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氏喜剧电影中许冠英饰演的龙套形象研究

2015-06-10董晓帆

卷宗 2015年5期
关键词:香港电影

摘 要:“许氏喜剧”作为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喜剧电影中招牌式的表演流派之一,创造了一系列的票房神话,成为当时香港影坛中一支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其中,演员许冠英作为许氏四兄弟当中极具特色的表演者,饰演了许多经典的龙套形象。其龙套形象在表演呈现样态、剧情表现特点、价值展现意义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相当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许氏喜剧;香港电影;许冠英;龙套形象

许冠英是20世纪70-80年代香港“许氏喜剧”电影大潮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由“许氏四兄弟”——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许冠杰联袂打造的系列喜剧电影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故有“金牌谐星,一代笑匠”之美誉。值得注意的是,在兄弟四人合作的总共六部影片中,许冠英在电影中以饰演龙套角色为主,他以高超的喜剧天赋和富有特色的表演,赋予了配角角色以崭新的艺术生命力。本文欲从其在“许氏喜剧”电影中的龙套角色入手,结合电影文本内容,对其表演形式、呈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龙套角色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1 “许氏喜剧电影”简介

“许氏喜剧”是最早于70年代出现在香港的一种喜剧电影潮流现象,这些电影有着共同的表现主题和相似的审美倾向,“常聚焦于社会底层市民,描绘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怨愤、发泄和自我安慰的精神状态,在嬉笑怒骂、妙趣横生中张扬着逆境中求生存的草根精神”,集中体现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整体面貌和审美情趣。以1974年的《鬼马双星》作为肇始,许氏三兄弟宣告了他们在喜剧电影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巨大野心,而其开创的现代流行粤语歌潮流也风靡了整个亚洲地区。

“电影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文化的产物。一个地区的电影文化的形态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即本民族文化的型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7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国际大城市的香港,正是东西方文化交相辉映并相互融合的典范。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塑造了香港电影独特的社会土壤,“许氏喜剧”正是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宏大图景。影片庞杂的内容呈现和精确的社会视角都将焦点指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下的都市生活,在挖掘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表现其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上不遗余力。在影片中常常作为配角出演许冠英,却也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将小人物刻画地入木三分,在影片核心价值的表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龙套角色的表演呈现样态

许冠英在六部影片当中饰演的龙套角色风格多样、身份各异,但总体上以小市民阶层中的“愚者”为主要原型。此类人物形象在影片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太大,在整体构架层面亦不涉及筋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角色设定的可有可无。正因为许冠英饰演的龙套角色的脸谱化形态和相对固定的剧情参与方式,使得其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成为电影叙事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和左右情节的要因,作用不可小觑。

1.角色特性分析

1)职业状况

电影

名称 鬼马

双星 天才

与白痴 半斤八两 卖身契 摩登

保镖

职业

状况 赌徒 餐厅

侍者 侦探社

职员 维修业

从业者 杂志社

职员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冠英饰演的角色以社会中下层小人物为主,个人命运都和职业特点紧密相联。因此,迫于生计的下层劳动者在为人处世时,大多都以自身利益作为行为发起的衡量标准,其所作所为充满了利己主义的思想。这就为影片讽刺和揶揄社会流弊和关注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提供了批判土壤。而有时影片的情节设计也因为龙套人物自身的职业特长而衍生出新的情节拐点,这就为影片故事的多样性和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了恰当动机。

2)健康状况

许冠英所饰演的龙套角色具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这些人物的身体都有或多或少的身体残疾。这种病态看似寻常,实则隐喻了影片中的小人物在遇到强大的社会机器和制度不公时所受到的生理戕害与心理创伤。这种在当时社会状态下的身心顽疾在小人物每况愈下的生存环境中变得难以愈合,伤口在被一次次无情舔舐的过程中,将社会肌体的脓液和疮毒给予了深层次的展示。

3 龙套角色的剧情表现特点

许冠英演绎的龙套角色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在具体的剧情当中,这种个性特征又因为电影剧本的精巧设计而被成倍放大,在营造具有许氏喜剧的独特风格和电影品质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体现出了鲜明的剧情表现特点。

3.1 插科打诨,营造笑料

此种表演方式对剧情的渗透和衬托作用属于基础性和最为直接的形式,只需在剧本的特定位置和影片的具体环节设计好情节的大体走向后,加入一些早已预备好的笑料,就能在可观感和娱乐性上得以加分。如在《天才与白痴》中,许冠英饰演的服务员在与客人的交谈中以自己工作懈怠造成顾客不满作为由头,对客人的诘问进行了巧妙的回答,不禁令人莞尔,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感染力。

3.2 点缀情绪,圆融笑点

在影片剧情的演进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对于观众情绪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一方面是随着影片实际放映时间的流逝缓慢培养起来,另一方面就在于某些桥段的适时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对观者情绪跨越式飚进提供了理想的宣泄途径。因此,在类似于《摩登保镖》中许冠英“熨斗烫脸”的情节,便是基于影片对人物性格的不断描摹使观众对人物形象有了可以预见的研判,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创设的人物行为就可以符合观众的期待情绪,使影片的笑点变得更加圆融而少生涩。

4 龙套角色的价值展现意义

许冠英饰演的龙套角色性格千差万别,种类丰富多样,不但展现了香港中下层社会的广阔风貌与真实图景,而且在对电影艺术自身的贡献上也堪称翘楚,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义。

在文本结构上看,其饰演的龙套角色单就表现空间来讲十分逼仄狭窄,在偌大的电影整体架构中处于边缘位置。但正是在此种看似发挥空间不大的境地当中,许冠英将其大大拓展并且展现地游刃有余。这一方面归功于在剧本创作上对龙套角色出色地把控与定位,另一方面也与许冠英的表演才华和领悟能力关联颇深。正在这二者协力作用之下,一个个经典的龙套角色促使电影在叙事内容和情节转变方面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赋予了影片全新的观察角度与更多可能。在角色设置上看,其饰演的角色大多“智商不高,情商堪忧”,尤其在“香港这块殖民地属性的弹丸之地,人口密集,竞争激烈,人们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焦虑心态,迷茫和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心理。”在这种充斥着身体疲惫和精神焦虑的时代,其角色经历着无数的艰难险阻和和历练,却往往能够转危为安,迎接美好的生活。这样的角色设计将个人命运充分融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当中,无论是卑微渺小还是一夜暴富,无论是唯唯诺诺抑或小人得志,都将当时社会大潮下裹挟下中下阶层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示地活灵活现。

5 结语

许冠英作为一名出色的喜剧演员,将龙套角色小人物的悲喜生活状态演绎得令人击节以叹,给观众留下了一批难忘的经典银幕角色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龙套演员固有的傲慢与偏见。“许氏喜剧”以其鬼马本色和“文以载道”的古道情怀,将香港社会斑驳陆离却又五味杂陈的纷扰搬上大银幕,成就了香港电影史的一段堪称奇迹的佳话。

参考文献

1.郑淑玉.论许冠文民生喜剧的审美追求[J].电影新作,2013(02).

2.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1.

3.张黎.许冠文“城市喜剧”的社会文化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作者简介

董晓帆(1990-),男,山东省济南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影史论。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黄秋生否认“打脸”成龙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香港影人内地捞金10年记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一代宗师》代表香港角逐奥斯卡外语片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