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律的理解与启示

2015-06-15张玉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盛衰周期律周期率

张玉生

【摘要】黄炎培和毛泽东所讨论的中国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反映了历代王朝和一些政权盛衰兴亡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种历史现象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深思和汲取。

【关键词】“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新中国   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1-02

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问来延安访问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按:原文如此,率应为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政息人亡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黄炎培和毛泽东所讨论的中国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反映了历代王朝和一些政权盛衰兴亡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种历史现象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一、“其兴也勃焉”与“其亡也忽焉”历史现象的出现。

《左氏春秋》记鲁国大臣臧文仲说:“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夏禹和商汤“罪己”,因此勃然兴盛;夏桀和商纣“罪人”,因此迅速灭亡。商汤灭夏后,兢兢业业。《尚书·汤诰》记载:“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夏桀无道,奴隶恨透了夏桀,“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2]自秦朝实现“大一统”到清朝灭亡,62个王朝中有26个王朝统治时段超过40年。两汉、唐、北宋、明清时期,是有比较辉煌成就的时代。纵观历代王朝的盛衰興亡,发现它们都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基本上与统治者的“罪己”、“罪人”有关。汉高祖“约法三章”,汉武帝“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书·西域传》)唐太宗“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3]汉唐前期出现了气势恢宏的“大一统”局面。隋炀帝自称“我性不喜人谏”(《资治通鉴》卷182),诛忠臣亲佞臣,二世而亡。不知“罪己”、只知“罪人”的统治者,闭目塞听,以至“其亡也忽焉”。

二、民心向背关乎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

《孔子家语》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后人常用这个比喻来告诫统治者要善待人民,注意民心向背。孟子在谈到三代政权更迭时经常强调用“仁政”来争取民心的重要性。商汤因为施行“仁政”,“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贾谊在《过秦论》中说:战国“诸侯力争,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秦的统一,“是上有天子也”。这说明,秦的统一是得到人民的拥护的。但秦始皇“其道不易,其政不改”,秦二世“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严刑苛法,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统治集团以史为鉴,从汉高祖到文帝、景帝都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记·律书》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富足。”这样的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隋炀帝穷奢极侈,“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4]黄河上下,千里无烟;江淮之间,一片荒凉。唐初吸取隋亡教训,革除弊政,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同上)“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5]“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6]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古人常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然如是。

三、对王朝盛衰兴亡周期律支配力的理性认识。

历代王朝的兴衰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循环。历代王朝之所以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律的支配力,从根本上说来,是由统治者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其灭亡是统治集团政治腐败的结果,其根在专制统治,缺少对政治权力的根本约束。桀、纣、秦二世、隋炀帝常常被拿来作为“其亡也忽焉”的前车之鉴。但不是所有朝代的灭亡完全归结于亡国之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唐玄宗天宝年间荒怠政事,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强盛,虽然一度显示了“其兴也勃焉”的气势,但这也只是回光返照。所谓“盛世”,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历史是一面镜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在思考和探求着,他们把历史思考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追求强国之路。

历史告知未来,走民主政治之路,中国就一定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律的支配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加强依法治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延安归来,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9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4][5][6]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盛衰周期律周期率
再读黄炎培周期律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元素周期律思维导图
民主,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窑洞对”
李世熊对“盛衰之大原”的探索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复习点拨
《芜城赋》之艺术及思想
关于兴亡周期率的思考
历史上羊楼洞茶业盛衰表象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