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中的贵阳文通书局

2015-06-13文丨梁茂林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
关键词:书局贵阳贵州

文丨梁茂林

抗战中的贵阳文通书局

文丨梁茂林

“文通”取“文以载道,通达心灵”之意。是民国时期与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大东、正中齐名的七大书局之一。文通书局是建国前贵州省最大的编辑、印刷、发行机构,同时也是贵州最早引进和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贵阳文通书局始建于1898年,建成于1909年。在西学东渐和帝国主义入侵的环境中,中国现代出版业发展很快。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02年前创办的广智书局和开明书店,1904年创办的有正书局,1905年创办的文明书局等均在上海,而贵阳文通书局,却创建于边远的山城贵阳。建在上海的这些民营出版企业,多以书养书,以经营书业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贵阳文通书局却是靠华联辉(1832-1885)和其子华之鸿(1871-1934)经营川盐入黔和经营仁怀成义茅台酒厂的利润创办的。华家筹建书局花费20万两白银,费时11年。为解决书局的用纸问题,又历尽艰辛,耗资60万块银元,于1918年建成贵阳永丰抄纸厂。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留英博士张肖梅,于上世纪30年代末调查了书局经营现状后,认为“该局资力之雄伟、设备之新颖,于当时一切落后之贵阳,自不得不视为惊人之伟举”。贵州近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崇演先生认为,该书局创办开创了贵州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即第一次因兴办实业而派人出国采办机器,第一次派工人去日本学习现代印刷技术,第一次为办企业而聘请日本技师来厂培训工人,第一次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引进贵州,第一次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第一次从日本引进大量照相器材用到印刷工业中,等等。

华之鸿1934年去世后,其子华问渠接管书局。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日军炸毁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沿海许多出版机构多处于停业状态,纷纷内迁西南。在此情况下,华问渠当机立断,将祖业田产、房地产陆续变卖,迅速扩大书局业务。正好贵州籍著名学者马宗荣、谢六逸随学校西迁回到贵阳。

马宗荣(1986—1944)祖籍江苏仪征,1896年生于贵阳,1918年考取贵州省公费赴日本留学,初学矿务,到日本后,认识到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便改学社会教育,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社会教育科,1927年获学士学位,又入研究所攻读社会教育两年,师从吉田熊次。1929年学成归国,初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学。1930年受聘担任大夏大学图书馆主任及新成立的大夏社会教育系主任。1935年经蔡元培推荐,出任教育部主任秘书,社会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他辞去教育部行政职务,随大夏大学西迁贵阳,任教育系教授,并于1939年至1942年兼任大夏大学代总务长。1940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议员。1941年受华问渠聘请任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所长。1942年秋开始在重庆筹办中央民众教育馆并担任馆长。

谢六逸(1989—1945),贵阳人,1917年考取贵州省公费赴日本留学,就学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日本与欧美文学专业,1922年毕业回国,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29年出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创设复旦大学新闻系并任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随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西迁贵阳,先后任大夏大学文学院院长,贵州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1942年应华问渠之请,出任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副所长。马宗荣去世后,主持编辑所工作。

抗战时期是贵阳文通书局的发展高峰。贵阳文通书局曾列入由商务、中华、正中、世界、大东、开明7家组成的“国定本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成为当时全国的七大书局之一,先后在昆明、重庆、成都、长沙、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局。贵阳文通书局的迅速崛起,固然与东南部被日军占领有关,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其成功的要点。贵阳文通书局聘用当时因各种原因进人贵州的专家学者112人,组成国内第一流的编审委员会,这是贵阳文通书局兴盛的根源。这些学者为文通书局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文通书局也为这些学者提供了著书立说的平台,为他们日后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112人的编审委员中,贵州籍学者有31人,外省学者81人,在他们当中,有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复旦大学校长章益,同济大学校长胡庶华,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副校长欧元怀,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中央教育学院院长黄建中,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武汉大学校长陈剑脩,湘雅医学院院长李宗恩,贵州大学校长张廷休,贵阳师范学院院长王克仁。当时的大学校长,大都是学有专长的名家,如:竺可桢是著名的气象学家,陈裕光是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张孝骞是著名的内科专家,李宗恩是著名的热带病学家,等等。

抗战期间,文通书局编辑出版发行的《莎士比亚全集》《大学丛书》《经世社丛书》等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编审委员名单

王星拱 王伯群 王亚明 王克仁 王聘贤 王家棫 毛家骐皮作琼 皮宗石 任可澄 任 泰 朱章赓 朱有瓛 何兆清李书田 李相勖 李宗恩 李青崖 李宗武 李超英 李良骐李独清 吴泽霖 吴贻芳 吴俊升 昊之椿 吴道安 沙学浚周炳琳 周鲠生 周邦道 竺可桢 林 本 姜 琦

马宗荣(兼所长) 姚薇元 柴晓莲 茅以升 胡庶华 陈礼江陈豹隐 陈建功 陈裕光 陈剑脩 陈钟凡 陈倚石 陈遵妫高 阳 高承元 夏元瑮 郭一岑 徐逸樵 袁公为 陶百川许崇清 许恪士 崔 濂 章 益 常道直 黄建中 黄宇人商文立 冯友兰 张道藩 张忠绂 张世禄 张奚若 张其昀张孝骞 张梦麟 张廷休 张永立(兼部主任) 张少微 张定华华仲麐 贺 麟 傅启学 梅光迪(兼部主任) 杨端六 杨振声杨济时 杨覃生 杨治全 杨希震 杨葆昌 雷 震 叶秀峰熊 伟 欧元怀 潘公展 蒲定安(兼秘书主任) 廖世承邓世隆 蒋复璁 刘舍章 刘薰宇 乐森璕

谢六逸(兼副所长) 谢循初 曹未风 卢 前 钱亚新 谌志远萨孟武 薛祀光 蹇先艾 萧一山 罗登义 罗纯武 罗廷光苏步青 顾树森

贵阳文通书局聘用当时因各种原因进人贵州的专家学者112人,组成国内第一流的编审委员会,这是贵阳文通书局兴盛的根源。

编委会阵容庞大,人才济济,令人瞩目。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桥梁专家茅以升,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刘薰宇,物理学家夏元瑮、张永立,化学家杨葆昌,地质学家乐森璕、朱章庚、罗纯武,地理学家张其昀,天文学家陈遵妫,气象学家李良骐,农学家皮作琼,林学家商文立,营养学家罗登义,名医杨济时、王聘贤。社会科学的人才也相当齐备,有哲学家冯友兰、许恪士、贺麟,心理学家郭一岑、谢循初,社会学家吴泽霖、张少徽、顾树森,经济学家袁公为,法学家毛家骐、周炳琳、杨端六、雷震、徐逸樵、敦煌学家姚薇元,清史专家萧一山,文学家梅光迪、张梦麟、李独清、任泰,词曲学家卢前,语言学家张世禄,戏剧学家杨振声等。教育家和教育学家近三十人,最著名的如张奚若、廖世承、林本等。翻译家有曹未风,作家有李青崖、蹇先艾,画家有陈倚石,新闻界有王亚明、王家棫、陶百川、杨希震、张定华、潘公展等。在编委中,贵州籍的有30余人,除上面提到的马宗荣、谢六逸、王伯群、张廷休、刘薰宇、张永立、乐森璕、罗纯武、罗登义、李良骐、王聘贤、商文立、任泰、李独清、蹇先艾、王亚明等外,尚有许多社会名流,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贵州通志》总纂任可澄、副总纂杨覃生,书法家吴道安等;张道藩虽然从政,但又是画家、戏剧家,既可编剧,又参加演出。

这些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到1952年4月,文通已出版图书555种,待出书稿283种,报纸杂志28种,编辑出版《文讯》月刊9卷、55期、49册。

华问渠在贵州抗战建国如此困难的环境中,创办和扩大书业经营范围,为贵州文化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之鸿经常说:“须知银钱,本天地间公物,特假手于人使用之耳。用得其当则福,不当则为祸。尔等宜望我积德,不应望我积财也。”再看华家三代人,他们在贵州如此落后的环境中,投入巨资,绝不是为了凭借书局去攫取不正当的利润,而是为了极力“矫正时弊”,“解除民困”,“提倡文明,转移风化”,培养“推动贵州富强的先行者”,顺应“已在中国逐渐萌芽”的“社会主义思潮”。

(作者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姚源清)

猜你喜欢

书局贵阳贵州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金陵书局刻印书籍考论
思路创新是成功之母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