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5-06-12周丽萍
周丽萍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回头看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72-01
基于反思回顾层面的“回头看”,是展开课堂对话的一个切入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学流程的不同环节开展“回头看”活动,并据此展开课堂对话,能更充分地发挥课堂对话的积极作用,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中促进数学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回头看情境,在对话中享受成功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知识背景下感知新知,并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上主动尝试解决新问题。教师完成新知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展开“回头看”活动,通过对话让学生解释利用已有经验接纳新知的过程,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二次加工。在这样的“回头看”活动中,学生通过回顾和表达,再一次重温了自己在面对新问题时所经历的观察、比较和思考过程,不但让学生享受到解决新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感,也有利于推动学生脱离情境的桎梏,向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方面进行初步的自我建构。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用两名学生的岁数为例,如“甲比乙大一岁”,引出了如“a”和“a+1”类型的表示方式,完成了从具体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跨越,并给学生渗透了字母表示数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之后,师生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咦?同学们,数字变成了字母,这样的方式好吗?
生:好!
师:a和a+1,甲是8岁和乙是9岁,两者相比哪儿好了?
生: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或者是后年,乙总是比甲大一岁。
生:根据a和a+1,只要知道其中一个人的年龄,就能求出另一个人的年龄。
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关系。
师:为你点个赞!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研究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好不好”,启发学生在情境中寻找闪光点,不仅是自我肯定,也是对感性认知活动的一种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
二、回头看探究,在对话中加深感悟
教师通过课堂对话,引领学生回顾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反思在探究中所经历的曲折,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在“回头看”的探究对话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产生和获取的回顾,更是课堂上极为重要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的理解在参与、协作与互相补充、完善中不断走向深刻,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倾听与表述获得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策略展开探究活动。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在摆一摆、比一比中得出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引入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探究之后,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引领学生“回头看”——
师:在摆一摆之后我们做了什么?
生:我们根据摆出的长方形列出了不同的乘法算式。
师:那么,从图形到算式之间你能感受到什么联系呢?(板书:形→数)
生:一个算式表示两种图形,比如3×4=12,既可以是每排摆3个,摆了4排;也可以是每排摆4个,摆了3排。
生:算式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图形也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我有疑问,除了“倍数和因数”知识,是不是其他的数学问题也是这样呢?
师:这个问题好!咱们先把“数形结合”这个词记下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时时想一想,看有没有用到它的时候,好吗?
在对话中,教师通过板书将学生的焦点集中到数与形的结合上,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埋下了一颗种子,促进了学生数学思想的启蒙。
三、回头看运用,在对话中体验拓展
在对话中引领学生展开对于实践运用的反思,在“回头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消化、自主完善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对话中及时验证,并提炼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中的“小数除以整数”时,在练习巩固阶段过后,教师挑出具有典型习题“8?郾4÷2=4?郾2”,引导学生展开反思对话——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4?郾2的小数点怎么来的?
生:因为要相同数位对齐。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一步里面个位上“8-8=0”下面不写0呢?
生: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不写是为了节省时间。
生:我在想,如果最后一位算下来有余数该怎么办呢?
生:是啊!举个例子,比如说8?郾5÷2怎么算呢?
从反思与回顾的角度展开对话教学,将数学课堂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分享与理解,从机械的重复练习转变为积极的思考与提炼,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运用对话形式,碰撞学生的思维,交融学生的情感,在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对话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