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
2015-06-10廖承恩
廖承恩
摘 要: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它是知识的储存者、信息的分享者和文明的守护者”。在一个城市,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是当今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本文论述现代馆际协作信息资源的必要性与现代技术工作带来的影响,采取哪些措施。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共享
1 现代管理制度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分析
随着经济脚步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文化和教育的追求逐渐加深。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认为“获得知识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分享知识则是基本义务”。但是现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众多限制。
1.1 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现在,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多个文化中心站点,并投放大了大量的资金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来临,从而带来了图书馆的高效发展,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应运而生。
1.2 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法制和社会条件
现在文化资源共享成为人们当下生活关注的焦点,所以一系列关注此方面的制度应用而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图书馆的建设标准、用地情况都有了法律依据,尤其会改观县级图书馆的生存境况。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着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构成了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社会环境条件。
2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存在问题分析
2.1 管理体制滞后,资源共享合作不易,协调困难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体制仍处于滞后状态。我国现有的 3 大系统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系统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分属教育部、科学院和文化部领导,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缺乏总体上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成为图书馆在建立协作网和图书馆联盟过程中的首要障碍。即使成立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机构,也只是一种松散的共享形式,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口号喊了多年,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仍是各自为政,平行重复,合作不易,协调困难。加之共建共享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使一些基础条件差的馆只能“望洋兴叹”。
2.2 共建共享意识淡薄
由于图书馆的“条块分割”和“块块封锁”现象的存在,人们对于网络环境及其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作用与意义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人希望共享,不愿意共建;只重视本系统的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忽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势必阻碍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受“重藏轻用”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图书馆在文献收藏方面片面强调“大而全”、“小而全”,文献重复收藏,资金大量浪费;许多图书馆的“自给自足”观念仍强于资源共享观念,不能摆正存取和拥有的关系。资源多的图书馆担心自己的资源被过度利用,资源少的图书馆则担心无从利用而不受关注;各馆之间缺少协作,许多图书馆往往将信息资源建设视为“各馆的自家事”,而较少从共建共享的角度来考虑,结果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人力、物力、财力被大量浪费。
3 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开展个性化服务项目的前景展望
3.1 运用信息化管理
随着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有应运而生,很多方面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个人数字图书馆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图书馆中的资料管理员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应地方进行文献搜索。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现在已经被很多方面认同,受到了广大全体的认同和喜爱。将各种信息和元素呈现在每一位读者 面前,从而符合读者阅读和研究需求,具有很多的优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从藏管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应用,中国网名的数量得到了急速的上升,从而中国互联网市场巨大。成长于“数字原生态环境”环境中的年轻人逐渐成为阅读的主体。这种潮流形式正在不断扩大,现在公共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这种功能。
3.2 努力创新
公共图书馆有着自己的属性和特色,基本上每个地方收藏着不同的资料和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活化这一部分资源,培养经营人才队伍,吸引社会文化产业,共同组成图书馆文化产业多元化的经营主体。
同时在这方面的分析中,图书馆要能真正从文化市场进行了解,从而使得这一资源能够实现全民共享,就要从很多方面对此进行创新。
3.3 拓展互联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普遍。文化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利用图书馆的服务。现在众多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培养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解决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遇到的问题,拓展知识传播的途径和空间。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下必不可缺的发展趋势。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庞大的网民群体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环境。
3.4 加强政府作用
信息时代之下的文化宣传,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文化保护工作的转型。很多至理名言都是有关于此的,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学已经从书籍世界发展到了信息世界。这一时期,就要注重政府的作用,同时注重实践方面的信息。政府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接受平台,从而成功的实现对方面的系统对接,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系统建设更加完善,从而方面更多市民的阅读。
4 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对策和措施
4.1 制定文献资源共享相关法规,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要积极宣传和呼吁,争取上级决策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重视,形成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立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要由一个统一的专业部门制定“中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法”,明确规定文献资源共享的性质、社会地位和范围,规定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共享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文献资源共享各级职能机构的职责范围,规定对阻碍甚或破坏文献资源共享的行为的惩罚办法及对文献资源共享做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办法等,使我国文献资源共享有法可依。
第三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以“中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法”为依据,结合本系统、本地区以及本馆在文献资源共享中的地位和任务,制定出各系统、各地区以及各馆的文献资源共享。
4.2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各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改变我国文献资源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在现有图书馆协作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一个实质性的共同体,即一个跨行业、跨系统、全国性的统一综合信息中枢机构,形成国家和地方两级链式网络模式的协作网。在专门机构的统一领导管理下,做好共享网络和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遵循一定的标准法规,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工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在组织协调开展文献资源联合采购、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共建共享、馆际文献资源互借、网上联合知识导航、文献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将是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这方面较为成功例子有: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1994 年成立以来,联合上海地区公共、科研、高校、情报 4 大系统的19 个图书情报机构,所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网上资源共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资源共享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延伸。这对于文献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提高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乃至提升上海市学习型城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参加协作网的图书馆和情报科研单位已增加到 72 家。
4.3 坚持核心文献资源建设
核心馆藏是读书馆藏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在知识门类和出版物类型方面都与图书馆书特色相一致,是馆藏最有用的,必备的低数量的出版。核心文献资源的建设应当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效益至上的原则,宁缺毋滥原则,专家协作原则,复本文献适中原则,奖惩分明原则等综合性原则。针对不同核心资源,无论在纸质文献还是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采购上都应满足读者的需求。
新的信息环境给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和机制。图书馆应当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重构资源建设渠道和模式,同时在管理上统筹规划,使整个资源建设工作处于有序的,可控的状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必须借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凤满.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服务[J].闽江学院学报,2011(6).
[2] 李仲良.我国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现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
[3] 陈晓美,毕强.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印象——兼谈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