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应钦与洽降、受降

2015-06-13文丨熊宗仁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
关键词:何应钦总司令

文丨熊宗仁

何应钦与洽降、受降

文丨熊宗仁

这是彪炳青史的伟大时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英勇不屈、奋战到底的优良传统,把胜利的旗帜永远高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1945年8月10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南宁指挥所监听国际广播电台时收听到日本同意接受《波茨担公告》的消息。当时,正在紧张部署反攻雷州半岛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还将信将疑。不一会儿,他就接到蒋介石的密电,证实日本将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要求他立即制订中国战区日军缴械投降的计划,决不能让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染指受降。何应钦所苦恼的,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把精锐部队置于西南、西北,而对广州、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北平等27处大中城市的战略要点,不能在日军解除武装的同时,能由国民党军完全掌控,达到垄断受降的目的。因此,何应钦拟具的受降计划,一反既往成例,不先占领敌军指挥机关,而令日军保持原建制,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统一联络指挥下,向他所指定的受降地点集结,并向他所指定的受降主官缴械投降。

8月15日上午10时,蒋介石抢在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诏书之前一小时,在重庆发表了《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广播演说》,即通常所说的“以德报怨”宣言。其时,美国政府也发出通令,指定蒋介石唯一享有在中国受降的权利。苏联政府也与国民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保证不援助中共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道义上、物质上和军事上支持国民政府。这些都为何应钦撑腰壮胆。他夜以继日地与中美幕僚谋划,在各战区飞来飞去部署,并要求美军提供大批飞机、军舰,紧急将国民党军运抵各战区和敌后。

8月21日上午10时,遵照何应钦的指令,冈村宁次指定的洽降代表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一行8人,按预先约定由武汉飞往芷江。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今井武夫,“九一八”事变后曾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的助手,1935年任日本驻华大使馆武官,是制造“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这次他所乘坐的MC型运输机,是冈村宁次昔日的专机。当这架飞机飞抵常德上空时,由4名中国飞行员和两名美军飞行员驾驶的6架美制P54战斗机突然从云端逼进,围绕今井的座机翻飞示威。今井等降落在芷江机场,在得到允许后他才走出机舱。此时,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机场外高声呼喊:“打死日本鬼子!”“抽日本鬼子的筋,剐日本鬼子的肉!”。为了不让愤怒的群众进入机场,何应钦动用了一个营的宪兵担任警戒。而在机场内,则有数千名中美官兵在那里欢呼雀跃。当今井一行走下飞机,中美官兵蜂拥而至,有的抢着拍照,更多的人则用食指和中指做成表示胜利的“V”字,向今井一行投去嘲笑和鄙夷。到达临时住地后,今井和他的副手一行4人被指定乘坐一辆吉普车,车头上插着白旗,在中国宪兵的监视下缓缓驶向洽降会场。

洽降地点是一座木板结构的中型礼堂,原先是中美空军在机场内的俱乐部。今井一行进入礼堂后,被指定依次坐在早已安排好的长方桌前。当今井和他的参谋桥岛芳雄、前川国雄和翻译木村辰田入坐后才发现,坐在他们对面的并不是何应钦,而是他的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和翻译王武。周围是100多名中外记者,还有从各地赶来的何应钦手下的高级将领。洽降仪式只是由肖毅肃验明了今井的身份及证件,并向今井转交了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备忘录,今井签收盖章后即告结束。这简短的洽降仪式,只是何应钦安排给中外记者拍照的形式,实质性的洽谈则是安排在以后的秘密接触中。何应钦前后交今井转给冈村6份备忘录。第一号备忘录宣示:“本人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之地位,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之命令,接受在中华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除外)、台湾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之地区内日本高级指挥官及全部陆、海、空军与其补(辅)助部队之投降。”要求日本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接受本备忘录之时起,立即执行何应钦的一切规定,并向其所部下达相应之命令。经过整整两天的洽降,举行受降大典及由国民党军垄断受降相关事宜均已明确。8月23日午后2时20分,今井一行乘原机返回南京向冈村宁次复命。

芷江洽降,使位于湘西的这座小城为世界所瞩目。建造于1946年的“受降纪念坊”,改革开放后重新修葺一新。正面四根立柱上分别镌刻着蒋介石、李宗仁撰写的对联,而背面中柱上镌刻的何应钦撰写的一副对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被认为文采、对仗、用典俱佳,胜过蒋、李二人所作。

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中国战区日军缴械投降(油画)。(作者/陈坚)

在芷江洽降完毕之后,何应钦飞遍全国15个受降区,向各方面军、各战区主官面授机宜,并督饬各部队迅即向日军占领区和中共控制的解放区推进。同时,何应钦又向冈村宁次发出17份备忘录,除指令受降事项外,便是强硬要求冈村只能向他所指定的国民党军投降,拒绝中共提出的一切受降要求。为全面垄断受降,何应钦还兼任了国民政府成立的“党政接受计划委员会”主任,指导督察收复地区的党政接收工作。

9月7日,何应钦派参谋王武到冈村宁次住处,秘密告诉冈村在举行投降典礼的时候,可以佩戴指挥刀,但必须在礼堂内将指挥刀呈缴何应钦;否则就不带刀。带与不带,由冈村自己选择。冈村自然选择不带指挥刀,避免在万众瞩目之下向何应钦缴械投降的一幕被载入史册。

9月8日,何应钦由芷江飞往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有如下报道:“上午10时左右,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即陆续整队赴明故宫机场迎候,自动参加之民众尤为踊跃。机场警卫由我鸿翔部队与日本宪兵共同担任,秩序井然,惟铁丝网外民众群集,咸欲一瞻何氏英姿……何总司令所乘美龄号双引擎座机,由战斗机9架保护,于12点5分飞临首都上空,一时万人翘首欢呼,鼓掌之声不绝……6分钟后,专机降落。何总司令下机,由邓朴、陈宇旭两小姐分别代表南京全体市民献花,并献‘日月重光’锦旗。贾传芬小姐代表南京特别市党部献‘党国干城’锦旗。何氏被中外摄影记者数十人包围,拍摄影片,历5分钟,乃徐步走过欢迎行列,点头答礼……”在欢迎的人群前面,有各盟国军代表及国民党在南京搞接收的各大员。冈村宁次偕今井武夫等日军高级将领,也另成一行,列队肃立欢迎。

冈村宁次在日本士官学校时,比何应钦高几级。何应钦在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时,冈村是关东军参谋副长,冈村当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时,何应钦担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冈村在欢迎何应钦赴宁之后,即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如今向这位亲密友人何应钦投降,这是一段微妙的奇缘”。

9月9日,受降典礼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场内四周墙上,以红、白、蓝三色布幅,遮掩战争期间留下的斑驳污痕,并悬挂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和大大的“和平”两字,还有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正面墙上挂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对面墙上挂着蒋介石、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的画像。观礼的中外记者、盟国军官及来宾达千人。上午8时51分,何应钦率领受降的军官顾祝同、陈绍宽、肖毅肃、张孟廷等人入场,各依次坐定。8点52分,冈村宁次、今井武夫等6名投降代表在中国军官王俊的引导下,先至规定地点立定,向何应钦等作45度鞠躬。何应钦欠了欠身子,似作还礼,冈村等各依次坐下。8点53分,何应钦宣布中外记者摄影摄像5分钟。8点58分,何应钦令冈村宁次呈交证明文件。冈村的参谋总长小林浅三郎向何呈交了文件,何检视后留下。

9时,肖毅肃代表何应钦将日本投降书中文本两份交给冈村宁次。冈村起立,低头用双手接受后,由小林参谋总长研墨,他一面匆匆翻阅降书,一面分别在两份降书上签字。然后,从右衣口袋中取出圆形水晶图章,盖于其签名之下。小林将这两份降书复交呈何应钦并敬礼,何应钦本不该起立还礼,仅单手接过降书即可。但出乎众人意料,何竟微笑起立答礼,双手接过降书。何应钦在日军的投降书上签字盖章后,由肖毅肃以其中的一份交给冈村。之后,何应钦将蒋介石的第一号命令及领受证仍交由肖转达冈村。冈村签字后,再由小林将受领证呈送何应钦。整个受降仪式,只进行了20分钟。仪式结束后,冈村一行仍由王俊引导,退至规定位置,向何应钦再次鞠躬。

冈村一行被中国宪兵押解至休息室后,何应钦发表即席广播讲话:

“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已于本日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也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辟一新的纪元。本人诚恳希望我全国同胞自省自觉,深切了解今日为国家复兴之机会,一致精诚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奋发努力,使复兴大业迅速进展;更切盼世界和平自此永奠其基础,以进于世界大同的境域!”

讲话完毕,全场掌声雷动。嗣由翻译将上述讲话译成英语,全场再次热烈鼓掌。何应钦率受降人员退席时,他将自己签字所用的毛笔带上,留作永久的纪念。

客观地审视,这一刻何应钦所代表的不是某人某派某党,而是代表历尽劫波的中国,代表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代表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反观历史,何应钦亦不失为贵州人的骄傲。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吴文仙)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投降书,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盖章。

猜你喜欢

何应钦总司令
朱老总贴身警卫回忆: 难忘在朱总司令身边的岁月
1926 年4月16 日,何应钦到黄埔军校接任军校教育长一职
打跑美国三个“总司令”
朱 德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给张自忠当警卫
蒋介石对何应钦亲密背后的嫌隙
何应钦:黄埔系的保姆
书院文化对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人物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