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词赏析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的调节作用

2015-06-11邢苏晅郑堂鹏赵文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4期

邢苏晅?郑堂鹏?赵文刚

摘要:社会经济及教育背景的转型对大学生运动员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培养锻造正确完美的人格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当下大学生在自身定位、情感问题、心理素质上皆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鉴于诗词赏析具有的独特育人作用,高校应有效借助诗词提高大学生运动员文学素质、净化其心灵、丰富其情感,以及增强其心理素质、助推其正确定位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建设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诗词作品 大学生运动员 心理调节

引言

心理调节是一种增强个人内涵、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方式。健康的内心从长远来说关乎一个人的成长。而深远的人文精神对心理调节起到关键的熏陶影响作用。正如培根所言,“读诗使人灵秀”。诗词鉴赏是人文精神培养中独立、重要的媒介。诗词歌赋中展现了各异的人文风采、社会价值观、道德评判以及不同的文学意趣,包罗万象,有效回应了作为主体的人类的各种精神需求,对人的终极发展也指明了正确方向。[1]通过阅读、赏析诗词,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传承、发扬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辩证批判文章折射的社会丑态。大学生运动员作为人文关怀较为欠缺的群体,发挥赏析诗词的功能对于调节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将深入探讨诗词对于心理调节的关键作用,进而试图挖掘完善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调节的有效路径。

一、关于诗词赏析与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调节关系的困惑

心理健康调节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中坚角色,良好正确的心理调节彰显了对个人心灵的关注与生命的礼赞、优待生命的情怀。[2]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对诗词的赏析把握上,其平均水平远高于运动类大学生对于诗词作品的赏析。这不仅是因为运动类大学生诗词赏析课设置课时较少,加之该类学生群体在大学入学前文学素质普遍较低,诗词赏析对于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向大学生运动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及正面的情感熏陶,也有助于大学生运动员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如李白的屡屡失意却“仰天大笑出门去”、杜甫的命运坎坷却“白日放歌须纵酒”、刘禹锡的仕途落魄却仍旧相信“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晚年遭贬却依旧泰然自若,高歌“回首向来萧瑟处”等等,无不揭示了多舛的人生仍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将极大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展,最终全面地提升其综合能力以符合21世纪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人才需求标准。

二、诗词赏析对于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调节的作用机制

(一)净化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灵

文学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了璀璨宝贵的文学库存,点缀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发展史。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侧重于将诗词当做历史材料而关注其学术价值研究,鲜少挖掘诗词作品在感化、教育人类心灵的内在独特功能。事实上,只要善于挖掘,诗词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将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机制发挥重大作用,必然推动大学生塑造完善的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当下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现状看,心理健康教育不容乐观。不仅是来自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学生群体中的以我为中心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拜金主义也十分严重,大学生运动员群体心理健康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运动员的日常学习及生活。鉴于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清醒地认知该类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调节活动,发挥诗词作品在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举办读书节,鼓励大学生运动员多阅读经典的诗词作品,其中不乏有优秀作品歌颂高尚情怀、描绘集体主义的篇章。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运动员“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情怀,摒弃个人短见及个人利益。[3]如通过阅读五柳先生的作品,教會大学生运动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质;通过吟诵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感受其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等等。都有利于升华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境界,净化其心灵,使得其从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行为,塑造良好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二)丰富大学生运动员的感情

诗词,来源于人类的内心,同时是人类心灵寄托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生存的必须精神食粮。优秀的诗词作品总是蕴含着高尚深远的精神要素,阅之而振奋不已,还可激发人们的灵感和扩展思维的深广度。通过赏析诗词,第一,可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水平、道德情操,第二,助推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推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诗词作品是人类理性思维与感性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作者真实的感情流露,这非其他手段、途径可简而代之。当下,大学生运动员在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上较为薄弱,进而可能导致其情感麻木,心理扭曲甚至可能产生反社会人格,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及生活,也造成了校园环境某种程度的不和谐。该问题尤为值得关注。诗词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有效地启迪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心智,可作为开导学生正确客观处理情感问题的突破口。[4]对此,应适时鼓励大学生细细品味苏轼之经典诗文《浣溪沙》,想象其笔下淳淳而出的“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何种人生态度及心理写照;也可以静静感受《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怎样的豪迈气魄;更可以慢慢探索王国维的治学三种境界的深刻意蕴等等。通过长期稳定的文学作品学习,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经典作品的育人作用,锻造完美的人文情怀,从而客观地对待自身遭遇,与人为善,也是善待自身的表现。

(三)助推大学生运动员的正确定位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阅读赏析诗词作品作为展示、窥探璀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到视角,其中不乏有扣人心弦的篇章,也有美轮美奂的论著,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这些优秀的诗词作品不但为大学生运动员贡献了丰富多彩的赏析题材,而且为其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提供了科学的切入点。具体而言,诗词作品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功能作用表现在:不仅得以让大学生运动员领悟诗词作品的精神内核,还能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做好长远可行的人生规划。退一步而言,诗词作品的赏析可以避免大学生养成懈怠、懒惰的习惯,鞭策他们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也有效避免大学生运动员陷入彷徨迷茫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争取有为,全力以赴。古今中外不乏有这样优秀的诗词作品,讲述了那些在困苦中的人们是如何渡过难关、奋发有为地改变自身的命运,从而获得成功的经典励志故事。这样的诗词作品将鼓舞、激励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积极乐观地追求自身的理想。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品诗交流活动,指引大学生运动员多加揣摩优美的诗词歌赋,营造良好的诗词学习气氛,帮助大学生运动员及时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

(四)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往往要比生理疾病的危害大,且较为隐蔽,发病时间也往往更长。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失去了追求成功的根本条件。很多大学生运动员在面对困境时,常常容易滋生沮丧甚或是自暴自弃的情绪,其根本原因在于该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差,导致抗压能力不足,心理调剂机制薄弱。故而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能迅速适应,产生逃避的懦弱心理。诗词作品当中大多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董必武的“逆水行舟用力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这些皆可有效提升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对之进行科学的心理调节,使其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推荐大学生运动员阅读该类诗词作品。另外,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科技类、哲学类、人文类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技能,以此为知识铺垫,在大学生运动员面临困难时可以游刃有余地分析问题并有效地应对解决问题。[5]当然,在这个提升大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情感因素,才能将这些内在的正面因子内生外化为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最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成为21世纪的新新人才。

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型,大学教育背景及教育宗旨也在不断辩证发展,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大学生运动员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有效避免享樂主义、自由懒散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侵蚀,培养锻造正确完美的人格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当下大学生在自身定位、情感问题、心理素质上皆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鉴于诗词赏析具有的独特育人作用,高校应有效借助诗词作品提高大学生运动员文学素质、净化其心灵、丰富其情感,以及增强其心理素质、助推其正确定位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建设机制的完善,为社会输送一批合格的改革接班人。语

参考文献

[1]许莹.浅析文学作品赏析的心理教育作用[J].语文建设,2014(26).

[2]席云玲.试论文学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袁庆华.试论文学欣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芒种,2013(07).

[4]刘太平,丁能胜.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4).

[5]马春志.浅谈职业院校文学欣赏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