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5-06-15刁云清
刁云清
【摘要】中职类院校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职业类的教育院校,不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语文教学在中职类院校的德育工作上起到了良好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中职类院校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8-02
所谓的德育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我国早在国策中就提出,在践行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做到“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可以看出,德育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此,在中职类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也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并且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展开的。
一、中职类院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的教育
祖国是人民的母亲,是人民的依靠。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国主义一直以来是人类所崇尚的高尚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难得品质。爱国主义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情感归宿,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与进步、实现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我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爱国主义已然成为一种高贵的传统情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体现,中职类院校的语文教材中就特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篇章。
(二)爱与奉献的教育
当前中职类院校中的学生已是九零后的群体,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家境较为优越,在经济以及生活上普遍没有受到过任何困难与委屈,从小就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护,因此笔者发现中职类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待人比较冷漠且自私自利,我行我素,更是缺乏当前用人单位所需的团队意识,抗挫能力普遍不强,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中职类院校的其中一项德育目标就是使这些学生在自我中心的怪圈中跳出来,培育他们的爱与奉献的品质,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教材的选取上,《读碑》带给学生一种感动,由奉献所带来的感动,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奉献自己的爱。
(三)坚强的意志品质
前面笔者已经提及,由于当前中职类院校的学生都是九零后,因此他们所生活的物质条件相对良好,可谓衣食无忧,一路上顺风顺水。这就造就了这些学生受挫能力明显较弱的弊端,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便会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因此,中职类院校的德育还要对于学生的意志力进行重塑,培养他们能够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中职院校语文教材《小溪的行程》正是揭示了人生的旅途中会遭遇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当困难来临的时候,委曲求全与灰心丧气都不是明智之举,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屡败屡战,鼓足勇气才能够将其克服。
(四)高效的执行能力
当前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由于普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着幻想心理,如一夜暴富或是天上掉馅饼等,这些思想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关于该类型的心理设置了相关的德育课文。
二、中职类院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相关路径
(一)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同步进行
中职类院校尽管是以职业类课程教育为主,但是语文作为一门常用且人文性课程在学生后期的个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开展德育渗透与教育成为当前中职类院校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某篇人文性主题的课文时可以适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從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如教师可以在课文开篇之前对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较深层次的写作意义等一一向学生进行揭示,引导学生在加深文章本身内容的同时能够对于人文内涵具有更深的体会。
(二)语文能力培养与德育教育并重
所谓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口语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这两项能力成为中职类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理应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相结合。在开展口语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当下较为热议的话题在班级内分小组展开演讲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在自身口语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而在写作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程精选写作课题。
(三)课外实践同德育教育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各个教育阶段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作为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形式也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授,同时还应当注重课外活动的延伸,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需求开展故事竞赛、诗歌赛以及主题辩论会等寓乐于学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激发其竞争向上的健康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石兵.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