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路军、新四军中的贵州子弟兵

2015-06-13文丨李朝贵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
关键词:八路军新四军延安

文丨李朝贵

八路军、新四军中的贵州子弟兵

文丨李朝贵

1940年,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后,战士们在内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中国共产党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八路军中的贵州健儿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袤的敌后战场上,到处都活跃着贵州健儿的身影……

在八路军所属三个师中,115师是以原红一方面军为主编成,120师是以原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在红一、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都进行了扩红工作,补充了大量的兵力。

红军长征过贵州,各族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红三军在黔东扩红1300多人,红一方面军在遵义扩红5400多人,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扩红5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贵州全省扩红总数近2万人。这些革命青年先后随红军北上,大部分都到达了延安。

另外,贺龙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曾两次驻兵贵州铜仁,先后招纳了黔东、黔东南籍兵员6000多人,占其所部兵员一半多,而且部队中营团以上军官黔籍人员不少,这些贵州子弟兵长期跟随贺龙元帅南征北战,长征之后到达陕北。

八路军120师中的贵州人,大部分都是在黔东苏区创建时期和长征途中参加革命。据李忠杰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一书统计,在120师中牺牲的贵州子弟兵共计有62人,负伤者有19人次。这还只是120师这一个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的有关贵州人的统计。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即改编后的八路军115师中,当年在贵州扩红5400多人,虽然这方面的材料太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应该在115师,在敌后战场上与日军浴血奋战。

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贵州,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下的各级地方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大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许多贵州青年接受了中共主张,十分向往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直接投身于抗日战场或参与抗战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生命。

晋察冀边区《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前身)国际版编辑组组长胡畏1938年秋从家乡遵义返回延安时,就带领萧健、杜龙萱、曾明霞、周淑贞、单逸生等5名党员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然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11月,党组织派张炳芳(黄平人)由延安往华北发动、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因在黄平县组织“读书会”而被国民党搜捕的四屏女子学校教师,马如昆(女,遵义人)、吴景芳(女,贵阳人)奔赴延安。

1938年3月,卢兴国(黄平人)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信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政治与军事,毕业后到前线,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务。

1937年8月,王若飞(安顺人)到延安后,先后担任八路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深入研究游击战争和土地政策,参与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1937年,秦光远(镇远人)率全家及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要求参加抗战。后根据党的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秦光远受命回白区从事统战、兵运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梅钦(女,黄平人)由南京奔赴延安学习,后到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第五抗日游击大队任文书,1939年年底牺牲。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经国(又名杨全、杨耀生,普定人)由中共中央北方局安排到53军691团吕正操部开展地下工作。1937年10月,吕正操遵照北方局指示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杨经国先后任冀中军区二总队政治部主任、骑兵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5月下旬,在日寇的大扫荡中突围牺牲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

红军长征过贵州时,参加红军的王少武(清镇人),抗战爆发后编入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3营9连当战士,1937年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伏击战中牺牲。

杨彬(女,毕节人)1938年赴延安,1939年进入华北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毕业后留校在政治部工作,任直属队党总支委员,1943年随校转移时牺牲。

1938年,陈淑蓉(女,遵义人)与孙碧玉(罗茜)、陈宜珍(尹维,陈淑蓉的姑姑)同赴延安。陈淑蓉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抗大2分校警卫连当文书、冀东军区13分区卫生处任文化教员。1943年,在日军大“扫荡”中被俘牺牲。

1939年初,胡畏(遵义人)在抗大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抗敌报》报社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组组长。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25日凌晨,胡畏率战友突围时牺牲在河北阜平县。

1938年10月,肖炳焜(又名叔旃,思南人)与同学商学礼(思南人)到达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从事战地新闻的报道工作。后肖炳焜到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任出版科科长。1942年6月,在日寇进行的扫荡中,牺牲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

文子全(江口人)在家乡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8年被派到八路军决死队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雁北军分区,任政治指导员,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10月5日晚上,在榆林为救援被日伪军包围的地委机关和当地群众的战斗中,文子全等33名战士英勇牺牲。

巴尚珍(贵州人)1927年离乡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抗战开始后,先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团3营营长、山西省方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1943年9月,在南阳沟新窑上反扫荡战斗中为国捐躯。

刘仁(原名刘传辉,毕节人)1936年2月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参谋长,先后在晋西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1943年,在华北战场的一次反扫荡激战中身负重伤,被日军抓捕、活埋牺牲。

1938年1月,佘福谦(又名胡健,遵义人),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115师687团任教育股长、团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后调2营8连任政治指导员,转战于晋西北地区。1940年冬,佘福谦带一个排的兵力,护送干部过同蒲路时,遭到日寇和伪军千余人袭击牺牲。

1939年11月,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杨成武检阅参加黄土岭战斗的部队。此役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1500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

被称为“游击大王”的贾若瑜(赤水人),1938年到抗大一分校担任总教兼校刊编辑部主任,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训练干部。1940年3月,贾若瑜奉命组建抗大第一分校胶东分校,先后任副校长兼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校长、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山东警备第五旅旅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罗成章(侗族,黎平人)1930年在湖北省石首县参加红二军团,长征到陕北后进入抗大学习,后随120师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军,先后任副营长、营长及党总支部委员、晋绥军区二分区大队长、副支队长、支队长及党支部书记、县委委员等职,坚持内蒙古大青山根据地的抗日武装斗争,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何国恩(侗族,黎平人)1934年底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百团大战,多次负伤,抗战胜利后转战东北。

无数的贵州儿女奋战在抗日敌后战场上,但能留下姓名者肯定不止上述诸位,在他们的后面是更多的无名英雄。

新四军中的贵州勇士

在陕北红军改编的同时,1937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各支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游击队外)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新四军八年艰苦的抗战历程,由建军初期的1万余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主力部队21万人,与八路军一起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开始后,罗会廉(普安人)毅然辞去淮南铁路工程处工程师职务,抛弃优裕的生活与优越的工作,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进入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到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训练班专习侦察情报,后派到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7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2月后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历任四师侦察参谋、四科(管理科)代科长、二科(侦察科)科长,他历经数十次战斗,每次战前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常到前沿阵地或深入敌伪巢穴进行侦察,为首长的指挥提供了可靠情报。1944年12月初,罗会廉在安徽省涡阳县高楼庄执行任务时,被叛徒出卖,陷入日伪军包围之中,在激烈的突围战中,罗会廉重伤牺牲。

贵阳“筑光音乐会”成员刘家祥(女,贵阳人)与爱人王启霖(贵阳人),1940年11月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分别在新三团政治处、军政治部文化小组工作,皖南事变中双双被俘,后双双成功逃跑到达广西桂林。

周林(仁怀人)1938年8月参加新四军,历任苏中区军政党委会委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军法处处长、1师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苏中行署保安处处长、苏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区党校党委书记、苏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等职。

韩念龙(仁怀人),在新四军中,历任一师三旅九团政治部主任、南通警卫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副县长,新四军苏浙军区三纵八支队政委、三纵政治部主任。

1940年10月,被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在6月勒令解散的贵阳“筑光音乐会”支部书记尹克恂(贵阳人)经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疏散转移到安徽泾县的新四军教导总队新四队(政治队),同时期先后转移到此地的还有刘家祥、王启霖、方景春(方式新)。除方景春作为新四军先遣队成员先行离开皖南外,其余三人都在“皖南事变”中被俘(途中王、刘逃跑成功)。尹被送到位于江西上饶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实为监狱),接受军事训练和政治“感化”,直到1943年初才被国民党第三战区政治部少将科长谷友庄(贵阳人)保释出来。

杨德忠(侗族,三穗人)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胜利后入红六军团文工团、军团团部通讯班,1938年入抗大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分到新四军游击支队3营7连任政治指导员、1团3营8连任连长(兼指导员、党小组长)。1940年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任1团2营营长。皖南事变后,在战斗中三次负伤致残。后任1团教育参谋、四师师直机关文化队副队长、11旅敌工科长。解放后在中南军区军需部计划处工作。

在八路军、新四军中战斗过的贵州人应不止于此,不过目前掌握材料的也仅于此了。热切盼望了解情况的热心人来函来电进行补充、完善之。

( 作者系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文献编辑处处长 责任编辑/吴文仙 )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八个第一

第一个表明抵抗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立场。

第一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奔走和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一个指明抗日战争的道路、前途和命运

抗日战争初期,我们应该开辟出一条什么样的抗战道路?抗日战争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于1938年5月公开发表。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作出了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正确结论。

第一个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晨7时许,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115师主力预伏地域,随即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八路军取得胜利。平型关战斗给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以歼灭性打击,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一个在最艰难的时刻全力奋勇出击

1940年下半年,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领导下,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万余人。

(来源:《人民日报》)

第一次成功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第一个喊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抗日根据地按照延安总部的命令,从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向拒降日伪军展开全面大反攻,共歼敌39万余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座,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军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第一次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具关键意义的第一次飞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120万党员、120万人民军队、260万民兵和近1亿人口、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的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构成了新中国政权的雏形,奠定了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

猜你喜欢

八路军新四军延安
袁国平:以为民情怀打造“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华中抗战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