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不足与重构

2015-06-13陈艳丽丁生军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师评价重构中学

陈艳丽 丁生军

作者简介:陈艳丽(1983.11-),女,汉,安徽灵璧,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学,中学一级教师。

丁生军(1973.03-),男,汉,江苏海安,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育,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学教师评价在中学课程改革中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足,使得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之中。因此,完善并重构教师评价体系变得非常必要与重要。

关键词:中学;教师评价;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34-01

在新课改视域下,背负巨大应试教学压力的中学教师事实上成为推动或者阻碍课改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因素。因此,检讨并重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成为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推进国家课程实践的重要支点。

一、缘起——中学教师评价问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进行认真反思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教师具备了改革创新的能力时,教育改革也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因此,科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发挥对教师的激励与改进的功能,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程实践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马斯洛需要理论提到:“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师发展是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校能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有利于将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能够对教师的工作作出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以使教师个体能够发现自身职业角色演绎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主动积极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二、反思——探究中学教师评价困境的成因

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价值判断,是面向所有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评价。笔者以为目前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指标的片面性。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被窄化为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这样的评价不仅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德”“能”“勤”等维度的指标完全抛开,而且在仅有的“绩”的考核维度中也遮蔽了教学过程,只关注最终的结果,而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果也被窄化为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期发展。

2.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领导。这种评价体系强调教师的统一性、计划性以及服从性。评价主体从未真正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感受,这就极大的挫伤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3.评价过程的静态性。现行教师评价体系主要是一种终结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重视评价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是一种静态的教师评价体系,只注意到教师评价的最终结果,而不能全面展示教师的价值风貌,从而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容易使得教师之间、领导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

4.评价结果的武断性。现行的评价只是对教师当下的水平和能力的评判,不能准确地揭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如果对教师的评价仅仅是对教师在某个阶段中的教学业绩做考核的话,对教师而言,没有任何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可言。

不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容易对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学校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完善并重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在新课改深入推进之际显得非常必要。

三、出路——完善中學教师评价机制的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中学教学的现状、教育目标的追求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应对现有中学教师评价体系适当的重构,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积极效用。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是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师的发展有足够的重视,充分研究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实践和研究才会有意义。

2.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避免走向繁复和琐碎。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建构,应该是简单、易操作的,然而在现实中,越全面就越容易出现反复和琐碎,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建构在做到全面的同时,也要做到整合,这样才能使教师更易接受。

3.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受教育传统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下,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不可能完全实现。而如果只采用奖惩性评价制度势必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因此,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最好能将发展性评价制度与奖惩性评价制度相结合。

4.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因此,在评价设计中,需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评价,才能促进教师发展。

概而言之,完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攸关教育改革的成败。

(作者单位:1.江苏省姜堰二中;2.海安教育局教研室)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建构研究》(D/2013/02/079)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鑫.中小学学校课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万琪.促进教师特色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魏翻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评价方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重构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