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室课堂支持性话语研究
2015-06-12杨超超
杨超超 陈 翠 孙 兵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一、引言
教师课堂话语研究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50年代,于7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教师能否成功地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外语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Nunan,1991:189)。不少国外学者已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如Chandron(1977)分析过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语言;Long(1988)分析过了教师的课堂提问;Turner,Meyer,Midgley&Patrick等(2003)研究了教师支持性教学话语对学生理解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相关研究,如周星和周韵(2002)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张敏(2002)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教师话语与自然言语,发现两者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提出单一、简单和单向的教师话语不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话语数量和类型,教师提问、反馈和纠错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学者针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支持性话语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
二、理论背景
Stipek(1998)提出了支持性教学话语的概念,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支持性教学话语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Stipek指出支持性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学习和理解;第二,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第三,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选择挑战性的任务;第四,加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感;第五,创造积极情绪。在此次对课堂教师支持性话语的研究中,我们在Stipek教学话语的概念上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下两点:第一,教师支持性话语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解;第二,教师支持性话语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本文中,我们把课堂教师话语中解释类词语,作为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理解的指标。冉永平(2007)指出,人称指示语有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的功能。同时,李萍(2002)指出,“we”有两种语用意义。第一,包容性用法,即“we"用来指作者和读者。第二,排斥性用法,即"we"专指作者本人。因此我们把代词“we,our,us”的使用情况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注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指标。
三、研究过程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索的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支持性话语使用情况。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四位教师中有一位是男性,其他三位均是女性。这四位教师在此次比赛中囊括了一、二等奖。由于此次课堂教学是在教学比赛的情况下录制的,所以与平常的课堂表现有所区别。每堂课有十到十五名学生,均来自中国。此次竞赛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Listening to Speak:An English Video Course.
3、数据搜集
这次比赛中的教学过程均被录像。每个视频的时长为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对视频进行了转写,其中教师与学生的表情和其他非口头语言在不在被转写的范围中。转写后的材料被建成了一个小型语料库为下个阶段的语料分析做准备。本文采用的语料库工具是AntConc3.2.1,通过语境共现的方法提取相关关键词。
四、结果与讨论
本节从解释类词语和代词“we,our,us”使用情况对四位教师课堂支持性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四位教师解释类词语的使用
在英语教学中,解释类词语如explain,mean,for example,like,such as有助于学生理解。下表是从四个视频转写成的语料库中检索的教师解释类词语。表中的数据只记录解释性词语起解释性作用的词次。例如,在这个句子中"she doesn't like it","like"表示喜欢,并非解释,这种情况则不被记录。从表1可见,男教师更倾向用“mean”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女教师则很少用“mean”,她们倾向用"like"和"for example"。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男教师喜欢用完整的句子来解释,女教师则偏向单词或短语。
例如,男教师说的"it means I'msure";以及其中一位女教师说"Like QQ"。
表1 :四位老师在语料库中解释类词语的数量
*此处星号是语料库中特有的符号,起单词后缀作用。
2、四位教师代词使用情况
通过语料库对四位教师课堂话语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检索,我们发现“we,us和our”这三个代词出现的频率较高,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与“our,us”相比,四位教师都倾向用“we”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而且通过语料库对这三个代词的语境共现观察,发现这三个代词的使用大多数具备语用移情功能,即指教师也包括学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这三个代词并不包括教师学生双方,而是单指教师或学生一方。但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使用“we,us和our”,其目的是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在句中What about we ask some boy to read the sentence?这句话中的“we”指的是老师自己,因为说完这句话,老师并没有给机会让学生们选,而是自己叫了一位学生起来回答。从这可看出老师用“we”是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句中"When we watch we can check,seeif weare right",第三个"we"是指学生们,因为是学生要对答案,老师已经知道答案了。老师在这两个句子中用“we”而不是“I”和“you”也是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表2 :四位教师各类代词总词次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四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支持性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中,解释类词语和具有移情作用的代词使用频数较高,表明:第一,学生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第二,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注意如何吸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维护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代词的使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次研究只是一些初步的成果,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研究的语料来自于课堂教学比赛,时间有所限制,教学不足以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理念。同时,研究的对象只有四位老师,外部效度不高,得到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1]Chaudron,C.A.A descriptive model of discourse in the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learner’s errors [M].Language learning,(1977).
[2]Long,M.H.Training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as classroom researcher.A pplied
Linguistic and the Preparation of S econd Language Teacher:Towards a rational[M].G 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3).
[3]J ulianne C.Turner,Debra K.M eyer,Carol M idgley.Teacher Discourse and S ixth G raders' R eported A ffect and A chievement Behaviors in Two H igh-M astery/H ighs-Performance M athematics Classrooms [M].The E lementary S chool J ournal.(2003).
[4]Nunan,D.T he q uest ions teachers ask[M].J A L T,(1990).
[5]李萍.人称代词“we”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用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
[6]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7]张敏.从自然言语与教师话语的风格差异谈教师话语的效能[J].外语教学,2002,(4).
[8]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