力发展所具有的驱动力更为强大。(2)从学习者未来职业发展的诉求来看,培养学生的说写译(属于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属于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3)从外语教学自身来看,以输出为驱动的综合教学法比就单项技能训练的办法更有效率和成果,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2]以输出作为驱动和导向,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出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输入内化得更有效率。
二、医学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医学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起步比较晚,有些医学院校只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中分出一些学时用以口语教学。甚至有些院校没有专门的口语教学,只是将其渗透在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不明显。现有的医学院校的口语教学模式遇到了诸多“瓶颈”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因此,建议建立一种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社会建构式”医学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努力适应全国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以求解决目前医学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成果不明显,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不足的问题。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医学院校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输出作为驱动力、综合利用输出和输入关系的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双赢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口语教学中亟待建立一个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社会建构式”口语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必须更新,实现由“知识习得”向“实际运用”的转变,也就是建立以“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转型必须具有前瞻性。这种前瞻性既是科研的前瞻性,又是教学的前瞻性,又要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社会建构式”口语教学模式
我们所倡导的模式就是指一个目标,四个机制,一种依托理论,两个保障。一个目标就是以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四个机制就是负责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负责机制就是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负责统筹协调本小组口语任务,负责小组讨论的具体实施。激励机制指的是激励小组成员开口发言,根据发言的参与度和语言质量记录其课堂表现分。合作机制即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力量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评价机制就是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估引入学生之间的互评。一种依托理论指的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构架口语教学活动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教学大纲设定的要求、分析教学材料的特点、评定学生水平及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统筹调整,并创造性地处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内构建自己的语言图式。两个保障分别是“保障学生口语能力即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全面提高”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基于输入和输出内容的思考
应适当引入有关人文医学的教学内容,将有关入院、诊断、查房等医院日常工作场景与医学会议、学术交流、专业知识介绍等专业场景相结合,然后用现代教育手段输入,激发学生通过听或看的感官活动来进行语言的操练,将所看所学的知识外化输出为口语交流能力。
四、结语
本研究拓宽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应用范围,为该理论专业英语之外的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由于这些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的研究者只是对医学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亟待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勤. 从输入与输出假设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J].外语教学,2007,(32): 574—592.
[2]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語界,2008,(2):2.
作者简介:
杨春会(1969—),女,硕士,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教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杜晓冰(1979—),女,硕士,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