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强化训练法”提高本科实习生穴位识别能力的研究※
2015-06-14王树东于本性董宝强
王树东 于本性 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847)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防治疾病的重要学科[1]。针灸学不仅是中医院校学生教学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由于针灸学的理论较为深奥,内容分散庞杂,一直是中医院校教师和学生均感到不易掌握的一门复杂学科。此外,针灸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缺乏活泼新颖教学方式的学科。因此,采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医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仍不能准确地识别身体各穴位及临床应用,甚至许多低年资的住院医生和非针灸科专业的临床医生也明显缺乏穴位识别能力,以至影响到临床工作。因此,探讨新的针灸学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将“三步强化训练法”应用于临床实习的带教中,既弥补了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又极大地促进了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临床工作中的穴位识别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108名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54名为训练教学组,其余54名为常规教学组。对两组学生的年龄、在校针灸学理论成绩、穴位识别能力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结果见表1,2。
表1 带教前两组针灸学理论成绩的比较(±s)
表1 带教前两组针灸学理论成绩的比较(±s)
组别例数针灸学理论成绩(分)T值P值对照组54 73.01±3.70 1.288 0.200观察组54 72.45±3.23
表2 带教前两组穴位识别能力得分的比较(±s)
表2 带教前两组穴位识别能力得分的比较(±s)
组别例数穴位识别能力得分T值P值对照组54 284.71±5.12 1.722 0.088观察组54 283.62±4.23
1.2 研究方法常规教学组采用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注入式”教学法[2]。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观看各种教学视频,然后强迫记忆各种穴位及临床作用。训练教学组采用“三步强化训练法”进行教学,第一步:学生阅读针灸穴位图谱,图谱下配有相关该穴位的说明,但关键词及重要的知识空白,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填出空白处;第二步:代教教师提供给学生带有穴位描述的文字资料,学生根据穴位的描述,自己进行穴位图谱的绘制;第三步:教师负责抽取中医科需针灸患者病例,针对不同病情由学生制定针灸穴位治疗,书写医嘱报告,进行短期穴位识别及应用能力训练。带教老师对学生书写的医嘱报告严格把关、认真修改、合理评分。不合格报告应重写,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1.2.1 自主学习学生在大学期间均学习过《针灸学》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于该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上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代教与患者真实接触,对学生的感官有一定的刺激,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查找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所学知识的汇总和更新[3]。
1.2.2 小组讨论将54名同学分为9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安排一名代教教师,针对第二步中的穴位描述内容进行讨论,发挥学生自身特点,教师负责指导及总结,保证整个讨论过程有效进行。
1.2.3 学生评价带教教师对学生第三步中的医嘱报告进行总结排名,学生对医嘱报告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组间互评、组内互评、自评及师评,评价后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及时整改。
整个实习期间均采用“三步强化训练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穴位识别能力、针灸科出科理论成绩进行比较。采用图谱填写(100分)、穴位绘制(100分)及病例诊断(150分)等方式进行识别能力的考核,三项总分为350分,理论出科考核成绩以单项选择(50分)及多项选择题(50分)为主要考试内容,总分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3、表4。
表3 带教后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s)
表3 带教后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s)
组别例数针灸学出科成绩(分)T值P值对照组54 76.31±3.14-11.333 0.000观察组54 79.10±3.57
表4 带教后两组穴位识别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比较(±s)
表4 带教后两组穴位识别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比较(±s)
组别例数穴位识别能力得分T值P值对照组54 299.97±7.41-24.426 0.000观察组54 323.60±8.19
3 讨论
“三步强化训练法”是我院针对针灸学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医学本科实习生专门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4]。通过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法可在短期内明显增强本科实习生的穴位识别能力,使他(她)们在实习的早期即能够独立完成疾病防治采用中医穴位[5]。本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适合于复杂抽象知识的学习。
3.1 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带教前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带教后,统一进行理论和实验的考核,对分数进行比较,P<0.05。由此可以看出,“三步强化训练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在兴趣和问题驱动下的学习,会变得更为积极。
3.2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表2、4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带教前的穴位识别能力无差别(P>0.05),而实习后,训练组学生的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三步强化训练法”应用于中医针灸学带教,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思维能力。
3.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步强化训练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为临床工作输送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采用“三步强化训练法”用于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穴位识别能力,继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教学工作中参考。
[1]石学敏,张春红.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1-126.
[2]张红霞.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2003,(70):79-84.
[3]陈萍,鲁芳.建构主义理论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9-20.
[4]谢秀霞,崔爱琴,杨凤云.“三步训练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10:450-451.
[5]王晓萍,吴蔚,邵冰.“三步强化训练法”提高本科实习生心电图识图能力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12):149-151.
[6]刘少姗,郑艾萍.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4(5):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