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外文文献采访工作
2015-06-10王樱晓
王樱晓
摘 要:外文文献采访是大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文文献采访渠道、采访人员素质和购书经费等原因,阻碍了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的科学建设和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从加强调研分析拓宽采访渠道、合理使用购书经费、突出外文文献的地方特色、扩充外文文献的类型和提高采访人员素质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工作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科学技术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了解并跟踪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外文文献的作用不可轻视。为提升城市总体水平,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公共图书馆应逐步加大外文文献的采访力度,而为了保证外文文献的采访质量,固守陈规是行不通的。据调查了解,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多调查多总结。
2 当前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存在的问题
2.1 采访渠道问题
目前,公共图书馆对外文文献采访一般分为对供应商提供的书目进行征订和到书展现场进行面购两种渠道,但这些渠道在选择空间和提供采访信息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弊端,都直接影响外文文献采访的质量。首先,书商提供的书目,外文文献种类有限,还有很多有用的文献根本没在其列;作为书目,在文献的简介方面一定无法做到全面,这对采访人员的能力是一种考验,这就导致误选漏选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书展展现的外文文献数量有限, 内容又偏重于经典学术图书,侧重于大出版社,这就势必出现重复现象;与此同时,无论是书目征订或书展面购,都出现英文文献泛滥的现象,近几年,随着学习小语种人数的增多,图书馆内的小语种书籍已经供不应求,而这方面的文献因为采访渠道的问题,很难满足采访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日益繁荣的今天,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等特点,仅仅根据供应商的书目和书展来挑选馆藏外文文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采访人员素质问题
外文文献采访工作对采访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这跟文献采访质量密切相关。据了解,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配备有专业性强的采访人员专门负责外文文献采访,而很多中小型图书馆,从硬件和待遇方面,都无法和大型图书馆相比,因此在人力安排上便存在很多问题。其一,图书馆缺乏对口的专业人才,负责外文文献采访的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高,这导致在采访外文文献的过程中,很多文献的信息不能准确全面地掌握,这就势必影响对文献的判断,不利于采访的精准性。其二,一员多用情况,采访人员除了负责外文文献采访,还承担其他中文文献的采访工作,这样高负荷的工作量,对于专业素质不高的采访人员来说,没有充裕的时间能把外文文献的采访工作做细做全,文献信息和读者需求没能及时跟进,更别说补充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会发生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采访方式的混淆,出现惯性采访。
2.3 购书经费与种类繁多的外文文献之间的矛盾
网络环境、信息环境下,外文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逐年递增。首先,全球的纸质外文文献已经达到了几百万种,再加上载体类型的多样化,电子图书和网络图书层出不穷。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学科内部分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还出现一些边缘学科,这使得外文文献题材更广泛更专深。其三,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外文文献出版活跃。文献跨国出版增加,版本更新快,出现大量修订版、新版、多国版图书。而于此同时,根据各馆对外文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同,购书经费的投入也有所不同,但对于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的比重相对会少一些,在经费有限甚至拮据的情况下,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外文文献中挑选出适合的入馆藏,是当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难题。
3 改进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工作的对策
3.1 利用网络环境,加强调研分析,拓宽采访渠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尤其是外文信息资源,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为本馆外文文献采访服务。利用网上信息发布面广、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及时了解和掌握外文文献的采访信息,包括外国各大出版社的种类和特点,外文文献出版的普遍情况和规律,特别是跟馆内特色密切相关的外文文献。保持采访信息的预见性,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基础。在做好充分的调研分析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把适合本馆馆藏的外文文献包括文献出版社提供给供应商,打破划书目和书展面购的局限性。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调研,直接和国外大的出版社取得联系,让文献采访更直接;也可以选择更适合提供外文文献的图书网店。
3.2 以读者为本,合理使用购书经费
各公共图书馆应根据馆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了解掌握不同类型读者对外文文献的需求,合理安排购书经费。通过调查外文文献借阅率,进行数据分析,掌握读者对现有文献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定期发放调查表,了解读者阅读趋向及其变化。采访的重点应放在读者利用率高、供不应求的文献上,对于读者提出的新题材文献和馆内极度缺乏的文献也应重视,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作用。但面对杂而多的外文文献环境,经费充裕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也很难一应俱全,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更别说中小型图书馆,因此馆际之间的分工协作、合理调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馆际充分沟通,结合各馆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好合适的定位和分工,突出特色化,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弥补各馆的不足之处。
3.3 外文文献采访应突出地方特色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公共图书馆要结合馆藏特点,突出地方特色, 更贴心地为本土提供优质服务。
(1) 采访人员应调查研究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 了解当地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状况。调查这些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对外文文献的需求, 注重收集与本地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相关的外文文献。
(2)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文献保障机构,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无法全面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外文文献。公共图书馆可以和当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外文文献资源保障, 促进当地科技、教育的发展。
3.4 扩充外文文献的类型
扩充外文文献类型,完善馆藏结构,满足网络新时代的大众需求。首先,扩充外文文献的语种类型。受之前一段时间学习英语的热潮影响,以及英语被列入教材等因素,图书馆的英文文献占总外文文献的比例相对其它语种而言是最大的,应该适当的做调整,对图书馆还未涉及的语种文献做一定的补充。当下,我国与多国关系紧密,对外贸易、出国留学、国外旅游等国际交流频繁,读者对小语种文献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做为公共图书馆,应尽量满足大众需求,顺应社会发展,增加小语种文献。其次,扩充外文文献的载体类型。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外文文献载体类型还是停留在纸质文献,但这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对国际交流而言,地域性强,纸质文献存在着时间滞后问题,而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可以避免时间缓冲,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视听类型文献也应该列入补充范围,通过多载体并存模式优化图书馆外文文献馆藏结构。
3.5 优化采访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1)优化采访队伍结构,进行合理分工
图书馆应该改进“一员多用”的传统模式,特别是要把文献采访工作和文献的数据录入、验收、条码加工等工作区分开来,让采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读者和文献进行调研,文献的加工工作可以交给外包公司完成,采访人力的合理调配是提高文献采访质量的前提条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招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解决外文文献采访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难题。但针对小语种,需要采访的种类多数量少,安排专人负责某一语种显然不切实际,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联系高校各小语种导师,组织他们指导和参与馆内的小语种采访工作;对于外文特色文献,可以组织社会上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图书馆特色馆藏委员会,负责讨论和研究特色文献采访工作。
(2)提高采访人员素质
网络环境下,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采访人员要注重知识更新,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采访人员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多媒体知识、数据库知识,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对信息检索、分析、组织和管理;同时,作为外文文献采访人员,应在外语阅读能力、翻译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上加强学习与提高。 其次,培养敬业精神。文献采访工作,特别是外文文献,要求采访人员有耐心、细心、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才能对杂而多的外文文献做深入研究,对新学科的发展、新思潮有敏锐反应,从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力争完善外文文献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何 燕.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10(4)
[2]庄蕾波 强 敏. 公共图书馆提高外文文献利用率的新举措.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1)
[3]楼白宇.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工作的有益探索.学理论.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