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2015-06-09万超凡夏静娴黄秀丽

科教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开展高校

万超凡 夏静娴 黄秀丽

摘 要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凭借引导大学生发展、服务社会工作开展的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也于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新时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可尝试依托新媒体发展做好工作宣传,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联合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培训,加强交流,为日后协同服务打基础;及时做好志愿服务信息认证及记录,提高服务结果的可信度,增强服务工作的认可度。

关键词 高校 志愿服务 开展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71

Development of College Volunteer Service

WAN Chaofan[1], XIA Jingxian[1], HUANG Xiuli[2]

([1]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

Abstract With the advantage of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and by the virtue of it, college volunteer servi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along with it, some part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gradually appear. To conduct volunteer service in this new period, we can attempt to r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 do a good job in propaganda, achieving online and offline propaganda collectively; to unite 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training practice an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for collaborative service in days to come; to do well in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record in volunteer service, thus to enhance credibility and acceptance of the service work.

Key words college;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受到了各级主管教育部门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借助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敬老院、福利院定期探访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主动承担起奉献自我、服务他人的社会责任,积极谋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实现。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新局面,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环节中需要予以调整和强化,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践的要求、育人的需要。

1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概况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成立,其中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1994年成立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重要代表。随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步入迅速发展的实施阶段,服务规模、覆盖范围、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其中,高校青年志愿者人数占我国总志愿者人数的一半以上。①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多与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团组织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②承担着引领和培育青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参与高校志愿服务实践的人群以青年人为主,与团工作的覆盖范围保持一致。因此该工作多由团组织主导实施,并在此过程中负责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结果统计及认证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长期以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定程度上先后完成了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APEC会议等大型国际或地区间政治及经济会议等工作的场地布置、行程指引、人员疏散及其它方面的部分管理与服务,充分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优秀形象和精神风貌,获得了与会人员和国际友人的一片好评。

然而,为了确保高校志愿工作能够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和推进,当前高校志愿服务也需要作出一些新的调整。例如在任务执行方面,多数志愿者缺乏自主权,只需要按照管理者提供的行动方案和指令一步一步行动。③志愿者难以获得较大的成长与进步,客观上也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随着微信等新兴网络交流软件工具的出现,大学生逐渐发展成为“低头”一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社会服务等关注有限。与此同时,参与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素质培训,在转换角色、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耗时较久。关于服务信息认证的情况,高校在此方面所设置的标准和要求略有差异,且个别院校存在审核不严格、记录不及时等问题。

2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思路

2.1 依托新媒体发展做好工作宣传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网络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一轮的局面大调整,集中体现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方面。微信、易信等交流软件的出现、智能手机等新兴通讯工具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传递和分享的速度与效率,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所投入的精力。顺应网络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创新开发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志愿服务推广,与线下宣传工作相结合,扩大宣传范围,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取得青年志愿者的关注。例如可以地区为单位,由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导开发制作志愿服务活动宣传APP等手机应用,定期推送宣传该地区志愿服务通知、活动总结等内容。同时开辟高校志愿服务专栏,为地区内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支持与便利,争取有效发掘高校志愿者在参与地区志愿服务方面的潜力,号召、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2.2 联合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培训

现实条件下,除奥运会、亚运会、APEC会议等对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要求较为严格,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需由专业部门或单位提前对其进行专项培训以提升志愿者服务意识与水平,多数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者的人数与规模要求较高,不可避免的存在志愿者准入门槛较低,缺乏专门培训的情况。以高校开展工作为例,在承担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时需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为确保人数符合要求,多以学院为单位分配志愿者名额并确定报名截止日期,大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向所在学院提交报名要求,各学院统计信息后按时交由学校团委统一汇总,继而将结果报送给活动主办方或协办方。除去个别要求较高的志愿服务岗位外,多数服务岗位的报名志愿者并不接受专门培训,即便之前曾接受服务培训,也多由校内志愿服务类社团自行开展,在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之处。借助于联合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培训的方式,可在培训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方面获得保障,从而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服务素质。

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会工作的联动合作对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④在联合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同当地志愿服务团体的交流,培养可靠的合作关系,为日后分享社会志愿服务信息、联合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2.3 做好志愿服务信息认证及记录

除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主办的大型活动外,当前高校的志愿服务按照参与者规模分为个人参与和团体参与两种类型,分别由个人和团体提出服务申请,并于活动结束后提交服务证明资料,由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认证与统计。由于服务范围广、参与人数多,高校在志愿服务信息的认证方面压力较大,部分情况下难以确定证明材料的真伪和效用;在统计任务量较大时,志愿服务工时等信息不能及时汇总,学生在查询服务时数时也存在困扰与不便。

做好志愿服务信息的认证和记录工作,就需要提高志愿服务申请门槛,就服务地和服务单位的层次作出明确的规定,规范志愿服务申请工作从而保证志愿服务证明材料的可信度,降低信息认证、审核难度。同时建立高校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库,以学院为单位由其将院内学生的志愿服务信息及时输入,以备学生查询和了解。此外完善志愿服务奖励机制,对志愿服务积极性高、参与次数与时数多的学生做出相应奖励,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鼓励志愿服务、支持社会实践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

注释

① 林子皓,刘成家.浅谈新时代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完善[J].时代教育,2014(1):199-200.

② 宋燕萍.浅谈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的建设[J].时代教育,2014(11):136,138.

③ 牛燕.中国高校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212-213.

④ 王亚煦,张育广.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70-72.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开展高校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