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5-06-12姚静
姚静
【关键词】乡土音乐教材 建设
音乐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24-02
乡土音乐对于音乐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材中引进乡土音乐资源,对于音乐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素来被誉为“歌舞之乡”。如何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音乐艺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为此,许多广西音乐教师为建设具有乡土音乐特色教材而努力摸索和实践,并且初见成效。在此,笔者以广西中小学校为例,谈谈建设乡土音乐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建设乡土音乐教材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需要乡土音乐的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对当地的民族音乐耳濡目染,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意识。音乐课程如果能充分利用当地学生的这种审美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将教学内容与乡土音乐曲目结合,就能创设一个令当地学生熟悉和放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原来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利用乡土音乐教材
乡土音乐指的是特定区域内具有地方特性和区域特性的民间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这样虽然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却减少了人们对乡土音乐的兴趣与了解,对乡土音乐的情感慢慢淡化了。如广西许多原本十分常见的古朴山歌、劳动歌舞,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传唱了,年轻的人们更热衷于现代流行曲调,节日欢庆时的民族歌舞逐渐被现代歌舞所取代。如此种种,对于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使乡土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乡土音乐教材
民族精神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广西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很多音乐直接体现了民族精神,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教育。所以,把那些具有浓郁地方性与民族性的优秀民间音乐写进中小学的音乐教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及民俗的了解与认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发掘民族音乐资源,创建乡土音乐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传播文化,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与依据。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加入乡土音乐文化的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音乐,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音乐资源的整理与发掘
对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整理与发掘,首先要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教师对乡土音乐的教育不可以局限于课堂和学校之中,而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民间,实地体验乡土文化气息,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乡土音乐的魅力。其次,要组织学生开展民歌收集与展示活动。收集成果的表演形式不应该局限于唱、跳、演等,也可以利用摄影、绘画、写文章等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使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同时,深刻地体会民族音乐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再次,学校要定期展开民族音乐的展演活动,如组织《印象·刘三姐》展演等,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肯定,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书籍或网络,自主了解与民族音乐有关的信息,自主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学校应该定期邀请一些民间艺人来到学校,给学生们作表演和开讲座,也可以安排学生对民间艺人进行现场采访,拉近学生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
(二)民族音乐资源的加工与创新
学校和教师不可以将收集到的民族音乐资源生搬硬套地利用到教学中去,而应该对所收集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筛选与加工,使之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又赋予了时代性特征。民族音乐资源的创新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歌新唱。把流传比较广泛的民歌、民谣的曲调进行重新填词,新的歌词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健康向上,同时还要保留歌曲本来的风格。如学习壮族民歌《唱山歌》时加入当代流行歌曲元素,更有利于学生学唱和理解。第二,把原有民族音乐中曲调、节奏相对复杂的地方,在保持原本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做到化繁为简。第三,把单声部曲调改编成为多声部合唱,使学生体会到多种演唱和演奏的形式,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与艺术性。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的内容加以拓展,比如在组织学生们欣赏了某首风格欢快的作品(如《牧童短笛》)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在当地民族节日中进行集体表演。
三、教材内容的初步构想
乡土音乐资源的种类非常丰富,编者在资源搜集和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多方意见,如民间艺人、当地音乐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乡土音乐教材在遵照国家教学大纲编写要求的同时,也要能够突出当地本土性与民族性特色。广西中小学校编写的乡土音乐教材可分为小学和初中两卷,应选取广西本土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音乐作品与音乐教育方法相结合,具体内容有:1.演唱类。演唱类的民族音乐作品应包括在民间广为传唱的经典声乐作品,采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新民歌,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2.器乐类。详细介绍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器乐曲和民族乐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3.歌舞类。为学生介绍本地区的民族舞蹈,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能够在民族舞蹈的学习中体会其中传达的民族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中小学音乐课堂将乡土音乐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本土音乐等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感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和了解本土音乐传统,整合音乐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人人会唱家乡的歌、跳家乡的舞,演奏本土乐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建设乡土音乐教材是促进广西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学生们多元文化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应该充分把好质量关,发挥它特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使乡土教材能够真正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做出详细、准确的补充。建设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对于广西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卢莎莎.浅析广东乡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传承现状[J].艺术科技,2013(05).
[2]曾国平.乡土音乐莲花褒歌引入课堂探析[J].音乐大观,2012(06).
[3]梁华.让学生记住自己家乡的旋律[J].黄河之声,2013(10).
[4]蒋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新课改环境下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大众文艺,2012(19).
[5]赵艳.对新疆基础教育中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