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比较研究

2015-06-09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空间频率参差斜视

都艳红 张士宏 王艳新 张丹 夏春晓

(河北保定第二中心医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比较研究

都艳红 张士宏 王艳新 张丹 夏春晓

(河北保定第二中心医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较斜视性弱视患儿低。

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灵敏度

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临床中常见弱视类型,主要为单眼斜视和两眼屈光度相差大导致大脑皮层中枢被抑制而引起视力下降、立体视觉障碍[1]。临床研究发现,对比弱视灵敏度可更好发现视觉空间分辨缺陷,而不同弱视类型灵敏度值不尽相同[2]。为探究趋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非弱视眼灵敏度差异,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屈光参差性弱组、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屈光参差性弱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3岁,平均(8.8± 3.2)岁;斜视性弱视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13岁,平均(8.9±3.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3岁,平均(8.7±3.1)岁。三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采用美国Stereo Optical公司生产FACT 301测量三组研究对象灵敏度。在充分照明的测量室内进行测量,遮住1眼,另1眼在距离阅读测量板3m处进行测量,从空间频率为1.5 cpd开始逐个辨认视标条纹,空间频率依次为1.5、3.0、6.0、12.0、18.0cpd,直到无法辨认为止并记录测量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比较(±s)

表1 三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比较(±s)

注:aP与对照组比较<0.05,bP与斜视性弱视比较<0.05

空间频率(cpd) 屈光参差性弱组(n=40) 斜视性弱视组(n=45) 对照组(n=35) 1.5 3.0 6.0 12.0 18.0 1.4933±0.1292ab 1.6749±0.1345ab 1.7356±0.9632ab 1.4636±0.1127ab 0.9721±0.1320ab 1.5790±0.1420a 1.7437±0.1011a 1.7802±0.1103a 1.4618±0.1739a 1.1073±0.1729a 1.7966±0.0782 1.8473±0.0732 1.9102±0.0682 1.8342±0.0972 1.4174±0.0982

3.讨论

视力检测在高对比度环境中完成,一般认为视力≥1.0则为正常。空间对比敏感度为辨别两个可见区域的能力,反应人眼对某一空间频率的正确识别,可准确、敏感反应眼部疾病[3]。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不是真正健康眼睛,主要受弱视眼影响,对空间辨别能力下降。本次研究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和斜视性弱视患儿敏感度均低于正常患儿,且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敏感性较斜视性弱视患儿敏感性更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指出,弱视患儿双眼受到相互影响,大脑视皮质为保证信息整合,尽量维持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信息收集平衡,从而降低了健眼的敏感性[4]。研究指出,屈光参差性弱视主要为双眼屈光度不同而造成,而斜视性弱视屈光度正常,只是为收集信息光线改变造成,从而屈光参差性弱视敏感度较斜视性弱视敏感度低[5]。研究指出,随着弱视程度加重敏感度逐渐降低,表明敏感度还与弱视程度呈相关性[6]。今后研究可进步探讨其相关性。

综上所述,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敏感度均降低,且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降低更为显著。

[1]王英,肖信,刘伟民等.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8-10.

[2]王英,肖信,刘伟民等.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患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8-11.

[3]吴荒,池云峰.全天遮盖与部分遮盖对弱视患儿视力恢复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2,32(8):746-749.

[4]刘雯,于刚,吴倩等.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弱视及斜视患儿立体视功能的检测[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9):806-810.

[5]许梅萍,陈园园,叶良等.欧洲越橘提取物对弱视患儿双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2):1576-1579.

[6]刘圣源,张敬,张权等.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相关区域脑结构[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45-48.

R246.82

B

1009-6019(2015)09-0051-02

猜你喜欢

空间频率参差斜视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基于稀疏贝叶斯的多跳频信号二维波达方向估计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弱视和斜视先治哪个?
空间频率变化对不同年龄段正常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参差是一种乐器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