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囊型包虫病的CT诊断

2015-06-09张学锋杨俊涛庄敏赵兴华解建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包虫子囊内囊

张学锋 杨俊涛 庄敏 赵兴华 解建生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大理 671000)

肝囊型包虫病的CT诊断

张学锋 杨俊涛 庄敏 赵兴华 解建生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分析肝囊型包虫病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囊型包虫病的CT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单发单囊9例、含子囊型33例、钙化15例、感染2例、破裂16例。结论:肝囊型包虫病有典型的CT特征,能反映不同的病理形态,有利于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肝;肝囊型包虫病;分类总结;CT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细粒棘球蚴(约占98%),少数由多房棘球蚴(泡状棘球蚴)约占1~2%[1],入侵肝后致病。肝囊型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的,CT可诊断出无症状的带虫者,同时可准确反映不同病理形态,对临床诊疗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我院54例肝囊型包虫病CT及相关资料分析总结。旨在掌握其特有的CT征象,提高确诊率及指导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015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4例肝囊型包虫病的CT、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女34;农牧民47例,学生3例,机关事业单位2例,工人2例;年龄9~72岁,平均40 岁;右上腹胀痛48例,右上腹胀痛并恶心呕吐2例,右上腹胀痛并发热1例,无明显症状3例,胆汁内漏7例,感染积气2例,破裂腹腔种植转移9例。

1.2 检查方式

空腹,肘正中静脉套管留置针(20G)留置,足先进,生理盐水注入速率2.5ml/s~4.0ml/s,剂量21ml,确认静脉畅通无渗漏。病人均采用GE Lightspeed VCT(128层)检查,层厚5mm,矩阵512×512,平扫KV:120KV,225mAs。增强采用智能毫安,KV:120KV,平扫后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50ml~90ml(2ml/kg),速度保持在2.5ml/s~3.5ml/s。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3~28秒行动脉期扫描,再延迟30秒行门脉期扫描,之后延迟60秒后行延迟期扫描。

2.结果

2.1 CT检查结果肝包虫囊肿位于左肝20例,右肝24例,尾状叶1例,广泛多发9例,本组病灶最大约21cm×20cm×17cm,最小病灶2.2cm ×2.1cm×2cm。

2.2 CT表现(1)单发单囊(图3)9例(16%);(2)含子囊型(图1)33例,占61%(囊内囊且母囊密度高于子囊21例,等密度多囊12例);(3)钙化(图1)15例,占27%(囊壁环状钙化12例,外囊及其内蜕变结构钙化的3例);(4)感染(图2)(囊内含气)2例,占4%;(5)囊肿破裂(图2) 16例,占29%(破裂引起腹膜种植转移9例,与肝内胆管之间形成包虫胆管瘘有7例);感染、损伤及囊液外漏可致双边征6例(11%),水上浮莲征5例(9%),飘带征11例(图2)20%。肝包虫与胆囊、膈肌、十二指肠及胃等周围结构粘连13例(图4)24%;包膜无明显强化6例(11%),包膜轻度强化46例(85%),包膜及分隔明显强化2例(4%)。囊液CT值-3Hu ~30Hu。具体图像见下图1、2、3、4。

3.讨论

3.1 肝包虫的发生与病理,肝囊型包虫病好发于右叶,患者多有牧区生活史或与犬羊及皮毛密切接触史,本组中农牧民47例,占87%。棘球蚴经门静脉入肝,以包囊的形式膨胀生长。其壁分内外囊,内囊为棘球蚴本身形成的囊,其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角化层,生发层可向囊腔生出生发囊、头节及子囊,漂浮于母囊中,外囊为包围囊虫的肝组织所形成的纤维组织层,可以很厚,内外壁紧密相连,但可分离,生长期长的外囊可以发生钙化[1]。囊内有毒性蛋白液体,囊壁破裂可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破裂出的头节种植于腹腔继发新的棘球蚴囊[2]。

图1 囊内子囊(宽白箭),其密度低于母囊,囊内蜕变结构钙化(白箭)囊壁钙化(黑箭)

图2 囊壁破裂并感染积气(黑箭)及腹腔内子囊多发种植转移(白箭)

图3 巨大单囊,内见飘带征(黑箭)

图4 多发囊肿,其内分隔(白虚箭头),病灶与肝右缘(黑箭)十二指肠(白箭)及胃壁(圆箭头)粘连

3.2 肝囊型包虫病CT表现为肝内囊状低密度,边界光整,囊壁及囊内分隔时有增强,特别是合并感染时囊壁及分隔强化明显,可以是单囊或多囊,大的囊腔内可见分房结构或子囊(囊内囊),其数目大小不一,如子囊主要分布在母囊的周边部分呈车轮状,子囊密度多数小于母囊。约30%囊壁可见钙化,呈壳状或环状,厚薄可以规则,为肝包虫病特征性表现。因感染或损伤,可造成内囊分离,如内、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双边征,如内囊完全分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叶中,呈水上浮莲征,偶尔完全分离脱落的内囊散开呈飘带征[3]。本文研究中肝囊型包虫病绝大多数都有典型的CT表现,含子囊型61%及钙化27%是最常见及主要的CT征象,包虫囊完全钙化是包虫死亡的表现。囊肿破裂29%(囊肿破裂分三型,内在型,其内容物限制在外囊内;交通型,内容物与胆道相通形成包虫胆管瘘;直接型,破裂出的头节种植于腹膜腔并与其他脏器粘连,导致手术范围及难度加大)。

3.3 鉴别诊断,肝囊型包虫病有典型CT征象,结合包虫抗体等相关检查,诊断一般不难,有时需与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及肝念珠菌病等鉴别[4]。肝囊肿:囊壁较薄较圆,无双层壁的特征;肝脓肿:脓肿壁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多囊肝:大量囊性病变,部分囊壁钙化及高密度(血性),常伴肾及其他器官多囊性病变,与家族遗传有关;肝念珠菌病:大量"微脓肿",小而多发,多有免疫缺陷[4]。

综上所述,CT诊断囊型包虫病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仅可以诊断,还可以通过CT征象判断自然病程,病理改变及虫体活性[5],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指导临床是否需要手术及治疗,如何手术及治疗,因此CT可以作为肝囊型包虫病的重要诊疗方法。

[1]周康荣,严福华.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2-123.

[2]张朝富,左兆勇.肝包虫病的CT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3,(9):273.

[3]周东海,周海霞,雷军强,等.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7):383.

[4]Federle,M.P.;王霄英等译.影像专家鉴别诊断腹部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1):42.

[5]谢天皓等.CT在囊性肝包虫病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2):1968-1970.

R445.3

B

1009-6019(2015)11-0054-02

张学锋(1978-12-31),男,白族,云南鹤庆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

猜你喜欢

包虫子囊内囊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浅谈犬粪包虫抗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肝囊型包虫破入肝内胆管的CT、MR 诊断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新疆14地州2014年家畜棘球蚴病感染调查报告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