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基点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之调控
2015-06-12滕海华
滕海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节奏
调控方法 以学生为基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78-0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紧凑与否对教学效益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堂课教学节奏比较紧凑,往往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而如果一堂课教学节奏比较拖沓,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比较沉闷,学生往往听得无精打采,自然会降低教学效益。鉴于教学节奏对于课堂教学效益有着显著的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以学生为基点,对教学节奏进行有效调控。
一、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应调动学生注意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被激发了,学生自然会带着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效率与其注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注意力的变化为依据来调控教学节奏,努力寻找并开展能刺激学生注意力的活动,以形成高低起伏、能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节奏。
一般来说,在上课刚开始时,学生往往还没有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控制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导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全球各地冬天的景象。如冬天的中国东北已是白雪皑皑,广州还是如秋天一样凉爽,而“赤道之国”厄瓜多尔却如夏天一样炎热。经过对不同地区冬天的比较,教师询问学生:“课文中描写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这样新鲜有趣的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活跃学生思维、使教学节奏由慢变快的教学目的。
二、在课堂的铺陈部分,应加大教学信息量
在导入新课后,学生被吸引了,注意力因此更为集中了,思维也比较活跃。在这个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加大教学信息量,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注意使教学节奏平稳有序,由松弛向紧张迈进,在这一阶段可讲授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如在教学《散步》(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这一节课时,在新课导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一系列的问题,如:“这一篇课文讲到了什么样的人,讲述了什么事?”“从字里行间,你可以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活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变得活跃,从而加快了教学节奏。
三、在课堂的高潮部分,应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是能力形成的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犹如小说、戏剧情节进入高潮一样,教师授课的节奏也应该强烈且紧张,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注意力,让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着力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在讲授《我的老师》(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为了将教学推向高潮,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让一名学生扮演文章中的海伦·凯勒,另一名学生扮演海伦的老师莎莉文,用几分钟的时间表演莎莉文老师是如何教海伦识字的。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这么做,等等。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本分析能力等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四、在课堂的终结部分,应巩固教学成果
在快下课的最后五分钟,由于经过了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已处于精神疲倦的状态之中,潜意识里比较期待下课,因此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这一时期,教师应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巩固提高。可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小结,让学生概括课文精髓,也可设计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如在讲授《卖油翁》(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由于文言文学习所涉及的学习内容繁多,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思考已变得比较疲累,注意力比较分散。这时候,教师应放慢教学节奏,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让学生思考:“除了本课,还有没有熟能生巧的例子呢?”学生联想到了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有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纷纷踊跃发言。有些学生举了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例子,有些学生举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讨论中对本课的思想认识有了一个提高,从而巩固延伸了本课的教学成果。
应当补充说明的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不断变化的课堂动向灵活地调控课堂节奏。当学生疲累时,教师应以舒缓的节奏加以调节;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应加快节奏,让学生情绪高涨。总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调控教学节奏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规律,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来调控教学节奏,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