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赋》之艺术及思想
2018-07-28王萍
摘 要:鲍照《芜城赋》以广陵昔之繁华与今之衰颓作以对比描写,艺术上雕字琢句,铺排藻饰,对比夸张,笔锋急转,因景触情,情景交融。情感及思想上,抚今追昔,具有深刻的历史及人生内涵,表达了现实苦难、盛衰之叹和怀古意识。
关键词:鲍照;《芜城赋》;盛衰
鲍照是南朝元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以诗闻名,赋今存十篇,其中,《芜城赋》收入《文选》,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芜城”指广陵,鲍照以广陵昔之繁华与今之衰颓作以对比描写,抚今追昔,具有深刻的历史及人生内涵,表达了现实苦难、盛衰之叹和怀古意识。
1.《芜城赋》的艺术特色
姚鼐在《古文辞类纂·鲍明远芜城赋》中说:“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皆赋家之绝境。”《芜城赋》不论从气格还是语言来说,都带着鲍照自身所独有的特色,自成风格。相比于鲍照其他九篇赋,《芜城赋》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1.1雕字琢句,铺排藻饰。
《芜城赋》选词可以用一个“奇”字来概括,鲍照选用了一些奇特但不失精准的词语。赋作的前三段几乎都是铺排,第一段铺排广陵之繁华,用词精准独到。写广陵地势用“沵迆”一词,表现地势之低平。写广陵地域之辽阔时更是用了“驰”和“走”两个动词,本来静静矗立在那里的一座广陵城,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一头咆哮着的巨狮,奔腾在广阔的天地之中,又像一副精美绝伦的历史画卷正在缓缓展开,向我们诉说这座城市的古老历程。紧接着写运河和昆岗,作者不直言运河萦绕广陵、昆岗横贯广陵,而是又用了“柂”和“轴”两个动词,既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运河和昆岗与广陵之联系,又避免了语言的枯槁乏味。作者描写广陵全盛时所用的一系列动词也别具一格:“挂”、“驾”、“扑”、“沸”。“挂”和“驾”体现了街道上的热闹非凡,以至于车都要互相碰撞,路人都摩肩而行。用“扑”来形容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民居,符合鲍照用词“险”之特点。“沸”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极写歌唱和吹奏之声的喧嚣,使人脑海中不禁出现一副热闹欢腾的场景。写广陵建筑和防御工事时也有很多精当的用词,但最为精美凝练的是:“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短短十六字,广陵的宏伟盛大霎时跃然纸上,“高”与“广”又对得恰到好处,“崪”和“矗”相对也十分和谐,以“五岳”、“三坟”来体现广陵之辽阔,以“断岸”、“长云”来比喻广陵之高峻,以最简练的笔法最大程度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恢弘壮丽的广陵。写完广陵昔日的盛大之后,急转直下,便开始写如今荒芜的广陵。第二段写广陵的荒芜主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罗列了一系列并不真实存在的阴森可怖的动物,极尽铺排之能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较能打动人,“杳”表现出灌木林莽之多,杳杳无边,“纷”则体现草木杂乱缠绕,纷繁复杂,“杳”和“纷”相对,都写草木之繁多,又分别体现草木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内容相合,音调和谐。
1.2对比夸张,笔锋急转。
《芜城赋》从广陵之盛景入手写起,从诸多方面铺叙广陵之盛,而后用一句“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进行转折,进而描绘了一个阴森恐怖、荒凉衰颓的现实世界。鲍照用两幅景物、色彩、氛围完全相迥的画面,营造今昔巨变的鲜明对比。写往昔热闹非凡、坚不可摧的广陵,是为了突出如今人迹罕至、四分五裂的广陵,在两种极端的碰撞之中,鲍照和读者都获得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很有趣的一点是,如今的广陵荒凉凋敝,作者所表现的昔日之盛景其实早已不在,所以这一切盛大都是他心中所想而已,并不真实存在。但是鲍照的描写却非常真切,不要说他像置身其中了,就连读者也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眼看到了广陵的繁华美好。而第二段广陵之“芜”的描写,应该是写实的,因为广陵现在本来就荒芜,作者看到的就是一片荒凉,放诸笔端应该真实可感。但恰恰相反,作者对广陵之“芜”的描写除了个别几句是写实以外,其他的都是夸张藻饰,所写之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鲍照凭借丰富的想象和传神的语言使这些形象如在眼前。
1.3因景触情,情景交融。
《芜城赋》用词新奇,语言奇崛,想象奇特,色彩艳丽,满目悲凉之状跃然纸上。全文没有几句直接言情,似乎都是写景,但其实处处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思索,对无限兴亡的感慨,对人生苦难的哀叹。赋作前面对于广陵昔时盛景的铺排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服务,因情触景,情景交融,作者由一座城的兴衰联想到了世间万物,为万物终将走向消亡而伤怀,为繁华总会归于荒芜而哀悼。
2.《芜城赋》的思想内涵
2.1反映现实
《芜城赋》是南朝少有的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赋中所写的是他目光所及之处广陵城被毁坏的惨状,他的笔锋蘸满激情,他的内心满含悲慨,写下了这曲悲歌。通过对广陵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使人读来像从高处跌落,让读者不禁去思考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最后归结为统治者为了一己私欲争权夺利,波及到那些无辜的民众。他们视百姓性命如草芥,肆意杀戮,他们都对权力有极大的渴望,梦想着“万祀而一君”,他们大兴土木、醉生梦死、争权夺利。生活在这样统治下的人民生活之凄惨可想而知,百姓自然要为统治者的野心服务。统治者大兴土木,兢兢业业忙于建造的是百姓;统治者醉生梦死,勤勤恳恳缴纳赋税的是百姓;统治者争权夺利,默默无闻提供支持的是百姓。生活实苦,然而当统治者一朝失败,他自然是成王败寇,没有什么话好说,但百姓又为什么要为他的失败承担后果,以至于性命不保、家破人亡的地步?想必鲍照也是因此而心有郁结,不能直言就只好极力描写广陵城荒芜之况,以此抒发内心悲慨。
2.2盛衰之叹
盛衰之叹是《芜城赋》体现得最明显的内涵,从昔盛今衰对比之鲜明可见作者内心的感慨。名为《芜城赋》,但没有从“芜”处入手,开篇先写其“盛”,并且是极言其盛,繁华热闹的广陵似乎就在眼前,而后用一句话进行兜转,这个繁华热闹的广陵陡然变得荒芜落寞,鳞次栉比的民居、喧腾震天的吹奏、车水马龙的街道一一隐去,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纷乱繁杂的野草、昼伏夜出的动物、铺天盖地的黄沙。正是因为见过曾经的美好,才会觉出眼下的荒凉是多么惊心动魄,更何况美好的情状依然清晰如昨。所有的美好终将走向衰亡,时间会让有生万物全部消逝,没有什么能够避免。鲍照对世事盛衰的感慨和对有生万物的慈悲构成了这篇赋最基本的思想内涵。
2.3怀古意识
在这篇赋作中还弥漫着一种怀古意识,是由盛衰两种极端對比中引发的。鲍照由广陵的兴衰认识到了人不能全然控制事物在时间之中的变异,引发了对于时间和历史问题的思考。没有什么会永世长存,都将在时间里走向衰亡,万事万物都不能逃避。金台玉阁,珍宝佳人,最终无一不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留给后人的只有声声慨叹。鲍照因这座古城的荒废而落寞,更为那些消散的生命而伤痛,他终究做不到对那些生命的消逝无动于衷。
3.结语
鲍照的诗是代人发声,赋却是为己抒情,读鲍照的赋能更好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鲍照其他九篇赋一样,《芜城赋》也具有感伤情怀,但他在这篇赋中所感已经突破了为一己之身而抒怀,他从一座古城的故事进行思考,更多的是有感于整个国家和人民,亦或是所有人类都要经历的共同命运,即归于虚无。“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是对广陵古城命运的总结,是对一切有生万物和繁华美好终将凋零的规律的揭示,也是鲍照心底最哀恸的一曲悲歌。
参考文献
[1](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王萍(1995.4—),女,藏族,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