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15-06-09师雁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师雁媛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一病区 山西大同 037008)

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师雁媛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一病区 山西大同 03700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在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了我院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5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病例128例,早期未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例122例,观察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2周后血氨、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只有3例,占到2.3%(3/128);早期未给予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有27例,占到22%(27/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在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诱发肝性脑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降低血氨水平,同时改善肝功能,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门冬氨酸鸟氨酸;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肝硬化晚期由于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突然大量的呕血和黑便,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高[1]。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降低和胃肠道内积血使肠道产氨增加,均可诱发肝性脑病。血氨水平高是导致肝性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轻微的肝性脑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异常,仅表现为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而重型的肝性脑病患者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其肝昏迷程度越深,肝功能损伤越严重,其预后就越差,死亡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早期预防肝性脑病发生,及时有效的治疗、快速降低血氨及调节肝功能、快速催醒对该类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显著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5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2]。确诊年龄最小23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6±15)岁。根据Child-pugh分级B级者109例,Child-pugh分级C级者116例,其中黑便124例,呕血伴黑便13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病例128例,早期未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例122例,肝性脑病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是200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实践标准委员会发布的West-Haven标准[3]。将肝性脑病从轻到重分为0级到4级五个等级,0~1级又称为轻微型肝性脑病,2~4级又称为显性肝性脑病。主要观察依据上消化道出血后一段时间内患者精神神经异常表现及血氨测定。

1.2 方法

1.2.1 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病例128例(治疗组),早期未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例122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后均给予了输血、补液、抑酸剂、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同时应用了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10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只给予支链氨基酸(6AA)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2周后的生化指标、血氨水平及是否出现精神神经异常表现。

1.2.2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氨水平。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后2周左右肝性脑病发病情况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128例(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只有3例,占到2.3%(3/ 128),其中轻微型肝性脑病1例,显性肝性脑病2例。早期未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例12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27例,占到22% (27/122),其中轻微型肝性脑病6例,显性肝性脑病21例。治疗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项检验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3天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氨水平及治疗后2周生化指标、血氨水平,肝功能生化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检验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5),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2W前后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血氨水平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2W前后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血氨水平变化(±s)

组别例数TBIL(umol/L)ALT(U/L)ALB(g/L)NH3(u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10.2±105115.1±24.5212.3±98.235.2±12.627.6±9.832.4±3.6130.6±34.826.5±10.6对照组205.2±90156.1±62.3232.3±10498±16.228.8±10.329.5±2.6127.3±29.362.5±12.4 t 83.57.53187.52.91285.98.87192.78.871 p >0.05<0.01>0.05<0.01>0.05<0.01>0.05<0.01

3.讨论:

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由于肝硬化均伴有肝功能不同程度损伤,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使肝窦内血液流出维持外周有效循环血量,加重了肝脏缺血、缺氧、和肝功能损害;另外由于出血后肠道内的积血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经肠道吸收入血,使血氨升高,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低下,肝脏清除氨的能力降低,血氨透过血脑屏障达到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发生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尿素的合成及谷氨酰胺的合成会受到鸟氨酸、门冬氨酸和其他二羧基化合物的影响。鸟氨酸几乎涉及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的解毒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精氨酸,继而分裂出尿素形成鸟氨酸。门冬氨酸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以利于修复被损伤的肝细胞。另外,由于门冬氨酸对肝细胞内三羧循环代谢过程的间接促进作用,促进了肝细胞内的能量生成,使得被损害的肝细胞的各项功能得以恢复,进而起到恢复肝脏的代谢功能,降低血氨浓度作用[4]。

本研究治疗组在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氨浓度及肝功能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好转;因此,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氨,防止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缓解了各种肝性脑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具有安全性,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贾勇慧,李慧,肝硬化并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15(4):210-21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40-46.

[3]Blei AT Cordoba J;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Hepatic Encephalopathy[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1968-1976.

[4]李晶莹,顾锡炳.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4):298-299.

R917

B

1009-6019(2015)11-0126-01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水平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