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偏移表象及其生活化重构
2015-06-12贾红梅
贾红梅
摘 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班级文化能体现一个班级群体共同的行动准则、趣味选择、价值追求。一个班级的文化无论贫瘠还是丰沃,都在不同程度上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文化氛围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发生了偏移,探讨如何重构持久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班级文化 偏移 重构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是班级所有同学的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一种经由班主任、课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班级文化,如果它是健康而明朗的,那么就必然能使处身其中的每个成员深受其益,并且成为滋养的源流,反之,含混、粗糙、庸俗、不切合学生需要的班级文化,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带来危害。
审视现在的班级文化建设,发生了以下几种偏移,其主要表象为:
一、纷繁零乱,重点不突出
有的班级文化没有精心构思,布置贪多,从四面墙壁到屋顶,从门窗到黑板,从讲台到课桌,从各类制度、表格、标语到学习成果展示……凡是人的视线所能触及之处,无不充满图文、实物。乍一看觉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稍微多待一些时间,就会感到头绪纷乱,重点模糊,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学生带来的长期的视觉疲劳。
二、想法“蛮横”,文化内涵浅
有的班级在教室内粘贴很多校纪、班规、口号、制度、成绩单、量化积分汇总表等“硬性”材料。这些材料,当然也是班级文化中很有意义的因素,但它们的量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使整个教学环境显得冰冷而生硬,让人找不到如家般的温暖,这样的布置就是低效甚至失败的。
三、形式单调,认同度低
班级文化有多种存在形式,静止的、动态的,有形的,无形的,不能狭隘地理解為仅是班级文化氛围布置,更不能以为班级文化就是喊口号,定章程。但仅就我们的教室布置而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呈现出来的文化印迹真是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过犹不及,因说教过多,反而使受教者产生厌烦心理,拒绝从心底去接受、认同它,也很难真诚地去遵守、实行它了。
那么,优秀的班级文化应该如何充满活力,进行生活化的重构呢?
(一)精心构建,富有鲜明特色
特色即生命。有特色的文化,才能塑造出人的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班主任必须要思考的是,从我的班级走出去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有什么别具一格的地方。如果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能够超越于常人的地方,那么,可以看作班级管理的一种失败,这种失败是班级文化没有特点的必然结果。
见过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从儒家所推崇的“君子”道德汲取养料,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和君子风度,阅读经典,追慕前贤,身体力行,相互砥砺;同时,把重视个性和思想自由的现代文化元素融合进去,努力形成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谦逊从容、洁身自好等等诸多优良品质。这样的理性而坚实的班级文化,在现代片面追求功利的教育环境和过度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而难得。
(二)柔软温润,让人愿意亲近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以,文化要进入人的心灵,必须要柔软、温润、友好、让人容易亲近。否则,贴在纸上的文化,一旦纸落了,文化也随之飘落得无迹无踪。
柔软的艺术来传达文化能产生的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三)外在形式,饱含审美价值
文化,当它表现为物质形式时很具体,当它表现为精神形式时则很抽象而不易呈现。尤其是为师者在为未成年的学生设计文化氛围时,更要在班级文化的“外观”上用心斟酌。好的文化外观有如下特征:
1.版面突出,印象深刻。比如,一个班级以梅花作为自己的班花,那么,在班级教室内外的宣传版面、墙上,课桌上,甚至于学生的课本、作业本上,都可以绘上、贴上梅的图案。不能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摆上一盆梅花就完事,那样无法形成浓厚的氛围。
2.色调统一,赏心悦目。颜色并无好坏之分,用之得当,谐调一致,则会产生醒目、优美、怡人的效果。而搭配不当,则可能让人觉得很浑浊,很不舒服。比如有的班级以灰绿为主,求其文雅古朴;有的班级以粉红为主,得其明媚艳丽;有的班级以浅褐为主,渲染成熟稳重的格调。如果梅花作为班花,那么就不能一会用水墨的,一会用大红大白的,否则就破坏了整体美感。
3.样式独特,简约易懂。如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是隶书的“北大”两个字,“北”字形如两个背向而坐的“人”,“大”字状似一个屈躬而立的“人”字,包含了北大“以人为本”和北大老师“甘为人梯”的教育思想。画面简朴、庄重、高雅,十分成功,为人所赞叹,沿用至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显性的物质文化,还是隐性的精神文化,我们在重构班级文化时,要让班级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简易、鲜明、充满生机,要具有一定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我们还应该从色彩、构图、内容、表达方式、创造性等多角度去构思、设计,让班级文化亮起来,使之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